华北某地 · 火箭军地下指挥中心 · 凌晨04:00
深藏于地下300米的指挥中心内,巨大的全息沙盘上投射着台湾衡山指挥所精确的三维结构图。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目标确认和弹道规划,量子计算机组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目标锁定:衡山指挥所核心指挥区,坐标北纬25°02,东经121°31,深度120米。作战参谋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内清晰可辨,‘东风-17’特种钻地战斗部装订完成,采用钱学森弹道模式,末端垂直攻顶。
司令员凝视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目标点,目光如炬:执行‘斩首’最终方案。让这个分裂势力的指挥中枢,永远沉默。发射!
末日启程
04:17,十二辆发射车同时扬起发射管,乳白色的弹体在黎明前的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固体助推器点火,巨大的轰鸣声震撼山谷。
发射权限确认!
倒计时:3、2、1,发射!
十二枚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拖着炽热的尾焰升空,很快消失在晨曦初现的天际。
智能突防
导弹群在大气层边缘进行复杂的变轨机动,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飞行特性:
初始段:固体助推器在80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0马赫,迅速冲出大气层。
中段:乘波体滑翔飞行器进行蛇形机动,轨迹无法预测,最大横向机动距离达2000公里。
末段:在目标上空100公里处开始垂直俯冲,速度提升至15马赫,动能相当于10吨tNt。
检测到多个高超音速目标!弹道无法预测!美军预警卫星操作员发出惊呼,轨迹特征分析...是东风-17!立即向白宫和五角大楼发出警报!
但任何拦截尝试都为时已晚。现有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新型弹道。
精确打击
04:19:30,首枚导弹命中指挥所通风系统:
特种贫铀侵彻弹头以15马赫速度穿透50米花岗岩层;
延时引信确保战斗部在指挥中心内部起爆;
温压战斗部在封闭空间内产生5000c高温和200千帕超压。
04:19:32,第二枚导弹瞄准备用电源室:
电磁脉冲战斗部瞬间瘫痪所有电子设备;
随后释放的纳米机器人侵入系统核心,物理销毁所有存储数据。
技术特性
东风-17在此次打击中展现出压倒性优势:
无法拦截:乘波体弹道使现有反导系统完全失效,拦截概率低于0.1%
精确毁伤:采用北斗+量子惯性复合制导,圆概率误差小于2米
智能判别:人工智能系统可识别目标性质,自动选择最佳毁伤方式
混合战斗部:根据目标特性配备不同毁伤模块,实现最大化打击效果
毁灭时刻
90秒内,十二枚导弹依次命中,衡山指挥所遭遇毁灭性打击:
指挥系统:主要指挥大厅被直接命中,正在进行的作战会议全员阵亡
通讯中心:所有通讯设备被电磁脉冲彻底烧毁,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
数据存储: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被纳米机器人物理销毁,所有数据永久丢失
生命保障:通风系统和电力系统被彻底破坏,地下设施无法维持生存环境
百年经营...毁于一旦...一位退役台军将领看着实时传输的毁伤画面,喃喃自语道。
战略意义
这场精确打击立即产生深远影响:
指挥瘫痪:台军失去整体指挥能力,各部陷入各自为战状态
士气崩溃:抵抗意志遭受致命打击,多个部队开始自发投降
体系瓦解:整个防御体系失去中枢神经,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技术威慑:向世界展示高超音速武器的绝对优势,改变战争规则
04:30,最后一枚导弹完成打击任务。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显示,衡山指挥所所在地表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弹坑和扭曲的钢筋混凝土地基。
全球反应
《简氏防务》紧急特刊:「衡山指挥所的毁灭宣告传统地下工事时代的结束!」
《联合报》头版:「台军指挥体系彻底崩溃,抵抗能力土崩瓦解!」
《防务新闻》分析文章:「高超音速武器改变战争规则,中国确立绝对技术优势!」
历史回响
当最后一缕硝烟散去,军事分析家张教授在战地报告中写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当东风-17的尾焰划过黎明的天际,它不仅摧毁了一个指挥中心,更在战争史上刻下了新的法则:在这个新时代,速度即是真理,高超音速即是王道。
一位参战的火箭军军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用钨芯长矛刺穿了敌人的心脏。这不是杀戮,而是救赎——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快的和平。
在指挥中心内,司令员看着屏幕上逐渐平息的战火,对参谋们说:记住今天,我们不仅完成了一次军事打击,更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扫清了最后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