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导点点头,放慢脚步:“好嘞,咱们就好好说说这件宝贝。这是漆画屏风的复制品,原件是1965年冬天,在大同石家寨村的北魏司马金龙墓里出土的,一共五块木质漆画板。”
他顿了顿,指着展品继续说,“你们看,这些漆画板正反两面都有画,旁边还刻着榜题。底色是朱红漆,用线描勾勒人物,榜题是墨书写的。屏风是用榫铆结构连起来的,工艺上继承了战国和汉代的漆画传统,颜色富丽,边框的装饰也特别精巧。”
“这可是现存最早、也最完整的漆画屏风实物,在咱们国家书画艺术史上的地位特别高,绝对是罕见的珍品。”陶兄补充说。
“哇,难怪这么亮眼!”宇辰盯着展品赞叹,“黑红搭配的颜色,看着就特别有视觉冲击力,太漂亮了。”
“颜色确实惊艳,但这些画里讲的故事,我们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林宇挠了挠头,语气里满是好奇。
“对呀对呀,赵导快给我们讲讲画里的故事!”晓萱跟着附和。
“画面内容都是汉代以来就流传的传统故事,”赵导耐心解释,“有帝舜、晋文公这样的帝王将相,也有周太姜、班婕妤这样的历史人物,还有李充这样的孝子故事。构图上很有讲究,中心人物会画得比陪衬人物大,一眼就能抓住重点。”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手握玉把件的中年男子笑着补充:“屏板底色是红漆,上面用黑漆画人物故事,面部和服饰又涂了白、黄、绿、橙、蓝等颜色,绚丽又不杂乱。这漆画不光构图精妙,绘画技艺更是精湛,你们看,人物用的是铁线描法,还加了浓淡色彩渲染,看着既生动逼真,又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他轻轻转动手把件,眼神里满是欣赏:“画风古朴又有装饰性,人物用笔细腻,衣带飘飘像要乘风而起,妥妥的‘以形写神’。这漆画,可是后世人物画学习临摹的好范本呐。”
这番细致的解读让众人茅塞顿开,展厅里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大家再看展柜里的漆画屏风,那些原本看不懂的线条和色彩,仿佛都活了过来,静静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而那位微胖的中年男子,虽说话间带着几分卖弄的意味,但眉宇间的儒雅之气,倒也让人好感倍增。
“咱们这件漆画屏风的出土,可是填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白呐!”赵导指着展柜,语气里满是赞叹,“你们看这画法,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神韵酷似,就连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都能从这儿找到传承的痕迹,这可是书画史上的重要线索。”
话音刚落,一道清润如玉石相击的女声响起,带着几分从容的笃定:“除此之外,漆画上的文字更有深意。它太典型地展现了魏书从汉隶向唐楷演变的过渡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却疏朗开阔,妥妥的稀世北魏书法珍品。”
她微微前倾身子,目光落在题记上,细细说道:“再看这墨书,笔画方严劲挺,结字宽博方正,章法上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笔意相连、顾盼呼应。风格上还带着几分隶意,比起晋唐真书,反倒多了一份率真灵动的意趣。”
“意趣吗?我看未必,不过是一种不成熟罢了。”中年男子说。
“魏碑不成熟的这种说法,当下很流行,但从我的眼中确实看到了它的天然烂漫之情趣。”那位女子说。
宇辰正被这番专业又不失雅致的解读吸引,听见这清悦女声,不由得侧身望去。这一眼,他竟瞬间怔住了,但见那女子:
她静静地立在博物馆幽暗的展厅里,娇小的身影仿佛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个清浅墨痕。面前是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那些历经千年依然绚烂的色彩,在她清秀的面容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玻璃展柜的灯光柔和地洒落,勾勒出她侧脸柔和的线条——那是一种属于江南水乡的婉约,肌肤细腻如宣纸,眉眼间含着山水画般的灵气。若只看这剪影,你会以为她是姑苏园林里对镜梳妆的闺秀,或是西湖画舫上执团扇的佳人。但当你细细端详,看见她凝视屏风时微蹙的眉峰,看见那双清亮眸子里沉淀的专注,便会察觉塞北的风霜已经悄然浸润了这个看似柔弱的灵魂。
她微微前倾身子,鼻尖几乎要触到玻璃。
“你们看,”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沉睡的魂灵,却带着金石般的质感,“这线条的力度。”她抬起手,在空中虚画着一个轮廓,手腕翻转的弧度让人想起云冈石窟中飞天飘逸的衣带。
你能在她眼中看到双重映像:既是漆画上蜿蜒的勾描,又是魏碑中刚劲的凿刻。她的身形在巨大的屏风前显得格外娇小,却自有一种不可撼动的安定,仿佛一株在塞北风沙中深深扎根的银杏。
“司马金龙的父亲司马楚之是北魏的降臣,”她说,“这屏风融合了南北的画风,就像我们大同,总是处在各种文化的交汇处,柔美与刚健,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存在。”
这时,一束调整角度的射灯忽然照亮了她的半边脸庞——右颊沐浴在暖光中,柔和如江南春水;左脸却隐在阴影里,轮廓分明如北岳山岩。她就像这漆屏本身,用最绚丽的色彩承载最厚重的历史,将南北的风骨融进同一个灵魂。
“唉,别看了!”梦瑶伸手轻轻碰了下宇辰的胳膊,声音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没察觉的发紧。
看着宇辰凝望那女子时失神的模样,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突然攥住了她的心脏——在这位气质清冷的女子面前,梦瑶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怕失去宇辰。
展厅的聚光灯打在玻璃展柜里,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的图画在光影中流转。
正是:溯鲜卑,裂云开魏阙,饮马阴山,挥鞭大漠,道武奠基,太武拓疆,六镇兵销燃星火,迁都易服融胡汉,太和改制启新章,却叹河阴血浪涌,权臣频易主,东西裂变终成烬,空余邙山夕照,洛水寒烟,述说那百年霸业,几度沧桑。
仰碑碣,凿石铸天工,龙门佛影,云冈梵容,方笔如刀,雄风似戟,千龛佛现蕴真经,墓志摩崖刻古风,郑公遗韵耀岱岳,尤珍始平开气象,书道自通神,筋骨铮铮立乾坤,长存铁骨钢筋,神姿峻宕,辉映这万里河山,千秋楷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