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声传来
三天后,连里传来消息:那个戴眼镜的年轻干部,果然把嫂子学院的情况详细写成了报告,层层往上递了上去。
消息一出,嫂子们心里都悬了起来。有人忧心忡忡:“要是真被判定违规,那咱嫂子学院是不是得解散啊?”
“那可咋整?咱们的活计、孩子的学费、老人吃的药,全都指着这点钱呢!”
一时间,嫂子学院的院子里人声嘈杂,气氛凝重。
二、赵玉华的冷静布置
赵玉华脸色沉稳,她举手示意大家安静:“姐妹们,慌啥?只要我们干的是正经事,就不怕人查!”
她顿了顿,环视大家:“现在,我们得提前准备。账簿、工作分工、制度,全部整理一遍,谁也不能马虎。该透明的地方要更透明,哪怕是针线活的钱,都要有账可查!”
嫂子们纷纷点头,立刻行动起来。有人负责整理账本,有人把制度重新誊写,有人准备口头发言稿,生怕问到时答不上来。
赵玉华自己则熬了几晚,把嫂子学院的成立背景、发展过程、成绩与问题,全部写成了一份厚厚的《情况汇报》。
三、连队内部的讨论
与此同时,连队里也炸开了锅。
一些年轻干部觉得嫂子学院有“自成体系”的苗头,容易失控;可更多的战士和家属,却觉得嫂子学院解决了燃眉之急。
连长拍着桌子道:“嫂子们没干坏事!她们比谁都守规矩!上面要是真要取消,那我第一个不服!”
指导员却皱着眉头提醒:“连长,态度可以有,但得讲方式。咱们不能硬顶上去,得让嫂子们自己说,让事实说话。”
四、上级干部的到访
没过多久,团部派下来了两位干部,带着公文包,穿着整洁的中山装,神情严肃。
嫂子们一见,心里又紧张又害怕,立刻安静下来。
其中一位干部翻开笔记本,语气平淡却带着威压:“我们接到报告,说你们这里成立了所谓的‘嫂子学院’,涉及集体组织劳动和经济往来。今天,我们是来调查清楚的。”
人群里一片寂静。
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这下真是要定性了……”
五、嫂子们的应答
赵玉华站出来,心里虽紧,但神色镇定,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双手递上去:“首长同志,嫂子学院从头到尾都没藏着掖着,所有账目、制度和活动记录,全都在这儿。”
干部接过材料,翻了几页,眉头微微皱起:“这么详细?”
赵玉华立刻接话:“是的。我们嫂子们心里清楚,不怕查。您要问嫂子学院是干啥的,我一句话就能概括——靠双手劳动,让日子过得好一点,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句话掷地有声,立刻引得一阵点头。
六、周建军的证词
就在干部沉吟时,周建军从后方走了出来,行了个军礼:“报告!我是嫂子学院的见证人。嫂子们没私心,她们把活儿分明细了,谁都不许占便宜。她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还时常接济困难户。她们是部队的坚强后盾,而不是麻烦!”
这番话,带着军人的铿锵,顿时让场面一时凝固。
七、关键的审查
干部们继续翻阅材料,有一位轻声和另一位说:“从形式上看,确实是群众互助组织……不过,问题在于名义。‘学院’二字,容易让人联想到非正式机构。”
另一位则沉声回应:“但你看这些账,笔笔清楚,没任何贪污挪用。再加上群众反响……若是一刀切,恐怕不妥。”
八、结果未明的悬念
傍晚时分,干部们收起材料,起身说道:“情况我们已经了解,回去后会形成报告,再请示上级。至于嫂子学院的存废,不是我们现在就能决定的。”
这话一出,嫂子们心悬到了嗓子眼。有人忍不住掉下泪来:“那……那我们是不是随时可能没了?”
赵玉华握紧拳头,目光坚定,声音沉稳:“不怕!只要我们干的是光明正大的事,就算今天不能定下来,明天也会有公道!”
她的话,让原本慌乱的嫂子们重新找到了底气。
但她心里也清楚,这一场真正的拉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