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加的难题
供销社主任的追加要求像一块巨石砸进水里,激起层层涟漪。
“还要三种新花样?!”
“俺们光是赶工就忙得脚打后脑勺了,还整花样?”
“这不是明摆着为难人嘛!”
嫂子们议论纷纷,学徒们更是急得团团转。有人甚至小声嘀咕:“要不,咱退了吧?”
玉华却摇头:“机会难得,退了就是认输。供销社这是考咱们,咱得顶住!”
二、玉华的灵机
那天夜里,玉华在煤油灯下翻看旧布料时,忽然灵光一闪。
——既然要花样,何不结合乡土特色?
她立刻画下三种鞋样:
福字鞋:鞋面绣一个大大的“福”字,寓意吉祥。
百花鞋:用碎布拼出五彩花瓣,鲜艳又节省布料。
青松鞋:鞋面用深绿色布料,加几针松枝,象征坚韧长青。
嫂子们看得目瞪口呆:“玉华姐,这花样可真洋气!”
有学徒兴奋地说:“这要是能做成,供销社的人肯定眼睛一亮!”
三、分工协作
玉华稍作思考,便迅速做出了安排。她深知“福字鞋”需要极其精细的绣工,于是特意挑选了手艺最为精湛的嫂子来负责这一任务,要求每一针都必须精准到位,不能有丝毫差错。
对于那些年轻的学徒,玉华则安排他们练习制作“百花鞋”。这种鞋子的拼布工作虽然相对简单,但却能很好地锻炼她们的技艺,而且即使出现一些失误,也不会浪费太多的布料。
而那些经验丰富的嫂子们,则被分配去攻克“青松鞋”。这种鞋子的制作需要稳健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鞋子既大气又耐看。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玉华还将整个制作过程分解成了许多小步骤,每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这样一来,大家各司其职,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效率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没想到的是,男人们听说要做新花样,竟然也主动请缨:“拼布、剪布这些粗活儿就交给俺们吧!”于是,每到晚上,院子里就变得热闹非凡。男人们负责剪布,孩子们则欢快地跑来跑去,帮忙递线,女人们则专心致志地绣着鞋子,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总动员”画面。
有男人笑着说道:“俺以前可真没想到,咱这大老爷们儿还能在剪布这事儿上出份力呢!”嫂子们听了,也纷纷打趣道:“这就叫夫妻搭档,干活不累,家里才有奔头嘛!”
五、初见成效
几天后,经过玉华和嫂子学院众人的努力,三种新花样的成品终于陆续制作完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百花鞋”。这双鞋子色彩斑斓,仿佛将春天的花园穿在了脚上,令人眼前一亮。当它被放置在院子中央时,立刻引来了阵阵惊叹声。
“这鞋,怕不是城里人都稀罕!”有人赞叹道。
“看着都舍不得穿,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摆件!”另一个人附和着说。
玉华听着这些赞美之词,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知道,这一关算是顺利通过了。
然而,就在交货前夕,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镇上的另一家裁缝铺也在盯着供销社的鞋订单,而且他们还放话说要比嫂子学院更快、更好地完成这批订单。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锤,让众人的心里都不禁一紧。
玉华眯起眼睛,心里却涌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咱们不能只交货,还得交出惊喜!这仗,咱嫂子学院要打得漂漂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