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燕州,暑气还没完全褪去,阳光洒在燕州大学的梧桐大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斌把车停在企管学院的报到处门口时,凌小渊正看着手机里杨伟发来的消息 ——“渊哥!我刚结束军训回宿舍,你到了记得发定位,我扛着被褥就来投奔你!”
“凌先生,需要我帮你搬行李吗?”
李斌从后备箱拿出一个黑色行李箱,这是凌小渊的行李箱,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和一台他亲手改装的超级平板,这台超级平板能通过加密频道直接连接实验室数据库,随时调取数据。
“不用,我自己来就行,你先回去吧,周末我自己回家。”
凌小渊接过行李箱,摆摆手,看着李斌的车汇入校门口的车流,才转身走向报到处。
报到处搭着蓝色的帐篷,几个穿着红色志愿者服的学长学姐正忙着登记信息。
凌小渊刚走到帐篷前,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就迎了上来,正是燕大招生办主任王涛,他脸上堆着笑,伸手拍了拍凌小渊的肩膀:
“凌小渊同学,可算把你盼来了!我还以为你要迟到呢。”
“王主任好,麻烦您了。”
凌小渊笑着回应,之前军训特批的事就是找王涛办的,两人也算熟络。
“走走走,我带你去登记,你的宿舍我都给你安排好了 ,学校刚翻新的豪华单人寝,带独立卫浴和阳台,家具都是新换的,离企管学院也近。”
王涛拉着凌小渊往校园内走,语气里满是热情,全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超满分状元来读自家学校的企管专业,说出去都是燕大的面子,自然要好好安排。
凌小渊却摇了摇头:
“王主任,不用这么麻烦,不用搞特殊,给我安排个稍微好点的 2 人寝就行,跟同学住一起也热闹。”
他不想太张扬,而且也想在这一世好好体验下大学生活。
王涛愣了愣,随即笑了:
“你这孩子,倒是低调。行,我带你去找你们班辅导员,看看有没合适的寝室。”
于是带小渊往辅导员办公室走,找到企管 1 班的辅导员赵亮。
赵亮翻着手里的寝室分配册查询片刻,抬头说:“正好有个 2 人寝空着,14 栋 117 室,采光好,离食堂也近,就是家具没豪华寝新,但干净得很,假期里学校才翻修过。”
登记完信息,领了钥匙和校园卡,凌小渊跟着寝室管理员往 14 栋走。14 栋是老宿舍楼,但外墙刚刷过,看起来很干净;117 室在一楼,推开门是个不大的房间,有独立卫生间,摆着两张上床下桌,靠窗的位置有个小阳台,阳光正好洒在书桌前。
凌小渊把行李箱放在靠门的书桌旁,开始整理东西 —— 衣服放进衣柜,平板放在书桌中央,从口袋里拿出纪昆送的那个深棕色皮质纪念本,放在平板旁边,算是书桌唯一的装饰。刚整理完,他就给杨伟发了条消息:“14 栋 117 室,速来。”
不到二十分钟,门外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杨伟扛着一床被褥站在门口,额头上全是汗:
“渊哥!可算找到你了!我们数学系的宿舍在 23 栋,离这边隔着两个操场,太远了,以后我就常来你这搭铺!”
说着就把被褥往空着的那张床上扔,动作麻利得很。
“你倒是不客气。”
凌小渊靠在椅背上笑,看着杨伟手脚麻利地铺床,
“刚军训完不累?”
“累啊,但一想到能跟你住一起,累就忘了!”
杨伟拍了拍铺好的床,坐到凌小渊旁边,
“我们数学系在驻燕部队晒了半个月,我妈视频说我黑得认不出来了。你这没军训的,这阵子在家是不是舒服坏了?”
两人正聊着,门又被推开了 —— 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生背着旧吉他,手里拿着手机,脸色有点红,正对着电话那头低声解释,刚迈进半步,看到寝室里的凌小渊和杨伟,脚步猛地顿住,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他军训前就分到了 117 室,怎么会有两个陌生人?
电话那头的训斥声还在继续,“你小子给我好好读企管!别整天抱着个吉他瞎混,我楼得发丢不起这个人!”
男生匆匆应了两句 “爸,我先挂了,回头跟你说”,便按断通话。他下意识地退到门外,抬头眯着眼仔细看了看门牌号 “14 栋 117 室”,确认数字没错后,才又轻轻推门进来,尴尬地笑了笑,挠了挠头,看向两人:
“那个…… 不好意思,打扰了,我是楼华,企管 1 班的,之前分的就是这个寝室,刚军训回来,还以为走错房间了呢。”
他说话带着点扬省口音,声音不大,透着腼腆,放下吉他后,还特意把迷彩服的领口拽了拽,似乎想遮住上面的褶皱。
“你好!我是杨伟,数学系应用数学 1 班的,这是凌小渊,跟你同班,我们俩都是燕州本地的!”
杨伟率先站起来,热情地拍了拍楼华的肩膀,
“我是来蹭寝室的,嫌我们数学系宿舍太远,以后常来跟你们混,不介意吧?”
楼华愣了愣,随即笑了:
“不介意,热闹点好。我家在扬省,以后周末可能也常在寝室。对了,我喜欢唱歌,平时可能会弹弹吉他,你们要是觉得吵,随时跟我说。”
“喜欢唱歌好啊!我也喜欢听!”
杨伟眼睛一亮,“下次你弹的时候叫上我,我给你打拍子!”
凌小渊也点了点头:“没事,不影响。”
有杨伟在,气氛很快热了起来。楼华一边整理行李,一边跟他们聊天,说自己高中就喜欢音乐,本来想报音乐专业,被母亲逼着报了企管,
“我妈说搞音乐没前途,企管以后能帮着家里,稳定。”
他说这话时,眼神有点失落,但很快又亮起来,
“不过我偷偷攒钱买了把吉他,平时还是能玩玩。”
“没事,以后我们帮你打掩护!”
杨伟拍着胸脯保证,
“要是你家里问起,就说跟我们一起去图书馆了!”
楼华笑着点头,从行李箱里拿出一本封面泛黄的《古文鉴赏》,放在书桌上,叹了口气:
“这是我爸给我的,说让我每天看两页,提升修养。”
凌小渊瞥了一眼那本书,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批注,看来楼华父亲确实很在意这个。
大学生活就这么拉开了序幕。每天早上,凌小渊和楼华一起去企管学院的教学楼上课,楼华上课很认真,笔记记得工工整整,凌小渊则偶尔会拿出平板,看似在划屏幕,实际是在通过加密频道连接地下实验室,查看幽核同步的盖娅星防线建设进度 —— 张越上周发来消息,外层中继卫星已经发射了 8 颗,预计下月外层中继卫星就能组网成功。
回到寝室,楼华总是先放下书包,拿起吉他坐在阳台边弹,有时是流行歌,有时是自己写的曲子,旋律轻快,带着点少年人的青涩。他弹吉他时很专注,眉头微微皱着,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跳跃,偶尔会停下来,在本子上写几句歌词,嘴里念念有词。
凌小渊则坐在书桌前,抱着平板,要么通过加密频道回复张越的消息,要么调取地球星文明资料里的防御技术细节,楼华以为他在刷剧或者打游戏,偶尔会问一句:“凌小渊,你在看什么剧啊?推荐给我看看?”
“没看剧,在看些资料。”
凌小渊含糊地回应,楼华也没多问,继续弹他的吉他。
杨伟则像个 “编外人员”,一有空就往 117 室跑,有时是课间,有时是下午没课,背着书包就来,要么趴在凌小渊的书桌上写数学题,要么跟楼华聊音乐,晚上干脆就在空床上搭铺睡觉。
直到两周后,辅导员赵亮来寝室查寝,才撞破杨伟的 “蹭住计划”。
那天晚上,赵亮推开门,看见杨伟正趴在床上跟凌小渊聊数学题,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这位同学,你不是我们企管 1 班的吧?怎么在我们班的寝室里?”
杨伟吓得赶紧从床上下来,挠了挠头:
“老师好,我是数学系的杨伟,来找凌小渊玩的。”
赵亮看向凌小渊,语气带着点不满:
“凌小渊同学,虽然你是校领导特批不用参加军训的,但寝室有寝室的规定,外班同学不能随便留宿。”
他对凌小渊印象挺深,开学时是王涛亲自带过来报到的,还特意交代要多照顾,但没想到他这么 “不省心”。
第二天,赵亮就去找了王涛,抱怨凌小渊让外班同学留宿。王涛听了,笑着摆了摆手:
“赵老师,你别生气,那凌小渊可不是一般学生。”
“怎么不一般?” 赵亮疑惑地问。
“他是今年的全国高考状元,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超满分状元。”
王涛的话让赵亮瞬间瞪大了眼睛,
“你没想到吧?人家自己选了企管专业,说对管理感兴趣。”
赵亮咋舌:
“超满分状元?在我们企管 1 班?我还以为……”
他本来以为凌小渊是靠关系进来的,毕竟不用参加军训,还让王涛亲自带报到,没想到是这么个大人物。
“行了,别管那么严,杨伟来就来吧。”
王涛笑着说,
“数学系的老教授们还巴不得杨伟能把凌小渊拉到数学系呢,可惜啊,这小子一门心思在企管。”
赵亮回去后,再看凌小渊时,眼神都变了,不仅没再管杨伟蹭寝的事,偶尔还会问他学习上有没有困难,让凌小渊哭笑不得。
一到周末,凌小渊就会回家,凌建国总会问他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适应,凌小渊每次都说 “挺好的”。杨伟也会回家,他妈妈总让他带点零食给凌小渊,说 “小渊一个人在学校,你多照顾点”。
楼华因为家在扬省,周末很少回去,要么跟几个喜欢音乐的朋友在学校的音乐教室排练,要么就去影视学院找女朋友安蕾。安蕾是他的高中同学,报了燕大影视学院的表演专业,楼华每次从影视学院回来,都会跟凌小渊和杨伟炫耀:“我女朋友今天又送了我一块爱心石头,说下次带你们去看,让你们这两个光棍见识见识什么叫美女!”
“切,我们才不稀罕呢!”
杨伟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好奇得很,总催着楼华
“赶紧带出来让我们看看,别光说不练”。
十月的风渐渐凉了,燕大的梧桐叶开始泛黄。这天下午,凌小渊刚从教学楼回来,就看见楼华坐在阳台边弹吉他,阳光洒在他身上,吉他声轻快悠扬。杨伟趴在书桌上,一边写数学题,一边跟着哼歌。
凌小渊走到书桌前,拿起平板,通过加密频道接收张越的消息:“外层中继卫星组网成功,采矿舰预计下月就能出发前往阿尔法星系。”
他通过频道回复“收到,继续保持同步”,抬头看向阳台边的两人,心里觉得很踏实。
或许,这就是他想要的大学生活 —— 有朋友,有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