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林府花园里的牡丹开得正盛。这日贾敏正指点黛玉辨认各色牡丹的品种,外头忽报永昌郡主府上送来请帖,邀黛玉三日后往郡主府赏花。
明月县主特意嘱咐,一定要请林妹妹去。送帖的嬷嬷笑道,县主说近日得了几株罕见的绿牡丹,定要请林妹妹一同鉴赏。
贾敏接过帖子,心中了然。这赏花是假,相看是真。想必是镇南侯夫人借着赏花的名义,想亲眼看看黛玉。
回去禀告郡主,小女定当准时赴约。贾敏含笑应下。
送走嬷嬷,黛玉轻声道:母亲,这次赏花宴,是不是......
不错,贾敏拉着女儿在石凳上坐下,镇南侯夫人想必是要亲眼相看。你只管如常行事,不必刻意,也不必拘谨。
三日后,贾敏亲自为黛玉梳妆。她为女儿选了一身淡绿色绣缠枝莲的衣裙,既不失礼数,又不显张扬。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更衬得黛玉清雅脱俗。
记住,贾敏为女儿理了理衣襟,真诚最是动人。
郡主府的花园里,果然摆着几盆罕见的绿牡丹。永昌郡主与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坐在亭中,想必就是镇南侯夫人了。
明月县主见了黛玉,亲热地迎上来:林妹妹快来,这绿牡丹可是难得一见呢。
黛玉从容见礼,举止优雅。镇南侯夫人打量着她,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早就听说林小姐才貌双全,镇南侯夫人笑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夫人过奖了。黛玉谦逊垂首。
赏花途中,镇南侯夫人不时问起黛玉的功课、喜好,黛玉都对答得体。说到诗词时,黛玉更是信口吟出几句咏牡丹的佳句,让在座众人连连称赞。
宴席过半,明月县主拉着黛玉到花园深处赏玩。行至一处假山后,忽见一位青衣少年立在梅树下读书。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眉目清朗,气质温润。
这是我表哥,镇南侯世子。明月县主笑着介绍,表哥,这就是我常提起的林家妹妹。
世子抬头,与黛玉四目相对。二人皆是一怔,随即各自移开目光。
见过林小姐。世子拱手施礼,举止从容。
黛玉还了一礼,心中却如小鹿乱撞。这世子与她想象中不同,没有世家子弟的骄纵,反倒带着几分书卷气。
回府的马车上,黛玉一直沉默不语。贾敏看在眼里,柔声问道:今日可见到世子了?
黛玉轻轻点头,耳根微红。
你觉得如何?
女儿......女儿不知。黛玉低声道,只见了一面,说不上什么。
贾敏了然一笑。女儿这般情态,分明是动了心思。
次日,镇南侯府便派人来说亲。林如海与贾敏商议后,并未立即应下,只说黛玉年纪尚小,还需再相看相看。
这日,贾敏正在查看镇南侯府送来的世子功课册子,外头忽报王熙凤来了。
听说镇南侯府来提亲了?王熙凤一进门就笑道,这可是门好亲事。姑妈怎么还不应下?
贾敏放下册子,淡淡道:玉儿才十二,年纪尚小,总要再留几年。
哎哟,这般好亲事,错过了可就难寻了。王熙凤压低声音,我听说忠顺王府那边还没死心呢。若是让他们抢先一步......
贾敏神色不变:婚姻大事,总要你情我愿才好。玉儿年纪尚小,正好可以慢慢相看。
送走王熙凤,贾敏独坐沉思。王熙凤的话虽不中听,却提醒了她。这京城之中,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林府。黛玉的婚事,确实该早做打算,但也不必急于一时。
晚间,贾敏将黛玉叫到房中,将镇南侯府的情况细细说给她听。
世子品学兼优,家风严谨,确实是良配。贾敏轻抚女儿的长发,只是你如今才十二,为娘还想多留你几年。这婚事若是定了,也要等你及笄后再议婚期。
黛玉垂首半晌,轻声道:女儿但凭父母做主。
贾敏明白,女儿这是应下了。但她打定主意,即便定亲,也要等黛玉满了十五再议婚期。
就在两家商议之际,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这日青瑜从学堂回来,气鼓鼓地对贾敏说:母亲,今日有人在学堂里说姐姐的闲话!
贾敏心中一紧:说什么闲话?
说姐姐......说姐姐与世子私下相会,有失体统。青瑜小脸涨得通红,我气不过,与他们争辩,还被先生训斥了。
贾敏勃然变色。这谣言若是传开,不仅会坏了黛玉的名声,更会毁了这门亲事。
她立即命人备车,直奔永昌郡主府。
这事我已经听说了。永昌郡主面色凝重,已经派人去查,定要揪出这造谣之人。
三日后,真相水落石出。竟是忠顺王府的一个远亲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要破坏林府与镇南侯府的联姻。
忠顺王府这是要与我们撕破脸了。林如海得知后,面色铁青。
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尽快定下亲事。贾敏冷静道,不过玉儿年纪尚小,定亲后也要等上三年方可完婚。
在永昌郡主的撮合下,林府与镇南侯府很快交换了庚帖,正式定下亲事,约定待黛玉及笄后再议婚期。
定亲这日,镇南侯府送来的聘礼足足摆满了整个前厅。最特别的是一对翡翠玉佩,晶莹剔透,一看便知是难得的珍品。
这是世子特意寻来的,送聘礼的嬷嬷笑道,说是寓意圆满。
黛玉收下玉佩,心中甜蜜,却也明白自己还要在娘家待上三年光景。
然而就在林家上下欢庆之际,贾敏却发现青瑜近日总是闷闷不乐。
这日,她将儿子叫到跟前,柔声问道:安哥儿,可是有什么心事?
青瑜低头不语,半晌才道:母亲,姐姐定亲后,是不是很快就要离开我们了?
贾敏心中一软,将儿子搂入怀中:傻孩子,姐姐便是定亲了,也还要在家待上三年。这三年里,你还可以天天见到姐姐。即便将来姐姐出嫁了,也还是你的姐姐。况且镇南侯府就在京城,你想见姐姐,随时都可以去。
可是......青瑜声音哽咽,我还是舍不得姐姐。
贾敏轻抚儿子的背,心中感慨。这一双儿女,自幼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如今黛玉定亲,最舍不得的,恐怕就是这个弟弟了。
晚膳时,黛玉特意为青瑜夹了他爱吃的菜,柔声道:安哥儿放心,姐姐还要在家陪你三年呢。这三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给姐姐争气。
青瑜重重点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
夜深人静,贾敏独坐窗前,望着天边明月。女儿的终身总算有了着落,可她心中却五味杂陈。
养了十二年的女儿,虽然还要在家待上三年,可终究是要出嫁的。虽说嫁的是良人,可这为人媳的艰辛,她比谁都清楚。
母亲。黛玉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为她披上外衣,夜深了,该歇息了。
贾敏回身,看着女儿日渐成熟的面容,轻声道:玉儿,定亲之后,你还有三年光景在家。这三年你要好生学习理家之道,也要多陪陪安哥儿。将来出嫁了,也要谨记三从四德,但也不能失了自我。遇事要多思量,若有难处,定要告诉为娘。
女儿谨记母亲教诲。黛玉依偎在母亲怀中,母亲放心,女儿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月光如水,洒在母女二人身上。贾敏知道,她的玉儿已经长大了,虽然还要在家待上三年,但终究要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而她这个做母亲的,能做的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做女儿最坚实的后盾。
窗外,春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未来的路还长,这三年光阴,她要好生教导女儿,让她以最好的姿态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