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作何选择,就看刘嫣太后能给我生个儿子还是女儿了。
“夫君 … … ”
刚刚喝了一会儿茶水。
那边秦可卿就走过来了。
“怎么了?”贾瑜问道:“银子入库完了?”
“没有……哪有那么快!”秦可卿道:“是荣国府的大伯,他来找您了.…”
荣伯府的大国……咳咳……荣国府的大伯?
贾瑜愣了三秒钟,才明白秦可卿说的是谁?
贾赦啊!
“好!”贾瑜从楼上暖阁走下来,来到了大厅里。
贾赦笑呵呵的站起来。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身材高大,脸色凶狠的汉子, 一看就不是好人的那种。
“瑜哥儿 … … ”
“见过王爷!”后面凶狠汉子赶紧磕头。
贾瑜道:“别客气了……走吧大伯,去我书房说话!”
“哎哎哎 … ”
贾瑜将二人领进了书房。
“瑜哥儿啊……周围是大同府孙家的孙绍祖,此人力大无穷,弓马娴熟,而且是世袭的军户,如今在京并不候缺提 升.…”
贾瑜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孙绍祖?
妈的……
这不是迎春的丈夫么。
现在看起来,就已经二十来岁了。
原着中发展,就是因为孙绍祖拿了五千两银子给了贾赦,让贾赦帮他提前出缺,结果贾赦花了人家的银子,可是却 并没有给人家办成事。
结果,只能将自己的女儿迎春拿出去抵债,嫁给了孙绍祖。
孙绍祖将迎春活活的虐待致死。
看到这个人,贾瑜身上就忍不住发出一道杀气。
不过,又被他赶紧收拢了起来。
“ .川瑜哥儿,你看看,能不能帮他……做个出缺!”贾赦笑呵呵的看着贾瑜。
其实这事他之前就去找了贾敬,毕竟贾敬刚刚任了兵部尚书。
但事没办成,还被贾敬给狠狠地骂了个狗血喷头。
贾敬骂贾赦,贾赦真的只能听着,动都不敢动。
毕竟他跟贾敬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贾敬的这条路走不通,只能来恳求自己作北凉王的侄子了。
“没问题啊!”贾瑜道:“孙将军,这是想要个什么位子?”
孙绍祖呵呵一笑,状若豺狼:“王爷... …按时边军出身,若是能弄个卫所的千户,倒也可以!”
千户,或者参将,虽然官职不高,可是却能率领一卫的士兵。
比如贾瑜刚开始,在大同右卫的时候,那就是土皇帝。
关键是,边军可以吃空饷,花给贾赦的五千两银子, 一年半载也就吃回来了。
回本还是很快的。
“问题不大!”
贾瑜道:“孙绍祖,你先出门等着……我跟我伯父说两句话!”
“哎哎哎……”孙绍祖高兴的离开,出了书房的门,在外面站着。
贾瑜看着贾赦,道:“大伯,你是收人家银子了吧?”
贾赦顿时脸色通红:“没 ……. ……没多少,也就五千两而已!”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贾瑜淡淡的道:“下次再让我知道你收了人家的银子,别怪我不客气……还有,看上了人 家什么东西,必须要用正当的手段拿过来,可以买,也可以交换,但是如果想着巧取豪夺,那就是犯罪!”
“若真有苦主告你,为了咱们贾家的门风,为了我北凉王的名誉,你也得去坐牢!”
贾赦的身子一缩,感觉头皮发麻。
这种事,他平时可没少做啊。
“行了伯父,您先走吧,让孙绍祖过来,我给他安排 ……”
“好!”
贾赦(好赵好)出门!
孙绍祖又进来了。
下跪,磕头。
然后站起身,笑眯眯的道:“王爷,小的这次来的匆忙,没有准备礼物,不过您放心,下次我必定 …… ”
“打住!”贾瑜道:“我听说,你们家很有钱?”
“额……”孙绍祖愣了一下,然后道:“全赖祖宗保佑,时代传袭袭来,也有些积蓄!”
“辽东镇缺少一个从三品的副总兵,你去那里吧……镇守辽阳,如今建虏已经不敢跟咱们正面骚扰了,不过我听说倭 国最近总是骚然鲜丽!”
“你在哪里招募士兵,做好准备,回头若是倭国袭击鲜丽,你就入鲜丽协同作战。这种事还是他们为主,咱们协 作,在鲜丽国走一趟,好处自然大大的!”
孙绍祖眼睛都红了。
妈的……
我就要从五品的千户,你特么直接给我个从三品的副总兵。
这……
这也太……
不愧是王爷啊, 一句话的事。
“不过!”贾瑜转折了一下,道:“你得加钱……”
什么?
孙绍祖道:“加……加钱……”
“对!”贾瑜道:“这是个肥缺,五千两银子是不够的,你如果想要,再拿五万两给我送来,我明日就安排你上任!” “当然了,如果你没有,那就算了,我也给你安排到辽东前卫,做个千户!”
妈的!
正愁没有去鲜丽国送炮灰的呢,你孙绍祖不是正合适么?
“有有有!”孙绍祖赶紧道:“王爷等我三日,三日之后,我必凑齐白银五万两,王爷放心,我孙绍祖说到做到!” 副总兵啊。
五万两银子?
值了……
妈的!
这可是辽东的二把手光。
区区五万两,最多两年我就捞回来了。
孙绍祖觉得,把家产变卖一下,当铺当一些,然后找亲朋好友借点,应该是能凑够的。
皇宫御道左侧,文渊阁!
夜色已经深了。
但是文渊阁之中,却是一片灯火通明。
大厅里,贾瑜坐在首位,下面坐着的,依次是内阁首辅李东阳、阁老张居正、林如海。旁边坐着的,还有兵部尚书 贾敬,兵部左侍郎邓禹、右侍郎石品恒。
共有七个人。
站着的,还有一个人。
杜长风。
“杜长风!”贾瑜道:“把情报给诸位大人看看吧!”
杜长风将东西给了众人。
这是一个结盟书。
贾瑜从皇太极那边解惑的,关于建虏、鲜丽和倭国的结盟书。
“这……”
看到这个东西,内阁大臣们顿时火冒三丈。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李东阳道:“鲜丽国世代受我大梁护佑,单单是我朝草创至今,便每年替他防守建 虏,如今还欠着我们二百八十多万两白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