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拍了拍伙计的肩膀,又转向林晚青:“咱们走路过去吧,不远,就在前面那条街上,有家粤菜馆,味道特别正宗。”
林晚青点点头,跟着林伟往巷子外走。
风里传来街边小吃摊的香气,还有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林晚青看着身边步履轻快的林伟,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
不过一年时间,一个原本生意平平的小作坊老板,就因为一次正确的合作,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意轨迹。
而她的锦绣服装厂,也借着这样的合作,一步步拓宽着销路。
走到巷子口,林伟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家粤菜馆说:“就是那家,‘福记粤菜馆’,咱们进去吧!”
林晚青抬头望去,菜馆的门脸不算大,但装修得很精致。
门口挂着红灯笼,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在 “福记粤菜馆” 朱红色的门楣上,把鎏金的招牌映得格外亮堂。
林伟走在最前面,手里拎着个黑色人造革公文包,步伐轻快地走了进去,还回头朝身后的林晚青和作坊伙计笑着招手。
“快进来,这地方我熟,保准没错。”
林晚青跟在后面,刚跨进门槛,一股混合着海鲜鲜气、酱汁香气和人声的热浪便扑面而来,瞬间裹住了她。
大堂里的八仙桌几乎坐得满满当当,穿中山装的干部、戴鸭舌帽的生意人、扎麻花辫的姑娘们挤在一块儿。
谈笑声、碰杯声、服务员报菜名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闹得人耳朵都有些发胀。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鬓边的碎发,目光快速扫过整个大堂。
靠窗边的几桌客人正举着筷子夹起金黄的虾饺。
邻桌的孩子捧着碗云吞面吃得满脸酱汁。
角落里穿西装的男人正低头跟对面的人说着什么,手指还在桌布上比划着,看样子像是在谈生意。
“这地方生意可真好。”
作坊的伙计老张忍不住感叹,他是第一次来这么气派的粤菜馆,眼睛里满是好奇。
林伟闻言笑了笑,抬手冲迎上来的服务员招了招手。
“我们订了包厢,‘牡丹阁’。”
服务员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穿着浅蓝色的制服,胸前别着 “福记” 的徽章,脸上堆着热情的笑。
“三位这边请,牡丹阁在二楼,请跟我来。”
顺着木质楼梯往上走,楼梯扶手被磨得光滑发亮。
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画,画框边缘还沾着点细微的灰尘,却更添了几分烟火气。
林伟一边走一边跟林晚青介绍:“这家馆子开了好几年了,他们家在民国时期就开始开餐馆,做的粤菜那叫一个正宗。”
“广市不少本地人都爱来这儿,有时候来晚了连大堂都没位置。”
说话间便到了牡丹阁门口,服务员推开门,里面是一张圆桌。
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靠墙摆着两个单人沙发,墙角的架子上还放着一盆翠绿的吊兰。
林晚青走到沙发边坐下,将随身带的米色手提包放在沙发扶手。
服务员递过来三份菜单,林伟接过菜单便推到林晚青面前:“林老板,你先点,看看想吃什么。”
林晚青笑着把菜单推了回去:“咱们都姓林,也别林老板林老板去了,你就叫我晚青吧。”
林伟先是一愣,随即笑着道:“行,那我就叫你晚青,你叫我伟仔就行。”
“在这边,大家都这么叫我。”
“行,伟仔,这菜还是你点吧,你是本地人,又常来这儿,肯定比我更知道什么菜好吃。”
“我对粤菜也不太熟悉,你看着安排就好。”
林伟也不推辞,拿起菜单翻了几页,很快便报出了菜名。
“先来个避风塘炒蟹,要鲜活的膏蟹。”
“再来一份鸿运烤乳猪,我们三个人,要个小份的就好,片好端上来。”
“招牌大煲翅也不能少,多放些瑶柱提鲜。”
“还有白灼菜心、清蒸石斑鱼,再来一笼虾饺皇。”
“对了,你们喝什么茶?”
他抬头看向林晚青和老张。
“我喝普洱就好。” 林晚青说道。
老张也连忙附和:“我喝什么都行。”
“那再来一壶普洱,要陈年的。”
林伟把菜单递给服务员:“尽快上菜,我们还有事情要谈。”
服务员应了声 “好嘞”,便拿着菜单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包厢门。
包厢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服务员很快端着一壶茶和三个茶杯进来,给三人倒上茶便又退了出去。
琥珀色的茶汤在茶杯里泛着微光,普洱特有的醇厚香气萦绕在鼻尖。
林晚青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回甘,瞬间驱散了刚才赶路的疲惫。
“这次来京市参展,准备得怎么样了?”
林伟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几分关切。
林晚青放下茶杯,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展位号,递给林伟:“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是展位号。”
“这次带了不少样品来,有春季的新款连衣裙、西装套裙,还有适合上班族穿的衬衫等等。”
“面料用的都是好的,款式也是照着最新的设计来的,应该能符合南方消费者的口味。”
林伟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然后折好放进公文包里。
“太好了,到时候我安排时间过去看看。”
“说实话,之前只看过你们寄来的照片,虽然觉得款式不错,但还是得亲眼看看样品,摸摸面料的质感,才能确定最后的订单量。”
“你们这次带的样品多不多?要是有合适的,我打算多订些货。”
“样品挺多的,各种款式和颜色都有,保准让你挑花眼”
林晚青笑着说:“你到时候过去,要是有看中的款式,我们还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调整尺寸和颜色。”
“我们厂的生产能力你放心,只要订单确定下来,保证能按时交货,不会耽误你开拓市场。”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从服装的款式、面料,聊到南方的消费市场,又说到南方和北方服装喜好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