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基业系于一身,将军安则大事可图。
诸葛亮这番话令寇封神色微动,心知此乃良言相劝。细想自古以来,多少悍勇之主都难得好下场。当年孙伯符若非遇刺,三分之势犹未可知。
寇封展颜笑道:先生金玉良言,日后定当谨记。
他暗忖孔明与士元尚未归心,此或为试探其胸襟。但杨再兴等将已现怒容,显是觉得此言不吉。碍于主上威严,众将终未发作。
见寇封气度从容,诸葛亮眼中闪过赞赏之色。随即话锋一转,指着舆图分析军情:
夏侯惇连克十余城,已据南阳大部。如今南郡成其兵锋所指。将军既与刘荆州结盟,可速引军驻夷陵。彼处草木丰茂,唯有一条通道。时值春末夏初,天干物燥,若备足火油布于要道......
此计与火烧新野异曲同工。诸葛用兵向来善借火势,昔年新野、博望、赤壁三把大火,俱成千古战例。水火之威,原就是破敌良方。
文风调整如下:
夜风拂过军帐,摇曳的烛光在诸葛亮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他轻摇羽扇,指尖在地图某处轻轻一点。寇封凝视着那个被圈出的地名,瞳孔骤然收缩——夷陵。
妙计!寇封拳掌相击,案几上的茶盏随之轻震。春末的燥热在帐内弥漫,火油的气息仿佛已萦绕鼻尖。他仿佛看见烈焰在夷陵城外林中肆虐,夏侯惇的军队在唯一通道上溃不成军。
不同于火烧新野时的掣肘,这次不必顾虑城中百姓。若真要转移数十万民众...寇封摇头挥散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事不宜迟。他突然起身,甲胄铮然作响,曹操大军将至,我们必须速战速决。蒯越、刘琮,尔等即刻秘密转移全部军资至江岸,交由甘宁水师运往荆南。
刘琮与蒯越对视一眼,沉默领命。他们知道,这是要给曹操留下一座空城。军械、粮草,甚至一枚箭镞都不会留下。
寇封望向北方的夜空,嘴角浮现冷笑。曹操得到的将只是这片焦土上的百姓。不过...他摩挲着剑柄,这位枭雄应当不会重演徐州旧事。毕竟,霸业需要子民。
待到火焚夷陵之后,便是他挥师北上之时。或许,还能趁势拿下更多疆土。
经重新计算,曹军此次南征的兵力配置与史书记载出现重大差异。原本应调动的八十三万大军,实际仅集结四十三万之众。
值得关注的是寇封所部兵力变化:其直属部队十万,加上新收编的荆州降卒,总兵力已达二十余万。若能有效整合这些降卒,整体战局或将出现转机。
战役态势的逆转令人意外。原本处于绝对劣势的防御方,在寇封的运筹帷幄下,竟形成了可堪一战的战略格局。这便是寇封展现的非凡军事才能。
在军事部署会议上,寇封作出如下安排:
1. 孔明、庞统两位军师协同刘表等文官转移
2. 杨再兴、黄忠、罗成三位大将随主力进军夷陵
3. 目标明确:歼灭夏侯惇所部
值得注意的是庞统主动请缨,其意味深长的神情暗示了更深层的考量。寇封洞察到这位凤雏先生的真实意图——很可能是庞统暗中促成诸葛亮投效之事。
最终兵力配置调整为:
- 蒯越、诸葛亮率六万荆州军及后勤部队南撤
- 寇封亲率三千五百精锐骑兵奔袭夷陵
- 庞统随军参谋,四大将领协同作战
得益于骑兵部队的机动优势,寇封兵团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襄阳到夷陵的战略机动。这段约数十里的急行军,仅用半个时辰便告完成。
(
用不同表达
夷陵之殇始终是蜀汉难以愈合的伤痕。当年关云长败走麦城,张翼德更遭部将范疆、张达暗算而亡。
盛怒难抑的刘玄德执意发兵七十万征讨东吴,即便诸葛孔明与赵子龙等人再三劝谏亦无济于事。
未曾想陆伯言在夷陵的一把烈火,竟将蜀汉精锐尽数焚毁!此役彻底扭转了三国格局,从此蜀汉由盛转衰。
纵使诸葛丞相呕心沥血,终究难改蜀弱魏强的定局,最终星落五丈原。但其鞠躬尽瘁的赤诚,依然令后世君主为之动容。
正因如此,寇封虽知史载中刘封之死与诸葛亮有所关联,此刻仍愿重用这位旷世奇才。
毕竟时移世易——如今刘备已投奔孙权,寇封岂会因前尘旧事错失良臣?
行军途中,寇封忽然对身旁神色自若的庞士元笑道:先生实乃强邀孔明来投吧?他原属意的明主应是刘玄德。
闻听此言,庞统眼中闪过讶色,轻抚须髯反问道:征南将军何作此想?
寇封洞悉其虑,朗声解释:初见时先生尚存探究之意,而后献策皆由孔明代言。方才论及天下大势,孔明言辞间多有试探,先生却缄默不语——显是早已认定寇某。
庞统闻言抚掌大笑:将军慧眼如炬!庞士元今日方知遇 ** 矣!当即郑重行礼。得此良臣归心,寇封喜不自胜。
“世人皆言,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定乾坤,今我得二人辅佐,更有刘伯温等英才为臂助,莫说曹操帐下五谋臣,纵使天下智士齐聚,亦不足为惧!”
寇封此言一出,庞统抚掌而笑:“主公过誉了!然在下有一请——望主公莫将庞统效命之事张扬,诸般功劳,尽归孔明即可。”
寇封闻言,虽觉意外,却未多问,当即颔首道:“既士元有此深意,我自当遵从。此功虽隐,必不敢忘!”
“庞统拜谢主公成全。”
议定之后,二人趁夏侯惇大军未至夷陵,急速部署。寇封命背嵬军与玄甲军携火油潜入道旁密林,依诸葛亮火攻之策设伏。然欲诱夏侯惇入彀,尚需诈降之计。思虑再三,寇封原欲亲往诱敌——夏侯惇性情莽烈,若见寇封现身,必忿然追击。
然老将黄忠主动 ** :“老朽若佯败,更显逼真。主公曾败关羽,若诈输于夏侯惇,恐惹疑窦。”寇封从之,遂令玄甲军于山林遍洒火油,待黄忠引敌入瓮,即 ** 封路。烈火起时,再命玄甲、背嵬两军夹击,兼有关羽、张飞之勇,夏侯惇插翅难逃。
一切就绪,只待夏侯惇入局。
此时夏侯惇方破南阳郡,正率军进逼南郡。曹操虽遣于禁、李典为副将,然耗时半月,方克此城。
夏侯惇率军逼近夷陵时,怒气冲天对身旁两员大将愤然道:
蔡瑁这等庸才,十万精兵竟败于寇封两万之众,还被生擒活捉!
如今荆州没了这老匹夫,刘琮小儿居然敢与丞相抗衡。待我攻破襄阳,定要摘了他首级当夜壶!
于禁和李典闻言相视而笑。在他们眼中,荆州军本就战力 ** ,不值一提。
正当夏侯惇部队行至夷陵要道,忽见一名白发老将横刀立马,身后跟着百余铁骑。
夏侯惇见状仰天狂笑:荆州当真无人可用,竟派个老朽前来送死!
也难怪夏侯惇轻视黄忠。古往今来,哪有古稀之年还上阵为将的?除非是廉颇转世!
就连沉稳的李典也不禁失笑。唯独于禁眉头紧锁,暗自思索荆州军此举深意。
夏侯惇厉声喝道:老东西,杀你脏了我的枪!今日大发慈悲,速去告诉刘琮小儿,若不投降,待我踏平襄阳,定叫他死无全尸!
黄忠虽怒发冲冠,但为顾全大局强忍怒火。听对方误认他是刘琮部下,正中下怀。
哼!取你首级,何须我家主公出手!黄忠拍马挥刀直取夏侯惇。
夏侯惇见状挺枪迎战,双方随即厮杀在一处。
【
两骑交锋的刹那,黄忠的凤嘴刀与夏侯惇的钢枪轰然相撞,火花迸溅!为诱敌诈败,老将军仅施五成力道,恰与敌将战得旗鼓相当。
夏侯惇挺枪怒刺,却见那白发老卒轻描淡写架住攻势,登时须发皆张。想他夏侯元让威震中原,岂能容此无名老卒折辱?枪势骤如暴雨,招招直取要害。
黄忠暗自冷笑:若非奉命佯败,十合内必取汝首级!虚晃数招后,忽作气力不支状,拨马高呼:夏侯小儿!若非老夫年迈,定教汝血溅三尺!
百余轻骑随主将调转马头,烟尘滚滚向夷陵遁去。夏侯惇见状怒发冲冠,厉声咆哮:不斩老贼,誓不为人!竟甩下十万大军,单骑狂追。
元让慎追!于禁惊呼未落,赤甲将军已绝尘而去。
眼见此景,李典与于禁顿觉情形不妙!
于禁急忙向夏侯惇喊道:将军切莫追击那老卒,小心敌人诡计!
怎奈夏侯惇杀意已决,今日定要斩黄忠于马下,岂是旁人三言两语能劝得住的?
李典见状,只得沉声对于禁道:夏侯将军孤军深入恐有不测,不如率大军紧随其后。
于禁闻言面色阴沉,迟疑道:若遇埋伏,十万大军折损,你我如何向丞相交待?又何以面对将士们?
李典猛地一扬手中兵刃,厉声道:但若坐视不理,以丞相与夏侯将军的情分,你我还能活命吗?
此言一出,于禁浑身一震,良久才从齿缝中挤出命令:全军追击!
十万大军当即开拔,直奔夷陵而去。途中二人暗自思量:荆州军连战连败,想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这般想着,倒也稍觉心安。
话说夏侯惇一路紧追黄忠十余里,忽见那老将勒马回身,倒提长刀迎面向他冲来!
突然,黄忠一声雷霆怒吼!
“狂徒休得嚣张,长沙黄汉升在此!”
此刻的黄忠,彻底展露绝世猛将之威,手中大刀直取夏侯惇首级!
夏侯惇见黄忠不再退避,反而调转马头杀来,不惧反笑!
听闻长沙黄忠四字,夏侯惇眼中精光大盛!
长沙?那不是寇封属地?莫非你是寇封帐下将领?
想到此处,夏侯惇愈发欣喜!
正愁找不到机会为丞相除掉寇封这厮,没料到他竟用你这等老卒为将,看来也不过如此!
今日先斩你于马下,再去荆南取你主子性命!
刀枪相撞,火花迸射!
但这次,身经百战的黄忠再无保留,全力施展毕生绝学!
夏侯惇只觉双臂发麻,险些握不住手中长枪!
三合过后,李典、于禁率十万大军赶到!
见黄忠竟是寇封部将,二人立即警醒!
夏侯将军当心!黄忠突然死战,必有诈谋!
于禁急令全军戒备:
速探两侧密林,防备伏兵!
然而为时已晚!
刹那间,铁蹄震天!只见白马银枪的寇封率军杀至,身后字大旗猎猎作响!
李典、于禁怎料寇封竟敢渡江来袭十万雄师!
早知寇封在此,他们怎会这般莽撞冒进!
寇封身后那五百铁甲骑兵,宛如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修罗,浑身披甲,寒光摄人!
光是远远望去,便令人胆寒!
纵使与曹操麾下虎豹骑相比,竟也分毫不落下风!
不……若凝神细察,这五百铁骑散发的肃杀之气,仿佛比五千虎豹骑更令人窒息!
简直荒谬!
须知虎豹骑皆以百夫长精锐为基石,人人皆能以一当十——
怎会输给寇封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