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嫂副业初具规模
军区里,布艺组和蜜饯组已初具规模,日进斗金。
沈知秋站在副业加工间外,看着军嫂们热火朝天地忙碌,心中却渐渐浮起隐忧——现在大家干劲足,是因为看到了“眼前的好处”。但如果没有规范管理、制度支撑,再大的热情也可能散了。
她不是在做一锤子买卖。
她在搭一座能走得远的桥。
当天夜里,她写下了一份提案:《军嫂副业考核与激励机制初步方案》。
二、积分制构想提出
第二天,沈知秋主动找到政工处谭主任,递上方案。
谭主任一边喝茶一边扫了一眼,原本没太在意。但当他看到“积分制度”的细则时,眉头一挑。
沈知秋开口解释:
“现在副业项目越来越多,军嫂们也越来越多。靠自觉不够,靠人情更乱。”
“我想推行‘军嫂积分制’,用量化标准来规范每个军嫂的劳动、态度与贡献。”
她简要说明:
工作积分:按工时与产品合格率计算;
品行积分:军嫂互评、群众监督、干部参考;
社区贡献:如是否主动参与帮扶、调解、组织活动等;
负面扣分机制:散播流言、扰乱秩序、私吞物资等一经核实即扣分;
季度评星:设“五星军嫂”“四星军嫂”等荣誉;
激励机制:星级越高,分红比例越高、子女入托优先、评优优先。
谭主任听得眼睛都亮了:“你这不是随便想的啊,是用心搞制度建设。”
三、制度获批推广
没几天,政工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试点施行。
军属委员会专门开了一场全体军嫂大会,沈知秋亲自上台讲解制度。
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每一项规则,还设置现场提问与反馈环节。
有人质疑:“那万一评星搞成走关系呢?”
沈知秋坦然回应:“积分记录全程透明,由军嫂互评、干部签字、公开榜单。你要是怀疑某人分数虚高,随时可以查。”
另一人问:“是不是打了几天酱油就没分红了?”
她笑答:“分红跟你出勤率、完成度、品行都有关。你认真干活,肯定不吃亏。”
整场会议,掌声不绝。
四、赵连长夫人的阴阳怪气
会议结束后,赵连长夫人私下冷嘲热讽:
“哟,沈知秋,你这是要给自己封‘军嫂皇后’啦?”
沈知秋不动声色:“我是个普通军嫂,只是不想让这事最后变成互相踩踏。”
赵夫人咬牙:“到时候你分最多,那不是你说了算?”
沈知秋笑了笑,反问:“怕我分得多?那你也努力点。大家都拼实力,总不会错。”
赵夫人气得脸色一变,却无话可说。
五、第一期试行
制度正式试点后,军嫂们先是观望,但很快发现积分排名每周公布,透明公正,顿时干劲暴涨。
刘嫂原本不爱干活,这次早来晚走,工艺合格率跃居前列;
张嫂擅长调解纷争,社区贡献高,被评为“四星军嫂”;
也有几位挑事成性的军嫂,被扣分警告,安分了不少。
副业产值迅速上升,军区生活处、后勤科都注意到了这股“副业新风”。
六、顾战霆的态度
晚上,顾战霆回到宿舍,看着沈知秋在登记积分表格。
他坐下喝茶,淡淡问:“又在当什么‘评审委员’?”
她抬头一笑:“我只是把一件事尽量做到最好。”
顾战霆看着她,眼神柔了几分:“你这性子,迟早要走上更高的位置。”
“我也不是没想过。”她认真道,“但那不该靠关系,而是靠实绩。”
他没说话,只是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
“你做得对,知秋。无论你要走多远,我都给你撑腰。”
七、暗潮涌动
制度执行得越顺,有些人心里的酸水也就越多。
有人开始匿名举报“沈知秋搞裙带风”“优待自己人”,有人甚至向上级写信。
但因积分系统记录详实、透明度高,反而没人能拿出真凭实据。
谭主任拍板:“谁要再无端造谣,就按破坏军属秩序处理!”
八、阶段性胜利
三个月后,军区召开生活工作推进会。
副业项目评为“先进基层试点”,并将“军嫂积分制”准备在几个兄弟部队推广。
沈知秋站在会场角落,心里既欣慰,又沉着——她知道,制度初步建立,才刚刚开始。
本章小结:
沈知秋设计并推动“军嫂积分制”制度;
政工处批准试行,军嫂积极响应;
阻力来自赵夫人及部分嫉妒者;
顾战霆全力支持,制度初见成效;
埋下部分人心不服、匿名举报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