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凌家的厨房就飘出了粥香。
凌建国站在镜子前,对着深蓝色保安服扯了扯衣领 —— 制服是新的,肩线挺括,领口的银色徽章擦得发亮,只是穿惯了卖鱼时的旧棉袄,突然换上挺括的制服,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方婉从衣柜里翻出件米色服务员制服,袖口还绣着淡淡的 “后勤” 字样,她对着镜子转了圈,小声跟凌建国说:
“这样看着够普通吧?别到了公司门口又出岔子。”
“放心,今天就按昨晚说的试一次先,骑车到路口就下来走,没人会注意。”
凌建国把自行车推到门口,车把上挂着两个布袋子,一个装着方婉的饭盒,一个塞着他的保安帽。小渊趴在二楼栏杆上,看着爸妈的背影,指尖悄悄用幽核扫了眼保安服 —— 两人穿着没什么破绽。
刚骑到菜市场路口,就听见有人喊:
“建国、小婉!”
两人心里一紧,回头看见卖青菜的王婶挑着菜筐走过来,筐里的青菜还带着露水。王婶凑到自行车旁,盯着凌建国的保安服看了两眼,笑着问:
“这是换工作啦?不卖鱼了?”
方婉赶紧从后座下来,接过话:
“是啊王婶,年后就不卖了 —— 托亲戚找了份稳当活,在凌氏集团,我去后勤帮忙,他去保安部,比卖鱼轻松点。”
凌建国也跟着笑,把保安帽往头上压了压:
“就是个普通工作,混口饭吃。”
王婶没多想,又聊了两句 “凌氏是大公司,好好干”,就挑着菜筐走了,两人这才松了口气,跨上自行车往凌氏集团的方向骑。
到了凌氏集团楼下,由于没到上班时间,保安小李正坐在门卫室里低头刷手机,听见自行车铃铛声抬头一看 —— 一个穿保安服的男人骑着车,后座载着个穿后勤制服的女人,看着跟来送菜的临时工似的。
小李赶紧打开窗子喊道:
“哎,新来的吧?先去门卫室打卡签字,外来人员不能随便进。”
凌建国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
“好,我这就去。”
他把自行车停在路边,让方婉在门口等,自己往门卫室走。
小李跟在后面,还想着 “这新来的挺听话”,直到凌建国从口袋里掏出工牌 —— 不是保安的蓝色工牌,而是黑色的总裁专属工牌,上面 “凌建国” 三个字和总裁头衔格外显眼。
小李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手里的登记表 “啪” 地掉在地上,他赶紧弯腰捡起来,仔细看了看凌建国的脸,越看越慌:
“总、总裁?还真是您啊!”
凌建国弯腰拍了拍登记表上的灰,笑着说:
“别声张,以后我上班就穿这个。
“还有,保安室边上那个小房间找人收拾下,当我更衣室。”
说完转身走出门卫室,留下小李在原地懵了半天,手里的笔都握不稳,心里直犯嘀咕:
“总裁这是玩哪出?穿保安服上班,怕不是有大病吧?”
上午小渊在家写寒假作业,幽核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 是燕州东升集团的技术总监发来的求助信号。小渊赶紧调出幽核的虚拟屏幕,屏幕上跳出一行文字:
“凌先生,生产线校准遇到点问题 —— 新型发动机的轴承安装槽,精度总差 0.02mm,您能帮忙看看吗?”
小渊指尖轻点,回复:
“把安装槽的三维模型发过来,我看看。”
没过几秒,模型就传了过来,他用幽核放大细节,很快发现问题:
“校准仪的基准线偏了,调一下左侧支架的高度,误差控制在 0.005mm 以内就行。”
那边很快回复
“收到,谢谢凌先生”.
小渊趁机追问:“生产线进度怎么样了?”
这次是东升集团的董事长亲自回复,语气里带着点兴奋:
“凌先生,我们决定把老设备全淘汰了!造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专门做你设计的新型发动机。
之前钱不够,我找了工业部长好几次,求了快 2 个月,他才同意来看看我们的样机,看了之后当场决定出面帮我们贷款,生产线已经动工两个月了。现在还没量产,不过按进度,下个月就能试生产,到时候第一时间通知你!”
小渊看着屏幕,嘴角勾了勾 —— 新型发动机量产了,他的地下实验室后续需要的动力设备就有着落了。他回复 “辛苦你们了”,就关掉了幽核,继续写作业,桌上的盾构机分组清单还摊开着,等着晚上测试。
晚上回到家,小渊等爸妈和爷爷都睡熟了,悄悄溜进地下室。
他走到放玩具的旧木柜前 —— 柜子上摆着几个奥特曼玩偶,看着和普通小孩的玩具柜没两样,却是他特意用来遮挡墙壁的 “掩护”。
小渊双手扶住柜边,轻轻把木柜往旁边挪了挪,露出后面墙壁上一个指甲盖大的小洞 —— 这是他白天用螺丝刀悄悄钻的,正好能容下 5mm 的纳米盾构机,藏在柜子后面,就算爷爷偶尔进地下室,也绝不会发现。
小渊打开旧铁盒,按下幽核的 “集群激活” 按钮,100 个 “1 号蚁群” 的盾构机瞬间亮起淡蓝色的荧光,像一群小小的萤火虫。他把铁盒凑近墙壁上的小洞。
第一个盾构机率先钻了进去,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 幽核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挖掘进度:5mm、10mm、15mm…… 盾构机前端的 cbN 研磨头高速旋转,把水泥墙磨成纳米级的粉末,再通过石墨烯纳米管压缩后输送到机身的废料舱。
“对了幽核,先把集群设置成自主寻找废料倾倒点,就设置在小区范围内。再算下 10 万只盾构机一起运行的速度。”
小渊突然想起之前的设定,幽核很快弹出数据:
“若 10 万只同时运行,原本 10 米 \/ 天的挖掘速度,会因需自主运输废料(往返管线孔与绿化带),且因设定仅夜间挖掘,现速度降至 5 米 \/ 天,但能完全避免人工处理废料的风险,更安全也更省力。”
小渊点点头,这速度虽然慢了点,但胜在隐蔽,不会让人发现任何异常。
装满废料的盾构机会顺着旧管线孔爬出地下室,再沿着管线孔爬到一楼楼梯间的杂物间 —— 那里有个常年没人清理的通风格栅,缝隙够大,盾构机钻出去后,就能沿着外墙砖缝爬到小区绿化带,把废料倒进旧花坛的排水孔里。
纳米级的水泥粉末混在土壤里,根本看不出痕迹,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个接一个,全程没发出一点声音,只有幽核屏幕上,淡蓝色的光点在 “挖掘点 - 管线孔 - 通风格栅 - 绿化带” 之间来回移动。
到了后半夜,小渊关掉集群,先把旧木柜挪回原位,重新挡住墙壁上的小洞,又摸了摸柜门确认看不出异常,才看向铁盒里休眠的盾构机,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第一天就挖了 3 厘米,不错。”
窗外的月亮还挂在天上,地下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木柜后面墙壁上的小洞,藏着小渊通往地下实验室的第一步。
他轻轻带上地下室的门,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再测试 “2 号蚁群”,争取周末前把地下室到旧管线孔的主通道挖宽点 —— 到时候 10 万只盾构机一起运行,运输效率能更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