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风云总是变幻莫测,前一刻还阳光明媚,下一刻便可能阴云密布。随着科举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吕家危机渐露曙光,朝堂上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实则暗流涌动。而掀起这场暗流的关键人物,便是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太子李天成。
太子府内,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李天成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手中紧紧握着一份关于科举改革的奏章,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李天泽,真是好大的胆子!” 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嫉妒,“竟然在朝堂上如此风光,这科举改革,简直是在破坏祖宗的规矩,分明是想借此笼络人心,为他日后争夺皇位铺路!”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活像一只被激怒的野兽。
站在一旁的太子谋士赵德,微微躬身,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太子殿下,二皇子此次科举改革,确实赢得了不少人心。那些新科进士,如今都对二皇子感恩戴德,视他为伯乐。长此以往,殿下您的地位恐怕……”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
李天成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哼,我绝不允许他得逞!赵德,你给我想办法,一定要阻止这科举改革,让李天泽知道,这朝堂之上,到底谁说了算!”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仿佛要与李天泽拼个鱼死网破。
赵德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如今科举改革已在陛下那里得到了支持,且在民间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若想直接阻止,恐怕不太现实。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抓住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小失误,大做文章,让陛下对改革产生怀疑;或者,拉拢那些对改革不满的守旧大臣,壮大我们的势力,在朝堂上给二皇子施加压力。”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谋划着一场惊天的阴谋。
李天成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你说得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那些守旧大臣,平日里就对李天泽和林正风不满,只要我们稍加煽动,他们定会站到我们这边。还有,密切关注科举改革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漏洞,立刻向陛下奏明。我倒要看看,李天泽这次还能不能招架得住。”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李天泽失败的惨状。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科举改革的讨论依旧热烈。李天泽和林正风正与一众支持改革的大臣商讨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仿佛看到了大魏在科举改革的推动下,走向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诸位大人,如今科举改革已初见成效,新科进士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表现出色。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扩大改革的范围。” 李天泽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
“二皇子所言极是。” 一位支持改革的大臣说道,“这科举改革,确实为我大魏选拔出了不少优秀人才。老臣以为,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地区推行改革,让更多的学子有机会参与。” 他的脸上满是兴奋,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就在这时,太子李天成站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冷笑:“哼,二弟,这科举改革,真的如你所说的那般完美吗?我看未必吧。”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嘲讽,如同寒风吹过,让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李天泽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太子殿下,此话怎讲?”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李天成向前走了一步,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陛下,臣近日听闻,在科举改革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考官徇私舞弊,选拔出来的人才并非真才实学;还有,新科目的考试标准不够明确,导致评判结果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如此下去,这科举改革,恐怕会沦为一场闹剧,不仅选拔不出人才,还会败坏我大魏的名声。”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奏章递给了皇帝李世隆,眼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皇帝李世隆接过奏章,脸色渐渐变得阴沉起来。他微微皱眉,目光在朝堂上的大臣们脸上一一扫过:“此事当真?二皇子,你作何解释?”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仿佛在等待着李天泽的回答。
李天泽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有些夸大其词了。科举改革,本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推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改革本身有问题,相反,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至于考官徇私舞弊和考试标准不明确的问题,臣已经安排专人进行调查和规范,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仿佛在向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太子李天成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二弟,你说得轻巧。这科举改革,关乎天下士子的前途,关乎我大魏的未来,怎能如此草率?若不及时停止改革,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也越来越激动,仿佛要将李天泽彻底打倒。
朝堂上的大臣们,此时也分成了两派。支持改革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为李天泽辩护;而那些守旧大臣,则趁机附和太子,对科举改革进行指责。一时间,朝堂上吵吵嚷嚷,乱成了一团,仿佛菜市场一般。
皇帝李世隆看着眼前的混乱局面,心中十分不悦。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都给朕闭嘴!” 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大臣们都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此事朕会派人彻查。在结果出来之前,科举改革暂时放缓脚步。二皇子,你要好生反思,务必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 皇帝李世隆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失望,仿佛对李天泽有些不满。
李天泽心中一沉,他知道,太子的反击已经开始,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科举改革是大魏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