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时分,清水桥畔万籁俱寂,唯有“云记糕铺”的后厨还亮着温暖的灯火。明天就是开张吉日,云妮儿、泽兰、雨妮儿三人正在做最后的准备。
巨大的面案上,发酵好的面团在湿布下静静等待着焕发活力。各种馅料——细腻的红豆沙、清甜的枣泥、炒香的黑白芝麻、精心腌制的糖桂花——分门别类地放在陶盆里,散发出诱人的气息。新垒的灶膛里埋着暗火,保持着灶台的温度,也烘托着室内忙碌而紧张的气氛。
云妮儿正低头给一笼即将上锅的荷花酥做最后整形,手指翻飞间,花瓣层次分明,形态优美。她的动作沉稳而专注,唯有微微抿紧的唇线泄露了一丝内心的不平静。这是她们独立门户的第一战,成败在此一举,不由得分外紧张。
泽兰守在一旁的炉灶前,小心照看着火上熬煮的一锅糖浆,这是明天用来给某些点心增色提味的关键。她不时用竹筷蘸取一点,观察糖浆拉丝的程度,神情一丝不苟,她的安静与细致,是这忙碌后厨里的一根定海神针。
雨妮儿则像只不知疲倦的蝴蝶,在前厅和后厨之间穿梭。她将已经放凉、定型好的点心,按照云妮儿定下的样式,小心翼翼地摆放到新打制的柜台和货架上。海棠酥要堆成花团锦簇的模样,乳酪酥要码放得整齐利落,那些耐存放的芝麻薄脆、花生糖则用干净的陶罐装好,贴上红纸标签。她一边摆放,嘴里还一边小声念叨着云妮儿定下的价格,生怕记错。
“妮儿姐姐,你看这样摆可好?”雨妮儿摆完一个柜台,退后两步端详着,扬声问道。
云妮儿抬眸看了一眼。洁白的柜台衬着色泽诱人、形态各异的点心,在油灯的光线下,竟有种朴实而温暖的美感。她点了点头,露出一丝疲惫却满意的笑意:“很好,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那是!”雨妮儿得了夸奖,干劲更足,“保准让路过的人挪不动腿!”
泽兰那边糖浆也熬好了,她将锅端离火源,轻轻舒了口气。看着后厨里准备就绪的各式半成品和馅料,又看看前厅已然颇具规模的陈列,她轻声道:“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明早起来,把最后几样现烤的、现蒸的点心做出来,便是了。”
云妮儿放下手中的活儿,洗净了手,走到前厅。她环视着这间凝聚了她们三人全部心血和积蓄的小小铺面。崭新的柜台、货架,洁白的墙壁,还有那块靠在墙边、覆着红布的匾额……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早点歇息吧。”云妮儿对两位姐妹说道,“明天还得起早。养足精神,才能应对。”
三人锁好铺门,踏着月色回到梨花巷小院。简单梳洗后,躺在炕上,却谁也睡不着。兴奋、紧张、期盼、忧虑……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姐姐,你说……明天会有人来吗?”黑暗中,雨妮儿小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云妮儿沉默了片刻,才缓缓答道:“会有的。只要我们的点心好吃,价钱公道,总会有人识货。”这话像是在安慰雨妮儿,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泽兰翻了个身,轻声道:“睡吧,别想了。该做的我们都做了。”
话虽如此,这一夜,三人皆是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去。
仿佛刚合眼没多久,雄鸡便报晓了。三人几乎是同时惊醒,立刻起身,也顾不得梳洗,便匆匆赶往清水桥铺子。
天色未明,晨雾氤氲。打开铺门,清冷的空气涌入,三人立刻按昨晚的分工行动起来。云妮儿主理,泽兰协助,雨妮儿负责打杂和照看前面,后厨很快便响起了熟悉而令人安心的声响——点火、烧水、揉面、包馅、上笼蒸、入炉烤……
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晨雾,照在清水桥的青石板上,“云记糕铺”的后厨也飘出了第一缕甜香。那香气浓郁而纯粹,是新麦的芬芳,是油脂的焦香,是糖蜜的甘醇,混合在一起,乘着晨风,悄然弥漫在桥头巷尾。
最先被吸引来的是几个在桥头槐树下晨练的老人。他们抽动着鼻子,循着香气望过来,看到这间焕然一新的铺子,以及门内隐约可见的忙碌身影和摆放整齐的点心,不由驻足观望,低声议论着。
“是新开的糕点铺子?”
“闻着挺香……”
“云记?今日开张?……”
辰时正,吉时已到。
云妮儿深吸一口气,与泽兰、雨妮儿对视一眼,三人眼中都有着同样的紧张与兴奋。她走上前,和雨妮儿一起,一人一边,用力拉下了覆盖在匾额上的红布。
“云记糕铺”四个端正的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几乎同时,雨妮儿深吸一口气,拿出她练习了许久的劲儿,朝着街面清脆地吆喝起来:“新张大喜!云记糕铺开业喽!各位街坊邻居,走过路过,都来看看呐!新鲜出炉的海棠酥、乳酪酥,香甜软糯的枣泥糕、定胜糕,还有酥脆可口的芝麻薄脆诶——”
她声音清亮,带着少女特有的朝气,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有那好奇的,便停下脚步,朝铺子里张望。
第一位客人是一位挎着菜篮的大娘,她探头看了看柜台里色泽金黄的乳酪酥,问道:“姑娘,这乳酪酥怎么卖?”
雨妮儿立刻扬起笑脸,声音甜脆:“大娘,乳酪酥三文钱一个,五个以上算您两文五!今儿个新开张,您尝尝看,保准好吃!”
那大娘犹豫了一下,许是被香气和价格打动,也许是看雨妮儿笑得讨喜,便道:“那……先给我来两个尝尝。”
“好嘞!”雨妮儿利落地用油纸包了两个乳酪酥,双手递过去,“您拿好!好吃下次再来!”
开张第一单,雨妮儿的手激动得微微发抖,她强忍着欢呼的冲动,将钱小心翼翼地放入云妮儿准备好的钱匣里。
云妮儿在后厨听到前厅的动静,知道开了张,心中微微一松,手上揉面的动作更加沉稳有力。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第三个。渐渐地,铺子前开始有人聚集,有被雨妮儿吆喝吸引来的,有被香气勾过来的,也有附近好奇的住户,泽兰见状,也赶紧到前厅帮忙招呼、收钱、包装。
“这海棠酥样式真精致!”
“给我称半斤芝麻薄脆,孩子爱吃。”
“定胜糕来两块,图个吉利。”
询问声、购买声此起彼伏,雨妮儿和泽兰忙得脚不沾地,云妮儿在后厨更是片刻不停,确保点心的供应。
然而,开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临近午时,一位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子拿起一块枣泥糕,掰开看了看,又闻了闻,挑剔道:“这枣泥看着颜色不够鲜亮啊,用的什么枣?”
雨妮儿一愣,有些无措。泽兰连忙上前,微笑着耐心解释:“这位客官,我们用的都是实诚的大红枣,自己剥皮去核,慢火熬煮的,颜色是枣子本来的深色,可能不如外面有些加了东西的鲜亮,但味道醇厚,您尝尝看便知。”
那男子将信将疑,但还是买了一块。过了一会儿,他又转了回来,脸上带着些许满意:“嗯,味道确实实在,枣香味浓。再给我来五块!”
这个小插曲让三人都松了口气,只要用料实在、手艺过硬,总能赢得客人的认可。
忙碌的一天似乎过得特别快。日头偏西,准备的各色点心竟已卖掉了七七八八。三人虽累得腰酸背痛,嗓子冒烟,但看着渐渐空下去的货架和那沉甸甸的钱匣,觉得再累也值了。
当最后一位客人离开,雨妮儿迫不及待地关上铺门。三人也顾不得收拾,围着那张旧桌子坐下,将钱匣里的钱全部倒出,铜钱堆成了小山,间或还有几块小银角子。
她们一枚一枚地数着,算盘声噼啪作响。当最终的数目出来时,三人面面相觑,都有些不敢相信。
“竟然……比我们预想的,多了三成!”雨妮儿捂着嘴,眼睛瞪得圆圆的。
泽兰也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罕见的、轻松而明媚的笑容。
云妮儿看着那堆钱,又抬眼看看两位疲惫却兴奋的姐妹,眼眶微微发热,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第一步……算是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