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乳白色的轻纱,在陈留边境的丘陵间缓缓流淌。
赵云牵着照夜玉狮子,立在一处高岗上,俯瞰着下方井然有序的屯田。
田垄笔直如尺,冬麦在薄雾中泛着青翠的光泽,几个老农正在田间除草,哼着不知名的乡野小调。
这般田园景象,与他月余来在冀州所见形成了鲜明对比。
想起临行前师父童渊的叮嘱择主而事,慎之又慎,他不由轻叹一声。
正要转身离去,忽然一阵杂沓的马蹄声破雾而来。
只见一队骑兵约二十余人,衣甲鲜明,马上挂着字旗号,正纵马冲向屯田区。
田间的老农们惊慌失措,扔下农具往村里跑。
曹军骑兵见状更是嚣张,为首的将领大笑着张弓搭箭,竟是要射杀逃散的百姓。
住手!
一声清叱破空而来。
赵云循声望去,只见一队人马从另一侧山道疾驰而出,当先一人青衫素裳,正是他这几日暗中观察过的陈留尹蔡琰。
她竟只带了十余名亲卫,就这样直面曹军。
我道是谁,原来是个娘们。
曹军将领勒住马,语带讥讽,怎么,陈留无人了,要个女人出来抛头露面?
蔡琰面沉如水:
此处是陈留地界,请将军速速退出。
退出?
那将领哈哈大笑,这兖州哪一寸土地不是曹公的?老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说话间,曹军骑兵已经呈扇形展开,将蔡琰和她的亲卫半包围起来。
赵云在岗上看得分明,手不自觉地抚上枪杆。
这一抚之间,仿佛又回到常山学艺时,师父童渊教导的百鸟朝凤枪的要诀在心头流转。
就在这时,蔡琰忽然策马上前几步,独自面对曹军将领:
将军可是曹仁将军麾下?
那将领一愣:是又如何?
曹仁将军素以治军严明着称,蔡琰声音清朗,确保每个曹军士兵都能听见,
若是知道部下擅离职守,越界扰民,不知会作何感想?
曹军士兵们面面相觑,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那将领恼羞成怒:
休要胡言!我等是奉命追剿流寇!
蔡琰目光扫过那些面露不安的士兵,
那为何不见一个流寇,只见诸位在追杀百姓?
她忽然提高声调:
尔等家中难道没有父母亲人?若是有人这般对待你们的家人,你们又当如何?
这话一出,曹军阵中顿时起了一阵骚动。
那将领见军心浮动,勃然大怒:
妖言惑众!看我先拿下你!
说罢拍马挺枪,直取蔡琰。
这一枪来势汹汹,显然是要置人于死地。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眼看长枪就要刺到蔡琰身前,忽然一道白影如惊鸿般从岗上掠下。
的一声金铁交鸣,那将领连人带马被震得倒退数步。
待他稳住身形,才发现一个白袍将军不知何时已挡在蔡琰马前,手中银枪斜指地面,枪缨犹在微微颤动。
更令他心惊的是,方才交手的一瞬间,他分明感受到对方的枪劲中蕴含着数重变化,仿佛百鸟齐鸣,又似凤凰展翅,竟让他完全摸不着路数。
阁下何人?曹将又惊又怒。
赵云却不答话,只是淡淡地看着他:
以多欺少,非英雄所为。
蔡琰在赵云身后,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白袍将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壮士是何人?她轻声问道。
赵云回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镇定的面容上停留了一瞬:
路过之人,见不得以强凌弱。
那曹将见两人交谈,自觉受了轻视,更是怒不可遏:
管你是什么人,既然要多管闲事,就连你一块拿下!
他挥手下令,曹军骑兵再次围拢上来。
赵云目光一冷,银枪缓缓抬起。
这一刻,他仿佛又听到师父的教诲:百鸟朝凤,意在先发。凤凰于飞,其鸣锵锵。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远处忽然传来隆隆马蹄声。
只见尘土飞扬间,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正疾驰而来,当先一将正是蔡谷。
主公!蔡谷人未到声先至,末将来迟了!
曹军见对方援兵赶到,顿时阵脚大乱。
那将领心知不敌,狠狠瞪了赵云一眼:
今日之事,他日必当奉还!
说罢招呼部下,狼狈退去。
蔡谷正要追击,却被蔡琰制止:不必追了。
她转向赵云,郑重施了一礼:多谢壮士出手相助。
赵云还礼:路见不平而已,尹君不必客气。
蔡琰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英武的年轻将领,忽然道:
壮士方才那一枪,举重若轻,后发先至,枪意绵长中暗藏数重变化,可是得了童渊大师的真传?
赵云微微一怔,面露讶色:
尹君如何得知家师名讳?
蔡琰微微一笑:
昔年家父在洛阳为官时,曾有幸见识过童大师的百鸟朝凤枪。方才见壮士出手,枪意中隐约有凤凰展翅之象,故有此一问。
她顿了顿,又道:若是蔡某所猜不错,壮士当是常山赵云赵子龙?
赵云这次更是惊讶:尹君见识广博,云佩服。
蔡琰含笑道:童大师的传人,果然名不虚传。不知子龙将军为何会来到陈留?
赵云神色一黯:此事...说来话长。
蔡琰何等聪慧,立即明白其中必有隐情,便不再追问,只是道:
将军既然来了陈留,不如到城中稍作歇息,让蔡某一尽地主之谊。
赵云正要推辞,蔡谷也上前道:
久闻童渊大师枪法冠绝天下,今日得见高徒,真是三生有幸。还请将军到军中一叙,让蔡某也好请教请教。
看着两人诚挚的目光,赵云犹豫片刻,终于点头: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回城的路上,蔡琰与赵云并肩而行。
方才看将军枪法,似乎已在童大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蔡琰问道。
赵云有些惊讶:
尹君好眼力。师父常说要青出于蓝,云这些年来确实在百鸟朝凤枪中融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难怪。
蔡琰点头,方才那一枪,既有百鸟的灵动,又有凤凰的威严,已然自成一家。
说话间,众人已回到中牟城。
得知童渊高徒到来,徐庶、陈群等人都前来相见。
宴席上,蔡琰绝口不提招揽之事,只是与赵云谈论天下大势。
当说到武学时,她更是能说出一些精辟见解,让赵云刮目相看。
尹君对武学的理解,实在不似寻常文人。
赵云由衷赞道。
蔡琰微笑:家父常说,文武之道,本是一体。治军理政,也需懂得武学精要。
宴后,蔡琰亲自将赵云送到驿馆。
将军且在驿馆好生歇息。
她说道,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
赵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位女诸侯不仅临危不惧,而且见识广博,更难得的是对武学的深刻理解。
这让他不由想起师父常说的一句话:明主难遇,知音难求。
而回到府中的蔡琰,也在与徐庶商议今日之事。
不想赵云竟是童渊大师的高徒。蔡琰轻声道,难怪有如此气度。
徐庶点头:童渊大师当年在洛阳时,连先帝都想征召他为将,却被他婉拒。能得他真传的弟子,必定非同一般。
如此人物,我们更要慎重。蔡琰沉吟道,
让他慢慢了解陈留,了解我们的理念。等到他真心认可这里时,才是我们真正得到一员良将之时。
夜色渐深,驿馆中的赵云推开窗户,望着城中稀疏的灯火。
这里的一切,都与他在幽州时截然不同。
没有骄兵悍将的跋扈,没有流离失所的百姓,有的只是一种他在师父口中听说过的景象。
或许...他轻声自语,这里真的不一样?
月光洒在他英挺的面容上,映出一丝犹豫,也映出一丝希望。
在这个乱世之中,能够找到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或许就是他这样武将最大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