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寒风带着几分凛冽,吹得院墙外的梧桐叶簌簌作响。苏青裹紧了身上的棉袄,刚从县城的布料批发市场回来,手里还提着几卷新到的碎花布料——这是她为下一批布娃娃订单准备的材料,颜色鲜亮,图案可爱,她想着做成布娃娃后,肯定能受孩子们喜欢。
路过村口的小卖部时,老板娘笑着叫住她:“苏青,刚从县城回来啊?跟你说个事,我听县城的亲戚说,下周末要在县文化宫举办手工制品展销会,听说好多外地的买家都会来,你做的手工那么好,不去试试?”
“手工制品展销会?”苏青心里一动,连忙追问,“婶子,你知道具体时间和要求吗?”
“好像是下周六和周日,只要是自己做的手工制品都能参展,不用交摊位费,卖出去的钱全是自己的。”老板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我想着你肯定感兴趣,特意跟你说一声。”
苏青的心里瞬间热了起来——她做手工这么久,一直都是靠城里的一个商贩拿货,订单量有限,利润也不高。要是能去展销会,不仅能接触到更多买家,说不定还能接到更大的订单,让日子过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村里还有不少邻居也做手工,张婶会绣帕子,刘嫂会做布老虎,陈姐会缝坐垫,要是能把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大家一起赚钱,那才是真的好。
她谢过老板娘,快步往家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怎么跟邻居们说这个好消息。回到家,她把布料放下,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拿着纸笔,把展销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都写下来,然后挨家挨户地去通知邻居。
第一个找到的是张婶。张婶正在家里绣帕子,看到苏青进来,连忙放下针线:“苏青,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来了?快坐,我给你倒杯热水。”
“张婶,不喝水了,我有个好消息要跟你说!”苏青把写好的纸条递给张婶,“下周末县城要举办手工制品展销会,不用交摊位费,卖出去的钱全是自己的。你绣的帕子那么好看,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咱们一起去参展吧!”
张婶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还有这么好的事?我绣的帕子平时只能在村里卖,要是能去县城,说不定真能多卖些钱!”
“当然是真的!”苏青笑着说,“我还去通知刘嫂和陈姐,大家一起去,互相有个照应。”
从张婶家出来,苏青又去了刘嫂家。刘嫂正在给孩子缝棉袄,听到展销会的消息,激动得差点把针线掉在地上:“太好了!我做的布老虎,村里的孩子都喜欢,要是能去县城卖,肯定能赚钱!苏青,谢谢你想着我!”
“咱们都是邻居,有好机会当然要一起分享!”苏青说,“你赶紧准备些样品,我帮你看看,争取卖个好价钱。”
最后找到的是陈姐。陈姐正在家里缝坐垫,听到消息后,眼圈一下子红了:“苏青,你真是个好人。我缝的坐垫一直没地方卖,要是能去展销会,说不定能多赚点钱,给闺女买件新棉袄。”
“肯定能!”苏青拍了拍陈姐的手,“你放心,我会帮你一起准备样品,咱们一起去县城,一起赚钱。”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家的院子里变得格外热闹。张婶、刘嫂、陈姐还有其他几个做手工的邻居,都把自己的手工制品带来,让苏青帮忙把关。苏青耐心地给大家提建议——张婶绣的帕子颜色太素,她就帮着选了几卷鲜艳的丝线,教张婶在帕子边缘绣上小花;刘嫂做的布老虎眼睛不够有神,她就教刘嫂用黑色的纽扣做眼睛,再缝上长长的胡须;陈姐缝的坐垫图案太简单,她就帮着画了些吉祥的图案,让陈姐绣在坐垫上。
“苏青,你看我这帕子,绣上小花后,果然好看多了!”张婶拿着绣好的帕子,笑得合不拢嘴。
“是啊,苏青教我用纽扣做眼睛,布老虎一下子就精神了!”刘嫂举起布老虎,开心地说。
陈姐也拿着缝好的坐垫,感激地说:“苏青,谢谢你帮我画图案,现在这坐垫看起来精致多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苏青看着大家的手工制品变得越来越精致,心里也满是欣慰。她还特意做了几个新的布娃娃,作为参展的样品,又帮大家把所有的手工制品分类整理好,装在大箱子里,方便带到县城。
参展的前一天晚上,苏青还特意给大家开了个小会,教大家怎么跟买家介绍自己的手工制品:“张婶,你就说你的帕子是纯手工绣的,丝线是最好的,洗了不会掉色;刘嫂,你就说你的布老虎是用纯棉布做的,孩子抱着安全又舒服;陈姐,你就说你的坐垫是用新棉花做的,坐着暖和又软和。”
大家都认真地记着,心里也越来越有底气。
参展当天,天还没亮,苏青就带着大家坐上了去县城的拖拉机。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张婶不停地整理着自己的帕子,刘嫂则抱着布老虎,生怕被风吹坏,陈姐也紧紧护着自己的坐垫,眼里满是期待。
到了县文化宫,里面已经挤满了参展的人。苏青找了个宽敞的摊位,帮大家把手工制品一一摆好——张婶的绣帕子整齐地铺在桌子上,五颜六色的,格外显眼;刘嫂的布老虎排成一排,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可爱极了;陈姐的坐垫叠放在一起,上面的吉祥图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苏青的布娃娃则放在最中间,穿着碎花裙子,抱着小枕头,一下子就成了焦点。
刚开始,大家还有些害羞,不敢主动跟买家说话。苏青就带头介绍自己的布娃娃:“大姐,您看这布娃娃,都是用纯棉布做的,里面塞的是新棉花,孩子抱着舒服又安全,还能当枕头用。”
一位年轻的妈妈被布娃娃吸引,拿起一个看了看,笑着说:“这布娃娃真好看,多少钱一个?”
“5块钱一个,要是您买两个,就给您算8块钱。”苏青笑着说。
“这么便宜?我买两个,给我家双胞胎女儿。”年轻的妈妈爽快地付了钱,抱着布娃娃开心地走了。
有了第一个买家,大家也渐渐放开了。张婶主动跟一位老奶奶介绍自己的绣帕子:“阿姨,您看这帕子,都是我一针一线绣的,丝线是最好的,洗了不会掉色,您用着肯定舒服。”
老奶奶拿起帕子摸了摸,笑着说:“这绣工真好,我买两条,一条自己用,一条给我闺女。”
刘嫂也跟一位阿姨介绍自己的布老虎:“大姐,您看这布老虎,孩子抱着能辟邪,还能当玩具,纯棉布做的,安全又环保。”
阿姨笑着说:“我家孙子正好喜欢老虎,我买一个给他当生日礼物。”
陈姐也鼓起勇气,跟一位大妈介绍自己的坐垫:“大妈,您看这坐垫,里面塞的是新棉花,坐着暖和又软和,放在椅子上、沙发上都能用。”
大妈坐上去试了试,笑着说:“真舒服,我买两个,一个放客厅,一个放卧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买家被他们的手工制品吸引,摊位前挤满了人。张婶的绣帕子卖出去了二十多条,刘嫂的布老虎卖出去了十几个,陈姐的坐垫卖出去了十多个,苏青的布娃娃更是卖得最好,不到中午就卖出去了三十多个。
更让人高兴的是,有几位外地的批发商找到了他们,想要跟他们长期合作。一位批发商看着苏青的布娃娃,笑着说:“你这布娃娃做得真好,我每个月跟你订100个,你看行不行?”
苏青开心地答应了:“当然行!我保证按时给您交货,质量肯定没问题。”
另一位批发商也跟张婶说:“你这绣帕子绣工好,我每个月跟你订50条,你要是能绣些新图案,我还能多订些。”
张婶激动得连连点头:“没问题!我肯定绣些新图案,保证让您满意。”
刘嫂和陈姐也分别接到了批发商的订单,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展销会结束后,大家坐在拖拉机上,手里拿着卖手工制品赚的钱,心里满是激动和感激。张婶数着手里的钱,笑着说:“这一次就赚了50多块钱,比我在村里卖一个月还多!苏青,真是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肯定没机会来展销会。”
刘嫂也笑着说:“我也赚了40多块钱,还接到了订单,以后再也不用愁卖不出去了。苏青,你真是我们的贵人!”
陈姐拿着钱,眼圈红红的:“我赚了30多块钱,够给闺女买件新棉袄了。苏青,谢谢你想着我们,还帮我们准备样品,带着我们来县城。”
苏青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满是欣慰:“不用谢我,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机会,咱们还一起去,一起赚钱,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拖拉机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寒风虽然凛冽,却吹不散大家心里的温暖和喜悦。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未来的计划——张婶要多绣些新图案的帕子,刘嫂要做更多的布老虎,陈姐要缝更多的坐垫,苏青则要扩大手工规模,带动更多的邻居一起赚钱。
回到村里,大家把展销会的收获告诉了其他村民,村民们都羡慕不已,纷纷表示下次有机会也要跟着一起去。苏青笑着说:“只要大家愿意做手工,有机会我肯定带着大家一起去,让大家都能赚钱,一起把咱们村变成‘手工村’。”
从那以后,村里做手工的人越来越多,苏青不仅帮大家提供布料和花样,还教大家做新的手工制品。每到有展销会或者订单的时候,她都会带着大家一起去,一起赚钱。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睦,大家都夸苏青是个热心肠、有本事的人,是大家的“领路人”。
初冬的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了金色。苏青坐在院子里,看着邻居们送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分享赚钱的机会,不仅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还能让整个村子变得更团结、更和睦。而这份团结和和睦,会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让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