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是这样!”晓萱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从感情层面来说,这完全说得通,反而显得她很真性情。”
“再就是她对传统合葬习俗的挑战。”赵导继续解释,“冯太后可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她曾特意举出历史先例——上古时期的舜帝死后葬在苍梧,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并没有与之合葬,却依然被后世称颂为贤妃。所以她认为,后妃未必一定要和夫君合葬,才能彰显自己的尊贵与贤德,这其实是她对丧葬观念的自主选择,特别有突破性。”
“这个理由太有说服力了!”王静由衷赞叹,“打破千年旧俗,得有多大的勇气啊,真佩服冯太后的格局!”
“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她的政治地位。”赵导提高了些许音量,“作为北魏实际掌权的统治者,冯太后的权威其实远超文成帝、献文帝这些皇帝。她推行汉化改革,稳定朝局,早已是帝国的核心人物,自然拥有自主决定身后事的绝对权威。而选择独葬,恰恰也反映了她独一无二的政治影响力——她不需要依附帝王的陵寝,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崇高地位。”
“确实如此。”一旁的陶兄颔首附和,“以她的功绩和权势,确实有资格打破常规。”
“最后就是她倡导的简朴丧葬理念了。”赵导补充道,“冯太后曾明确要求自己的陵墓‘内则方丈’,占地面积不超过三十步,内部装饰要简单朴素,棺木也只用普通木材打造。她就是想借着自己的葬礼,破除皇家丧葬铺张浪费的陋习,给后世子孙树立一个节俭的榜样。不过孝文帝实在孝顺,不忍心祖母的陵寝太过简陋,最终还是把墓室扩到了两丈见方,占地六十步,但整体上还是严格遵循了她‘简朴’的核心要求。”
“哇,这每一个理由都合情合理,既让人看到了她的真性情,又能感受到她的大智慧和大格局!”梦瑶听完,忍不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那冯太后的陵墓,到底是啥样的呢?”王静盯着模型上的陵寝结构图,满脸好奇地追问。
赵导抬手示意大家看向台式电子屏上的考古复原图,详细解释道:“永固陵采用的是双室墓形制,这在当时可是天子才能用的规格。学界普遍认为,它是目前已知的北魏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皇陵,最特别的是,它的陵寝制度是中原汉文化和鲜卑游牧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特色特别鲜明。而且永固陵选址临近北魏都城平城,布局完全遵循汉文化里的儒家礼制。”
“这么说,冯太后是汉人?”梦瑶顺着“汉文化”的话题,立刻追问道。
“对,冯太后出身汉人世家。”赵导点头确认,“你们看,永固陵玄宫封土前面营建的永固堂,推测是一座石质宫殿,还有陵园周围没筑明确陵墙的设计,其实都是承袭了东汉的规制——从东汉明帝的显陵开始,就流行在陵丘前设石殿、石碑、石兽、石阙,陵园也不再筑厚重的陵墙,改用可移动的‘行马’(一种木制围栏)作为边界。”
“原来是照着东汉的规矩来的,难怪透着股中原皇家的气派。”陶兄恍然大悟,轻声说道。
“还有更明显的汉文化痕迹呢。”赵导继续补充,“永固陵的玄宫采用了‘类屋式’构造,就像把地面上的宫殿搬到了地下,这和东汉陵墓的建造手法一模一样。而且永固堂堂前的四根立柱,还有青石屏风上,都雕刻着孝子故事的画像,满是儒家‘孝悌’思想的印记。总的来说,永固陵的规划设计,核心还是承继了东汉的陵寝制度。”
“那鲜卑族自己的习俗一点都没保留吗?”啸风忍不住插话,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一直对鲜卑族的文化特别感兴趣。
“当然有保留!”赵导笑着回应,“鲜卑族有个旧俗,特别尊崇母系家族的特殊权势。正因为这个传统,冯太后作为手握实权的女性统治者,生前就能自主选定帝陵地址、主持营建,才不会被鲜卑贵族们反对,这可是胡俗独有的包容之处。”
“哦!原来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大家异口同声地惊呼。
晓萱笑着调侃,“刚才赵导说了那么多理由,我们居然没抓住这个核心,还是鲜卑旧俗给了她最大的底气啊!”
赵导被大家的反应逗笑了,继续说道:“还有一处细节能体现鲜卑特色。永固陵的玄宫是主位,封土和墓室体量最大,位于陵园的西南角;孝文帝的万年堂是虚宫,体量稍小,在玄宫的东北方向。这种从南向北、斜向排列的陵墓布局,学界推测可能就是鲜卑民族特有的葬制之一。”
“我就说嘛,肯定还有不少鲜卑习俗!”陶兄拍了下手,语气里满是得意,仿佛自己猜对了谜底。
“最特别的是‘陵庙结合’的设计,这可是永固陵的创新之处。”赵导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赞叹,“在永固陵陵园的南侧,专门设置了思远佛寺,把皇陵和佛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种布局不仅在北魏是首创,还影响了北朝晚期统治集团的陵墓建造,甚至对后世的陵寝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其实永固陵是北魏陵寝制度的重要分水岭。冯太后虽然在鲜卑胡风里长大,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或许她心里始终铭记着家族的汉化初心,所以才断然摒弃了鲜卑族‘不树不封、隐秘埋葬’的旧俗,大张旗鼓地在方山营建自己的皇陵,用这种方式推动汉化改革的脚步。”
“原来鲜卑族传统是秘葬啊,难怪冯太后的做法这么有突破性。”王静恍然大悟,轻声说道。
正是:溯鲜卑,裂云开魏阙,饮马阴山,挥鞭大漠,道武奠基,太武拓疆,六镇兵销燃星火,迁都易服融胡汉,太和改制启新章,却叹河阴血浪涌,权臣频易主,东西裂变终成烬,空余邙山夕照,洛水寒烟,述说那百年霸业,几度沧桑。
仰碑碣,凿石铸天工,龙门佛影,云冈梵容,方笔如刀,雄风似戟,千龛佛现蕴真经,墓志摩崖刻古风,郑公遗韵耀岱岳,尤珍始平开气象,书道自通神,筋骨铮铮立乾坤,长存铁骨钢筋,神姿峻宕,辉映这万里河山,千秋楷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