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放下电话,手指在桌沿轻轻敲了两下。他站起身,走到保险柜前,输入密码,拉开柜门,取出三份文件夹。没有翻看,直接抱到办公桌中央,一一摊开。
陈雪推门进来时,他正用红笔在“协作回函”的封面上加注编号。
“王区长的车已经进了大院。”她说,“随行还有办公室的一位秘书。”
林辰点头:“会议室空调提前开了吗?”
“开了,温度调到了二十三度。”陈雪顿了顿,“投影仪也试过,没问题。”
“刘伟呢?”
“在楼下等,负责带路。”
林辰合上文件,抽出一支黑色签字笔放进衬衫口袋,又将笔记本电脑开机预热。他没再说话,只是把椅子往桌前拉了半寸,坐定。
九点零七分,走廊传来脚步声。
林辰起身,陈雪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办公室。刘伟正引着王为民一行从电梯口走来。王为民穿着深灰色夹克,面容沉稳,目光扫过林辰时微微颔首。
“这么快就准备好了?”他边走边问。
“材料一直都在。”林辰侧身让出通道,“您随时来,我们随时能汇报。”
会议室门推开,阳光斜照进来。林辰伸手挡了一下反光的玻璃,待众人落座,亲自为王为民倒了一杯温水,放在右手边。
“今天不搞念稿子那一套。”王为民坐下后说,“我就想听你说说,这几年你到底干了什么,为什么值得组织关注。”
林辰站在投影幕布旁,没有立刻操作电脑。他先看了眼陈雪,她已打开记录本,抬头示意准备就绪。
“我从三个层面讲。”他说,“一是做了什么,二是怎么做的,三是未来还能做什么。”
王为民端起水杯,轻轻吹了口气:“你说。”
“第一个层面,实绩。”林辰点击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一张表格,“过去两年,我参与主导了七项基层治理项目,涉及棚改协调、应急调度、老旧社区改造等。其中四项实现了财政零追加,两项节约预算超十万,最突出的是阳光社区物资循环机制,运行一年节省支出十二万,响应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
王为民抬眼:“数据有第三方验证吗?”
“每项都有社区或物业的盖章说明。”林辰示意陈雪递上文件,“这是原始佐证材料,包含验收单、会议纪要、居民反馈汇总。”
陈雪起身,将一叠纸放在王为民面前。
王为民翻了几页,点头继续听。
“第二个层面,方法。”林辰切换页面,“我不靠个人关系硬推,而是建立可复制的流程。比如物资调度,关键不是谁去催办,而是形成‘申报—审批—发放—回收’的闭环。我把这个模式整理成操作手册,已在两个社区试点推广。”
“别人也能照着做?”王为民问。
“能。”林辰答得干脆,“上周惠民物业换了新经理,接手第二天就独立完成了一次应急调配。他们用的就是我们制定的流程表。”
王为民嘴角微动:“那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了?”
“恰恰相反。”林辰上前一步,“正是因为我在,才能把经验变成制度。以前是我在跑,现在是制度在跑。我的作用,是从执行者转向设计者。”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王为民放下水杯:“第三个层面呢?”
“未来。”林辰调出最后一张图,“我建议设立‘基层治理案例库’,把街道办这些年解决过的典型问题分类归档。新干部入职可以查,上级调研可以看,甚至能为政策修订提供依据。这不是我个人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沉淀。”
王为民盯着屏幕看了许久,忽然问:“听说有人反映你家的事?”
林辰神色未变:“是指匿名信的事吧。”
“你知道是谁?”
“目前还在查。”林辰语气平稳,“但我想说的是,无论背后是谁,我都接受组织审查。我做的事,每一笔都有据可查,每一个合作单位都愿意出面作证。如果因为有人忌惮我推进改革,所以想泼脏水,那正好说明——我走的路没错。”
王为民看着他,眼神渐深。
“你就不怕这些事影响提拔?”
“怕。”林辰坦然道,“但我更怕明明能做成的事,因为没人扛责任,最后不了了之。我争的不是位置,是做事的机会。”
王为民缓缓靠向椅背,沉默片刻,转头对秘书说:“记一下,林辰同志提出的案例库建议,列入下季度区级创新议题讨论范围。”
秘书点头记录。
考察持续到十一点十四分。王为民起身时,主动伸出手。
“你有想法,也有担当,是个能干事的人。”他说完,转身离开。
林辰送至电梯口,返回时脚步未停,直奔办公室。
陈雪已经收拾好会议桌,刘伟拔掉投影线,低声问:“怎么样?”
林辰没回答,径直走到保险柜前,将三份文件重新锁进去。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坐回桌前,打开电脑。
手机静静躺在一侧,屏幕朝下。
他点了点鼠标,调出尚未提交的竞聘报告终稿,光标停在最后一段,迟迟未动。
窗外阳光移过窗台,照在桌角的笔筒上。一支黑色签字笔斜插其中,笔帽完好,墨水充足。
林辰抬起手,将它拿起来,轻轻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