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坡区域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赵小玥伏在观察点的岩石后面,连呼吸都放得极轻,高倍率望远镜牢牢锁定着下方那三个(或许是四个)难以名状的目标。
它们确实像流动的金属,表面在稀薄的月光和基地远程探照灯余光下,泛着一种非牛顿流体般的哑光色泽。
没有明显的关节或机械结构,移动时如同液态般贴地“流淌”,遇到障碍则悄无声息地隆起、变形、越过,整个过程流畅得令人心悸。
但它们偶尔停顿、改变方向时,又展现出一种绝非随机算法能解释的“目的性”。
“它们……在布设某种节点。”赵小玥对着微型麦克风,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是气流声,“我看到其中一个,‘身体’里分离出几个拳头大小的、类似水银珠的东西,它们自己滚到特定位置,然后……融进了地面?或者说是固定在了那里,信号特征变得更微弱了。”
指挥中心内,江季黎、陆岩以及通过通讯连接的沈鸿,都听到了赵小玥的描述。
“非牛顿流体特性?形态自适应?模块化布设单元?”沈鸿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这技术路线……完全超出了旧世界的材料学和机器人学范畴!更接近……可控的液态金属,或者某种宏观的纳米集群技术!”
“有攻击性表现吗?”江季黎更关心实际威胁。
“没有。它们……很‘专注’,只在很小范围内活动,像是在执行预设程序,完全无视了我们的存在……或者说,根本不在意是否被发现。”赵小玥汇报,“等等,其中一个……朝我的方向‘看’过来了!”
观察点上的赵小玥瞬间屏住呼吸。
下方,其中一个流动的金属造物停止了动作,其“前端”部分如同融化的蜡烛般向上隆起,形成一个没有五官的、光滑的凸起,正对着她隐藏的方向。
没有眼睛,但赵小玥能清晰地感觉到一种被“扫描”的异样感,皮肤泛起细小的疙瘩。
但那“注视”只持续了两秒,隆起部分便重新融化回主体,它继续转向,参与到同伴的布设工作中,仿佛刚才只是例行公事地确认了一下环境背景噪音。
“它发现我了,但没有反应。”赵小玥松了口气,这才感觉到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它们在建立前哨观测点,或者是在铺设某种传感网络。”陆岩判断道,语气凝重,“目的不明,但绝对不善。队长,是否进行警告性驱离?或者……趁其尚未完成布设,主动清除?”
主动攻击未知的、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己方的目标,风险极大。
但任由对方在家门口完成部署,无异于坐视威胁成型。
江季黎快速权衡着。
对方展现出的技术代差,让贸然冲突显得非常不智。
但“熔炉”的意图完全不明,其行为模式也无法用常理揣度。
“赵小玥,继续监视,记录它们布设节点的所有位置和形态变化。不要暴露,不要开火。”
江季黎下令,“陆岩,命令狙击手就位,使用穿甲燃烧弹,锁定所有已识别目标,但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开枪。沈工,尝试用非攻击性的低频脉冲扫描这些节点,看能否分析出其功能,注意隐蔽性,不要被对方识别为攻击行为。”
“明白。”
“收到。”
“我试试看。”
命令被迅速执行。基地如同一个绷紧肌肉的巨人,警惕地注视着爬到脚边的神秘蚂蚁。
沈鸿调整着基地外围的探测阵列,发出了一束极其微弱、频段特殊的低频脉冲,如同无形的触手,轻轻拂过那些被布设下的“水银珠”节点。
几秒钟后,沈鸿传来了结果,声音带着更深的困惑:“扫描反馈……很奇怪。节点内部结构高度复杂,能量反应极其内敛,无法解析具体功能。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正在形成一个……协同网络,并且在持续吸收环境中的背景辐射,包括我们基地散逸的微弱能量场。它们在……自我供能,同时可能也在收集数据。”
吸收环境能量?收集数据?这更像是一种长期部署的前兆。
就在这时,赵小玥再次报告:“队长,它们……停了。所有节点似乎都已布设完毕。三个主要个体正在……汇合?”
下方,那三个流动的金属造物如同水银泻地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稍大一些的、不定形的银色聚合体。
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个聚合体开始缓缓下沉,如同沉入水中一样,无声无息地融入了地面,只在原地留下一个迅速平复的、与周围毫无二致的碎石地面。
与此同时,沈鸿那边的监控显示,所有刚刚布设的节点信号也瞬间变得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背景噪音融为一体,难以追踪。
它们消失了。如同从未出现过。
只留下几个功能不明、深埋地下的节点,和一个巨大的谜团,压在基地每个人的心头。
“熔炉”……它们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