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热的夜晚
院子里,昏黄的煤油灯一盏接着一盏点亮。嫂子们围坐在大桌子边,针线飞舞,叮叮当当的声音伴着夏夜的虫鸣,显得格外有力。
“这针要扎得直,不然鞋面鼓包。”
“来,我帮你压住布,你再穿针。”
“诶,小心,别把手扎了!”
说话声、笑声、呼喝声混在一起,热闹非凡。
二、加班的气氛
虽然是加班,但嫂子们的劲头十足。有人嘴里嚼着瓜子,一边纳鞋底一边跟隔壁闲聊;有人干脆哼起了小曲,越干越起劲。
“这要是做成了,咱嫂子学院可真就出名了!”
“对,到时候谁还敢小看咱们这些媳妇?”
那种“大家为了一个目标拼在一起”的氛围,让人心里说不出的踏实。
三、男人们的后勤
院子另一头,男人们也没闲着。有人在锅台烧水,有人切菜炒菜,有人把孩子抱在怀里哄睡。
二丫的男人笑呵呵地说:“我媳妇能挣钱,我哪儿能掉链子?今晚我煮稀饭!”
几个男人还比赛似的,谁炒的菜香,谁烧的水快,竟然搞得跟集体劳动一样热闹。
嫂子们看在眼里,心里一股子甜意涌上来。
四、困倦与坚持
可随着夜色越来越深,困意逐渐袭来。有人打起了哈欠,手里的针线差点掉地上。
“哎呀,眼都花了,针眼看不清!”
“要不休息一会儿,明早再干?”
玉华摇摇头,笑着打气:“再坚持一会儿,今天的量完成了,明天压力就小一点。”
她一边说,一边亲自把几双鞋收拾整齐,让大家看到成果。看着已经完成的一摞鞋子,嫂子们眼里闪过光亮——这不是空干,而是实实在在的进展!
五、温暖的插曲
小孩子们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小手不停地揉着眼睛,似乎随时都能睡着。男人们则抱着孩子在院子里缓缓踱步,轻声哼唱着摇篮曲,试图哄孩子们入睡。
一位嫂子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自家男人温柔地哄着孩子,眼眶渐渐湿润了。她轻声呢喃道:“要不是嫂子学院,我哪能看到他这样帮我呢?”这一刻,她心中感慨万千,对嫂子学院充满了感激之情。
不仅是她,许多人心中都涌起了同样的念头。原来,女人的能干不仅仅能让自己在家庭中有一席之地,更能让整个家庭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玉华端起茶缸子,轻抿一口,然后放下茶缸,环视四周,看着嫂子们一张张疲惫但坚定的脸庞,缓缓说道:“姐妹们,咱们可都记住了,这五十双鞋,可不单单是挣钱的活儿啊,它更是咱们嫂子学院立下的头一桩大功。做成了,咱们就能昂首挺胸地走出去;做砸了,那可就会被人看笑话啦。所以,这次咱们一定要拼命去做!”
玉华的话音刚落,嫂子们便纷纷应和起来,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力量。有人甚至激动地喊道:“哪怕熬红了眼,也要把鞋子绣得漂漂亮亮的!”
灯光下,一个个女人低头扎针的背影,仿佛被定格成了一幅画——那是她们改变命运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