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芯片量产的第三天,地下 100 米的实验室里,淡蓝色的全息光笼罩着整个空间。银灰色的量子硬盘柜整齐排列,柜身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柜门侧面的十个绿灯平稳闪烁;中央的弧形操作台上,星刃空天战机的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每一处结构细节都清晰可见 —— 机翼下的冷聚变离子推进器泛着淡紫色微光,机身表面的碳硼化钪 - 钛合金涂层在光线下呈现出细腻的渐变,连磁约束线圈的缠绕纹路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凌小渊穿着实验室专属的深灰色工装,袖口挽至小臂,指尖在虚拟面板上快速滑动,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就按这个尺寸来,冷聚变反应堆体积必须压缩到 0.8 立方米,磁约束强度不够就用碳纳米管编织线圈强化,蓝星现有技术撑不住,就用我们之前造芯片的纳米级加工工艺补缺口。”
“这根本不现实!” 超级凌的虚拟形象悬浮在模型旁,穿着和凌耀祖年轻时一模一样的深蓝色工装,眉头皱起,电子音带着明显的委屈,“0.8 立方米的反应堆,氘氚燃料的约束压力要达到 1.2x10?pa,蓝星的常规材料根本扛不住,就算用碳硼化钪 - 钛合金,也会有 37% 的概率发生泄漏!”
他抬手在虚拟面板上一点,弹出反应堆的应力模拟图,红色预警区域占了反应堆外壳的近一半:“你看,这是模拟结果,压缩体积后,外壳应力直接超标,就算加了钨铼合金内衬,也只能降低 12% 的风险,剩下的漏洞怎么补?总不能用冥界的空间石吧?”
凌小渊没退让,伸手在模型的反应堆位置一点,弹出更详细的结构拆解图:“补不了就换结构,把单腔体改成双腔体嵌套设计,内层用钨铼合金 - 碳化铪复合层,外层裹三层碳纳米管编织网,中间填充硅基气凝胶 - 氮化硼复合膜,既能减重又能抗压,抗高温能到 2800c,足够应对聚变反应的余热。”
他顿了顿,指尖划过复合膜的参数:“之前造碳基芯片时,我们用原子层沉积设备做过类似的复合涂层,良率 100%,工艺成熟,直接套用就行。幽核已经同步了地球星‘凌霄级’的气动参数,压缩后的反应堆嵌入机身中部,重心刚好落在机翼中点,不会影响机动性。”
超级凌的虚拟形象飘到模型旁,围着双腔体反应堆转了两圈,电子音渐渐缓和:“双腔体设计能把应力分散到外层,再加上复合膜的缓冲,风险能降到 5% 以下,倒是可行。但磁约束线圈的功率得提升 30%,需要更粗的超导导线,之前储备的材料不够,得让爷爷再进一批高纯度铌钛合金丝。”
“材料的事我来协调,你先把反应堆的详细图纸生成出来,还有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喷头,得按复合膜的厚度重新校准,误差不能超过 0.001 毫米。”
凌小渊刚说完,实验室入口的隐蔽门铃突然响起,凌耀祖的声音从楼上传来:
“小渊,张委员来了,快上来!”
凌小渊心里一动:这么快就有消息了?昨天和张委员通电话时,只提了发动机优化需要场地,没说具体方案,没想到张委员动作这么快。
他赶紧保存设计文件,点击虚拟面板上的 “隐藏模式”,星刃战机的模型瞬间消失,操作台恢复成普通桌面的样子,超级凌的虚拟形象也隐入后台,只留下微弱的运行指示灯。
“爷爷,我马上来。”
他快速整理了下工装,确认没有沾到任何实验材料,才快步走向磁悬浮电梯。电梯运行时几乎没有声响,20 秒后就抵达地面的地下储藏室,他推开伪装成墙壁的电子门,外面的客厅已经传来张委员的说话声。
客厅里,张委员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份蓝色封面的文件,封面印着 “第四代隐身战机发动机需求报告”。
见小渊进来,立刻起身递过报告:“小渊,这是航天公司今天刚汇总的最新需求,你看看,优化后的发动机能不能达标?”
凌小渊接过报告,指尖划过纸页,上面清晰列着各项参数:“最大推力≥150kN,推重比≥10,高空( 米)推力衰减≤8%,连续运行时间≥3 小时……” 他心里暗自摇头,4 代机的发动机设计确实落后,就算按这个标准优化,也只能勉强赶上国外现有水平,根本没有优势。
幽核早已同步解析了报告中的核心瓶颈,在意识里弹出提示:【4 代机发动机核心问题:燃烧室热效率低(仅 38%)、涡轮叶片材料强度不足、高空空气稀薄导致供氧不足,单纯优化无法突破代际差距】。
“张叔,光优化现有发动机没用,治标不治本。”
凌小渊把报告推回茶几,转身进书房,从书架的隐蔽夹层里抱出一卷超大尺寸的图纸,展开时发出 “哗啦” 的声响,瞬间铺满半个茶几,
“我给您设计了款全新的空天战机,叫‘星刃’,直接跳过 4 代机的框架,完全按新的技术标准来,比单纯优化发动机实用多了。”
图纸上的银灰色战机线条凌厉,可变翼标注着 “大气层内 16.3 米 \/ 太空 8.7 米”,动力系统那栏用红笔圈出:“主:冷聚变离子推进器(氘氚燃料);辅:磁流体冲压发动机(0-3 万米)”。旁边还附着详细的性能参数:“极限升限 15 万米,短时可突破 20 万米近地空间,最大推力 500kN,推重比 25,全程脱离氧气依赖,综合续航 3000 公里”。
张委员的眼睛瞬间亮了,手指在 “冷聚变” 三个字上反复摩挲,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谨慎:
“这技术蓝星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你确定能落地?冷聚变的约束、燃料的提取、设备的制造,哪一个不是世界性难题?”
“张委员放心,小渊连 1 纳米碳基芯片都能做到量产良率 100%,这战机方案肯定靠谱。”
凌耀祖适时开口,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语气沉稳如钟
,“他的技术团队实力很强,连纳米级的加工设备都能自主设计制造,造个反应堆不算难事。之前东升集团的混动发动机,就是他们团队搞的,热效率突破 76%,综合能效比蓝星现有水平高 35%,技术底子摆在这。”
作为夏芯国际的总设计师,凌耀祖的背书分量十足,既没暴露地下实验室和超级凌,又给足了可信度,张委员的眼神明显松动了不少。
凌小渊趁热打铁,指着图纸上的动力系统解释:
“燃料方面,氘氚可以从蓝星海洋里提取,每升海水能提取 30 毫克氘,足够战机运行 100 公里,来源充足还环保;机身材料用碳硼化钪 - 钛合金,北陆稀土矿有稳定的钪矿供应,东部硼矿能制碳化硼,都是军方能直接协调到的,不用依赖进口;设备我们团队已经在打造了,3d 打印的真空电弧炉、等离子体炉都快完工了,到时候直接运到工厂就能用,不用额外采购。”
他顿了顿,补充道:
“而且这战机是空天两用,大气层内靠磁流体冲压发动机,0-3 万米高度都能稳定运行,推力足够支撑高空机动性;到了近地空间,切换成冷聚变离子推进器,能自主调整轨道,不管是防空拦截还是深空探测都能用,比单纯的 4 代机实用多了。”
张委员俯身盯着图纸,手指顺着战机的气动线条滑动,眉头渐渐舒展,嘴角露出笑意:
“这方案确实比单纯优化发动机强太多了!15 万米的升限,直接把现有战机的天花板掀了,要是能造出来,我们的空天防御能力能直接上一个台阶。”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
“我这就把方案报红楼审批!地皮的事你放心,燕州燕山有个闲置的特勤军区武器库,保密级别是最高的,现成的厂房和仓库,不用额外新建,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当制造工厂,驻燕部队还能负责安保,绝对安全。”
凌小渊眼睛一亮,这正是他想要的场地 —— 闲置武器库的结构坚固,适合改造自动化生产线,而且保密级别高,不用担心技术泄露:
“太好了!我计划先造 2 台原型机,工厂搞全自动化,设备都由我们远程控制,只需要一个人负责日常巡检就行。我有个朋友叫李东,踏实可靠,之前帮我们团队运输过材料,让他盯着正好,不用额外派人参管,减少暴露风险。”
“没问题,巡检人员的资质我来协调,让军方给李东办临时通行证,只允许他进入指定区域。”
张委员拍了拍图纸,
“我现在就回去写报告,争取三天内批下来,你们也抓紧准备,工厂改造、设备运输都需要时间,越早启动越好。”
送走张委员,凌小渊没多耽搁,转身就钻进了地下实验室。刚踏入空间,超级凌的虚拟形象就立刻浮现,语气带着点迫不及待:
“张委员同意了?那我们可以加速推进了!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喷头已经校准了 80%,再用半天就能完工;真空电弧炉的钨铼内衬也快锻造好了,就等材料到位。”
“同意了,场地定在燕山的闲置武器库,保密级别很高。”
凌小渊走到操作台前,重新调出星刃战机的三维模型,“
你把工厂改造的规划图生成出来,按武器库的现有结构来,设备区、物流通道、总控室的位置要合理,尽量利用原有空间,减少改造工作量。”
话音刚落,兜里的跨纬度通讯器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 “张越” 的名字。
凌小渊马上接通通讯 —— 张越的全息影像瞬间浮现,他穿着盖娅星特有的银色制服,胸前的能量徽章泛着淡绿色光芒,身后是堆着 8 个透明低温容器的仓库,容器里的星核结晶泛着柔和的淡蓝色光芒,像凝固的星空。
“小渊先生,采矿舰已经返航了,星核结晶按≤450K 的低温存放在专用容器里,存储方案你看看没问题吧?”
张越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点长途航行后的疲惫,
“我已经安排人手 24 小时值守,确保温度稳定,不会出现泄漏。”
凌小渊指尖在虚拟面板上轻点,调出星核存储的参数对照表,逐一核对:
“温度、压力都没问题,容器的密封性也达标了。你再安排人检查下容器的制冷系统,确保长时间运行不会出故障,等我这边星刃工厂的改造方案敲定,设备安装调试完,就启动双星传送测试,到时候提前跟你同步时间。”
“好,我这边随时准备。”
挂了通讯器,超级凌的电子音又响了:
“星刃的气动参数已同步完成,地球星‘凌霄级’的设计技术指标,远超领先蓝星现有水平。不过刚才张越提及的星核结晶,若存储温度再降低 5K,稳定性能可进一步提升 12%。”
凌小渊笑着敲了敲屏幕:
“别拍彩虹屁,先把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喷头造出来,下周要运去工厂安装 —— 对了,把量子加密模块也加上,保证我在寝室里就能远程控制所有设备。还有星核存储的优化建议,你整理成文档发我,我跟张越同步下。”
这时,实验室的入口传来轻微的响动,凌耀祖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清单,上面用红笔标注着重点:
“你需要的材料,我已经协调好了。还有高纯度铌钛合金丝,我让夏芯的供应链加急调了一批,三天后就能到货,够你做磁约束线圈了。”
他走到操作台前,扫了眼星刃战机的三维模型,眼神里满是赞许:
“这战机设计得不错,气动布局很合理,比我当年见过的任何战机都先进。工厂改造需要帮忙的话,随时跟我说,凌氏集团有专业的工程团队,能帮着搞定设备安装和调试。”
“谢谢爷爷,有你真好!” 凌小渊接过材料清单,心里暖暖的,
“工厂改造的规划图超级凌已经在做了。设备安装不用麻烦别人,我们自己能搞定,避免人多嘴杂泄露消息。”
凌耀祖点点头,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注意劳逸结合,别天天泡在实验室,身体是本钱。材料的事我会盯着,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你。”
爷孙俩的身影映在淡蓝色的虚拟屏幕上,星刃战机的三维模型在光芒中缓缓旋转,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技术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