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到中秋佳节,大同的大街上到处都搭着打月饼的棚子。
棚子里的人们既卖月饼,也现场制作月饼,方便了市民购买。人们只需买上几十个,就能满足一家人的需求。
在过去,食物匮乏,平时很难吃到月饼,只有到了八月十五这几天,一家人才能尽情地饱食月饼。
快到八月十五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要去排队等候打月饼,那长长的队伍,承载着人们对中秋节的期待和对美食的向往 。
终于轮到自家打月饼了,孩子们满心期待地看着师傅熟练地将家里带来的油、糖倒入水锅中熬制。那滋滋作响的声音,伴随着升腾的热气,仿佛奏响了中秋美食的前奏。
与此同时,师傅把准备好的面放在宽大的案板上,轻轻撒上一点碱,耐心等待着。
不一会儿,油糖水熬好了,师傅将那还冒着热气的油糖水缓缓倒入面中,迅速搅拌开来,待面凉下来,便开始用力地揉面。
只见他的双手上下翻飞,揉啊揉,搓啊搓,面团在他的手中逐渐变得光滑而有韧性。
面团揉好后,便进入了做饼的环节。师傅先把面拉长,再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然后熟练地揪成一个个面剂子。
接着,他拿起擀面杖,将面剂子擀匀,不一会儿,就把它们弄成了月饼的形状。
当然,还可以根据喜好加入花生、核桃仁等干果和果脯,做成美味的五仁馅料。
这个时候可是最讲究的了。师傅仔细地在面饼上撒上芝麻,那黑白相间的芝麻粒,均匀地分布在面饼上,仿佛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随后,他又用工具在面饼上点上红点,为月饼增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一切准备就绪后,月饼便被小心翼翼地放入炉中烘烤。
做饼时,师傅还会特意做一个大月儿圆(五斤面或三斤面大的饼子)和日光爷儿(二斤面或一斤面大的饼子)。
不一会儿,烤箱中便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月饼出炉了。
大人和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高高兴兴地把这些美味的月饼拿回了家。
除了这传统的混糖月饼,大同的特色月饼还有提浆套饼和大月光饼。
提浆套饼造型别致,将几个月饼套在一起,远远看去,就如同精巧的宝塔一般,层层叠叠,富有美感。
大月光饼则更具特色,它的图案丰富多样,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岁寒三友等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大月光饼不仅外观精美,还带有特殊的胡麻油香味,咬上一口,甜酥适口、油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特色月饼都是用月饼模子印出来的。月饼模子,可是制作提浆月饼必不可少的器具。
那些饼模形态万千,各具特色。它们有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的印着吉祥的文字,每一个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每一枚月饼模,都像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书,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团圆、关于传承、关于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
这些印模穿越了漫长的时光,历经不同年代的洗礼,其形式多样,图案繁复,充分彰显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底蕴与淳朴的情感寄托。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整个世界仿佛都被一层温柔的薄纱所笼罩。
白天,女孩子们也有属于她们的欢乐项目——“飞果络”。
妈妈们总会用红线绳精心编织成网状袋子,给女儿织一个果络子,把喷香的沙果吊在里面,挂在女儿身上。
女孩子们背着这漂亮的果络子,穿梭在大街小巷,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为中秋佳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与欢乐。
黄昏时分,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天边肆意铺展,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美得如梦如幻。
啸风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早早便将月饼、水果等用来献月亮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阳台的桌子上。每一样物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向月亮诉说着对团圆的期盼。
不一会儿,月亮像是一位娇羞的少女,悄悄地从云层中探出头来,然后缓缓地升上了夜空。那皎洁的清辉如水般倾泻而下,温柔地洒在这些物品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
“妈妈,我可以出去玩吗?”儿子小欣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一脸渴望地问道。
妻子刘颖微笑着摇了摇头,轻声说道:“不可以哦,今天要守月呢。”
“要不,咱们去古城里赏月吧?听说那里人很多,可热闹了……”啸风突然灵机一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眼中满是期待地看着家人。
“可以吗?”妻子刘颖微微皱起眉头,有些犹豫地问道。
“时代在变嘛,咱们也与时俱进,正好回来再吃‘月爷’。”啸风笑着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
“那好吧。”妻子刘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太好了,走喽!”十多岁的儿子小欣兴奋得跳了起来,一边欢呼着,一边迫不及待地冲向门口,那欢快的模样仿佛一只即将放飞的小鸟 。
中秋夜,大同古城宛如白昼,处处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游龙戏凤阁前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作为大同古城的标志性饭店,游龙戏凤阁在中秋夜精心布置了拜月香案。
供品陈列极具地方特色,让人眼前一亮。
直径如锅盖般的“团圆饼”,这是大同传统月饼,圆圆滚滚的模样,承载着家族圆满的美好寓意,静静地摆放在香案中央。
西瓜被雕刻成了各式各样的精美造型,其中一组由八颗西瓜组成,下面四颗西瓜上雕刻着“中秋快乐”四个大字,上面四颗分别雕成花篮,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除此之外,还有应季的本地水果堆叠成塔,色彩斑斓,寓意着“秋实累累”,饱含着人们对丰收的祈愿。
摆盘里盛着百花烧麦、黄河鲤鱼等美食,每一样都寓意吉祥,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众人满怀期待地等候祭月仪式开启,吉时一到,祭祀流程正式开始。
一位身着古装的美女主持缓缓走上台,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将庄严与诗意完美交融,高声朗诵道:
“香案已备,贡果已成,拜月仪式正式开始,焚香……”
祭拜人员神情肃穆,双手捧着高香,缓缓点燃,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将人们的祈愿传递给了明月。
“拜月。”主持人高声说道。
祭拜人员立刻双手持香,面向明月,虔诚地行礼拜月,眼神中满是敬畏与期许。
主持人接着诵读祝词:“月光爷,赐福泽,五谷丰登家安康!……”
声音在夜空中回荡,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上香。”
……
随后,主持人微笑着宣布:“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佳节共欢颜,今日,游龙戏凤阁戏曲之声传达情意,愿您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接下来请欣赏戏曲表演……”
正是:古城映月,乾楼巍峨辉古韵;高壁凌光,星河璀璨伴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