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船舶重工集团 干船坞No.3 06:30
电弧光划破黎明前的黑暗。高级焊工李建国摘下防护面罩,凝视着南昌舰舰体上那道狰狞的裂缝。在他身后,3d金属打印机正在嗡嗡运转,而五十米外,1957年苏联援建的万吨水压机依然在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李师傅!年轻工程师张磊跑来,量子扫描显示b32区还有内部裂纹...
老李没接平板电脑,而是掏出一把铜锤,在舰体上轻轻敲击。当锤子移动到某处时,声音从清脆变成沉闷。这里,他用粉笔画了个圈,深7厘米,向右倾斜15度。
张磊将信将疑地启动磁粉检测仪。结果弹出时他瞪大眼睛——裂纹深度7.2厘米,倾斜14.8度。
小子,老李点燃焊枪,钢铁会说话,就看你会不会听。
______
航母维修区 10:17
山东舰的飞行甲板像块被巨人撕裂的饼干。项目经理周海鹰正盯着全息投影发愁——现代战机起降对甲板平整度的要求是0.3毫米内,而现有损伤超过标准二十倍。
周总!物资主任狂奔而来,钛合金库存不够了...
话音未落,大门外突然传来卡车轰鸣。三十辆重型卡车排成长龙,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金属捐赠品:抗战老兵的勋章、三峡建设者的安全扣、甚至还有嫦娥五号团队的备用零件。
周海鹰拿起一件锈迹斑斑的金属块,检测仪突然尖叫——这是1958年炮击金门时留下的弹片,其镍铬比例恰好符合航母推进器修复标准。
立刻熔炼!他声音哽咽,用这些...这些活历史来修复我们的航母。
______
数字化指挥中心 15:43
mARS系统的警报突然响起。这个智能管理系统正在监控整个船厂的修复进度,此刻却显示某台焊接机械臂的参数被神秘修改。
谁在操作7号焊机?总工程师怒吼。
技术员们面面相觑。监控显示那台焊机正在无人状态下自动运行,其焊接路径形成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线——这是自然界最坚固的结构。
查操作日志!总工敲着键盘。系统显示最后修改者代码YJ-1953,这是1953年长江舰退役舰长杨进的姓名缩写。更诡异的是,当前焊接参数与1949年渡江战役时长江水文数据完全吻合。
它继续...总工摘下眼镜擦拭,有些灵魂...比我们更懂钢铁。
______
052d驱逐舰修复区 21:55
李建国的焊枪突然熄灭。他震惊地看着眼前正在冷却的焊缝——钢板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冶金分析显示,这批钢材含有1937年南京保卫战时国军弹壳回炉的金属成分。
等等我。老李突然跑向工具间。半小时后,他带着特制焊条回来——芯材里混着紫金山土壤。
年轻焊工们看着老师傅在焊缝上。每道焊痕都精准覆盖一个浮现的名字,就像在为这些亡魂铸造钢铁墓碑。当最后一滴焊料凝固时,整块钢板的超声波检测显示强度提升23%,打破了该型号战舰的修复记录。
知道为什么吗?老李摸着温热的钢板,因为它们现在记住了要守护谁。
______
出港仪式 次日清晨
修复完毕的南昌舰缓缓驶离船坞。甲板上,船厂工人们按古老传统,将长江水、黄河土与南海珊瑚粉混合的龙脉泥涂抹在舰艏。白发苍苍的老监理突然跪倒,他听见钢板上传来1937年南京守军的呐喊声。
当战舰通过台湾海峡中线时,声呐兵捕捉到7.83hz的异常频率。声纹比对结果显示,这与1900年沉没的海天号巡洋舰汽笛声完全一致。更神奇的是,此刻所有修复战舰的螺旋桨效率突然提升7%,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助推。
在船厂最高处的灯塔上,李建国点燃三支香烟插在栏杆缝隙——这是水手祭奠海魂的方式。夜风中,烟头的红光明明灭灭,像极了1937年南京城墙上那些至死未熄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