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在京城履职一月有余,“全球共赢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逐步铺开。这天,他主持召开技术破壁专题会议,赵磊带着欧洲医疗团队代表远程参会,屏幕上正演示着联合研发的“5G远程手术系统”——A国医生通过系统,在赵磊团队的指导下,成功为d国偏远地区患者完成腹腔镜手术。
“系统已通过欧盟认证,接下来将在欧洲、美洲的10家医院试点,未来还能适配非洲的移动医疗车。”赵磊的声音透着兴奋,“这不仅打破了远程医疗的技术壁垒,还能让夏国的医疗技术标准走向全球。”林天点头:“要加快试点进度,同时联合江山、汉江的医疗高校,培养更多掌握远程手术技术的人才,输送到合作国家。”
与此同时,王鹏在非洲的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也传来捷报。视频里,尼日利亚物流枢纽的智能分拣系统正高速运转,来自汉江的汽车零部件、江山的农机配件,正通过专线发往非洲各国。“枢纽已开通‘非洲-欧洲’‘非洲-亚洲’两条直达航线,货物周转时间比以前缩短50%,还带动当地2000多人就业。”王鹏说,“咱们还帮当地培训了100多名物流管理人员,现在他们能独立负责枢纽的日常运营。”
苏烈的“全球种子银行”建设也步入正轨。他带着团队往返于五大洲,收集了300多种优质作物种源,在江山、汉江建立了两个备份库,还在非洲尼日利亚建了首个海外种源培育基地。“目前已培育出适配非洲干旱气候的玉米品种,亩产比当地品种高40%,下个月就能在非洲10个国家推广种植。”苏烈在汇报中提到,“种子银行还向合作国家开放种源研究数据,让大家共享技术成果。”
赵梓琪则成功推动欧盟放宽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准入。“欧盟已同意将夏国的光伏技术、智能农业设备纳入‘绿色技术共享清单’,合作国家进口这些设备时,可享受关税减免。”赵梓琪补充道,“咱们还与德国企业达成协议,在汉江共建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适配欧洲市场的储能设备。”
这天傍晚,林天忙完工作,漫步在京城的街头。看着华灯初上的城市,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路——从江山的试验田到全球的产业链,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到23国参与的大联盟,“共赢”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坚守与协作。他掏出手机,给家人和纨绔们发了一条消息:“下周咱们在四合院聚聚,聊聊下一步的计划,也看看孩子们的‘共赢’涂鸦新作。”
很快,群里就热闹起来,赵磊说要带最新的远程医疗设备模型,王鹏准备了非洲枢纽的建设照片,苏烈则要分享新培育的种子样本。林天看着屏幕上的消息,嘴角扬起笑容。他知道,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这群伙伴还在,“共赢”的路就会一直向前,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也终将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