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初心健康联盟的月度资源分配会议上,非洲代表阿莫斯的声音透过视频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他身后的草原流动站里,几个 AI 终端摆在角落,屏幕蒙着薄灰,旁边堆着没拆封的设备箱 —— 那是三个月前申请的,至今还没等来补货。“我们的流动站服务着五个村落,60% 的老人要靠这些设备测血压、查疟疾,可现在只剩两台能正常用,再等下去,老人只能跑几十公里去县城看病。”
屏幕另一侧,东南亚某国的代表却在展示新到的太阳能设备,语气轻松:“这批设备很够用,我们还多申请了十套,准备给邻村也装上。”
林晓看着两组画面的对比,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笔。上周整理联盟资源分配数据时,她就发现了问题:60% 的智慧设备流向了经济较好的东南亚国家,非洲贫困地区只拿到 20%,35% 的贫困地区资源满足率像根刺,扎在她心里。这让她想起老院长当年在县医院时,总是把稀缺的药品优先分给最需要的贫困老人,从不会因为谁家境好就多给一分。
“资源分配不能只看谁申请得快,要看谁最需要。” 会议暂停时,林晓把联盟理事会的成员叫到一起,摊开全球健康危机地图,“非洲这些村落疟疾高发,老人看病难,就是一级需求;而有些地区只是想更新设备,需求没那么紧急,得按优先级来。”
理事会成员起初有分歧,有人觉得 “按经济水平分配更高效”,有人担心 “需求分级会引发争议”。林晓却坚持:“老院长说过,帮人要帮到点子上,要是让最需要的人等不到资源,联盟还有什么意义?” 她拿出老院长笔记里 “给贫困老人垫医药费” 的记录,“当年县医院没钱,老院长自己掏钱帮老人买药,现在我们有资源,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最终,“需求优先” 机制确定下来,分三步推进:
第一步是需求分级。林晓团队联合公共卫生专家,制定了 “需求评估表”—— 按 “健康危机程度”(如是否有传染病、慢性病高发)和 “人口规模” 打分,非洲疟疾高发村落、南美缺医少药的山区都被列为 “
一级需求”,优先分配资源;而设备更新需求则归为 “三级”,按顺序排队。
阿莫斯的组织很快被评为一级需求。他接到联盟通知时,正在跟长老商量要不要暂停流动站服务,得知能优先拿到 10 套 AI 终端和 5 套疟疾检测设备,声音都哽咽了:“终于能继续帮老人看病了,太谢谢你们!”
第二步是透明公示。每月初,联盟平台都会公布上月的资源分配明细:谁申请了什么设备、为什么被列为一级需求、设备什么时候发货,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有东南亚代表质疑 “为什么非洲能优先”,点开公示页面,看到 “某村落每月有 10 位老人因缺设备延误治疗” 的备注,便再也没说什么。
第三步是动态调整。每季度末,联盟会重新评估各地区需求,对连续三个月没拿到资源的贫困地区,启动 “应急补位”—— 由康医科技优先捐赠设备。非洲某部落连续两个月没申请到太阳能板,联盟立刻启动补位,半个月内就把设备送了过去,避免流动站因缺电停摆。
机制落地两个月后,数据传来好消息:非洲贫困地区的资源满足率从 35% 飙升到 82%,阿莫斯发来视频,画面里老人排着队用新终端测血压,孩子们围着 AI 聊伴听预防疟疾的故事。“现在按需求排队,我们再也不用跟经济好的地区抢资源了!” 阿莫斯笑着说,身后的流动站里,新设备整齐排列,阳光洒在上面,格外耀眼。
这天,王浩带着康医科技的团队来联盟总部,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我们要设立贫困地区专项资源库,每年额外投入 200 万采购设备,专门支持非洲、南美这些最需要的地方。” 他指着资源库的清单,“里面有适合草原的藤编设备箱,有能在高温下用的低功耗终端,都是按当地需求定制的。”
林晓翻看清单,突然想起老院长笔记里的一句话:“帮人不分贫富,只分急缓。” 她抬头对王浩说:“你们把‘需求优先’做到了实处,这才是联盟该有的样子 —— 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掉队,不让任何一位老人等不到帮助。”
窗外,联盟平台上的资源公示页面还在更新,最新一条是 “非洲某村落获赠 5 套疟疾检测设备,需求等级一级”。林晓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贫困地区拿到急需的资源,而这,正是对老院长 “帮所有农村人” 初心最坚定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