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时分,金殿之上,烛火摇曳,群臣分列两旁。
不出所料,礼部尚书孙大人率先出列,袍袖轻拂,高声问道:“陛下,不知皇后人选,可已有定论?”
黎儿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不慌不忙地说道:“众爱卿皆为朝廷栋梁,不妨各抒己见,举荐合适之人。”
礼部尚书孙大人早有准备,立刻拱手说道:“陛下,臣举荐百越国公主方莲莲。”
黎儿微笑着直视孙尚书道:“孙大人,为何觉得方莲莲公主最为合适呢?”
孙尚书连忙俯身,恭敬地回答:“陛下,昔日百越国曾被视为蛮夷之地。
然承蒙我大禹国深厚文化恩泽,如今其国民言行举止,已与我大禹子民别无二致。
而方莲莲公主,更是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且生得雍容华贵,更兼之有命定凤格之兆,实乃皇后之绝佳人选。”
黎儿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群臣,高声问道:“其他卿家,对此有何看法?”
声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如同一群聒噪的麻雀。
邬相一派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言辞热烈地支持方莲莲公主,声音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而坚定的声音响起:“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不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盐铁司的盐铁使杜大人,神情严肃,稳步出列。
黎儿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噢?杜大人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杜大人恭敬地行了一礼,正色道:“陛下,据微臣所知,这位百越国公主性格嚣张跋扈,且生性善妒,实难担我大禹国皇后之重任。
再者,所谓的命定凤格,不过是市井谣言,当不得真。”
“杜大人此言差矣!”
工部郎中立刻站出来反驳,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那日宫宴之上,我等皆亲眼目睹,百越国公主以非凡之姿,引来了凤凰与金龙。
此等祥瑞之兆,若非命定凤格,又作何解释?”
杜大人冷笑一声,毫不退缩:“谁人不知,百越国人擅长操控鸟兽虫蚁。
那公主不过是利用琴音,操控鸟兽飞舞。
而所谓的凤凰与金龙,不过是民间杂耍之术,岂能当真?”
黎儿心中瞬间明白,这杜大人必定是蓝相夷安排之人,否则怎会知晓如此多的细节。
于是,他轻声问道:“那杜大人,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杜大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微臣认为,南诏国公主乃上佳之选。”
黎儿再次看向群臣,问道:“众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再次掀起一阵激烈的讨论,支持南诏国公主的声音与支持百越国公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激烈的口舌之战。
而杜大人,这位挑起争论的始作俑者,却悄然退回到队伍之中。
“禀陛下,微臣以为南诏国公主实乃皇后的合适人选。”
翰林院的曾侍讲学士快步出列,神情恭敬,言辞恳切。
黎儿看着曾侍讲学士,眼中闪过一丝探究:“曾大人为何如此认为?不妨详细说说你的见解。”
黎儿心中暗自思忖,这个曾侍讲学士是前年才从梁州调入京城的。
而梁州与南诏接壤,看来与南诏有交情的人,即将陆续浮出水面。
这正是他所期待的,他只需静静地作壁上观,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曾侍讲学士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相较于百越国公主,南诏国公主平易近人,从不以公主身份欺压他人。
此女性格恬静温婉,实乃陛下的良配。
且南诏国主动与我大禹国交好,若陛下迎娶南诏国公主为后,我大禹国便可向南诏国皇室提出开启商贸的请求。
届时,南诏国必定应允,此乃我大禹国之莫大福祉。”
南诏国地处西南,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储量惊人。
若能与南诏国打通铁矿贸易,禹国的军事力量必将更上一层楼。
这番话,果然吸引了众多朝臣的目光,众人纷纷点头,对曾侍讲学士的观点表示赞同。
“对!若能开通贸易,对我禹国而言,确实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一些朝臣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附和曾侍讲学士的话,声音之中倒是满怀期待。
随着支持南诏国公主的声音逐渐盖过支持百越国公主的声音,加之之前黎儿对南诏国公主表现出的兴趣。
支持百越国公主的朝臣们开始坐立不安,他们生怕黎儿会顺着这股势头,直接定下皇后人选。
一直沉默不语的户部钱尚书,突然被礼部孙尚书点名:“钱尚书,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钱尚书心中暗自叫苦,他原本收到钱沫沫的消息,让他保持中立,什么都不要说。
然而此刻,所有人灼热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让他无处可逃。
钱尚书定了定神,不慌不忙地说道:“微臣以为,迎娶皇后一事,既是国事,亦是家事。
我等在此讨论的,乃是国事部分。
无论陛下迎娶何人,只要对我禹国有利,便是好事。
同时,微臣认为,家事部分,是否应征求太后殿下的意见呢?”
其他中立的朝臣纷纷点头,认为钱尚书所言极是。
毕竟,这是皇家迎娶正妻,哪有不询问太后意见的道理呢?
黎儿见目的已经达到,心中暗自得意,于是对着满朝百官说道:“既然如此,那便等太后的旨意吧!”
皇帝都已经发话了,百官岂敢不从?
于是,这场耗费了整个朝会时间的皇后人选讨论,最终以没有结果而告终。
黎儿正准备让内侍宣布退朝,这时,不知趣的礼部尚书孙大人再次站出来。
他接着问道:“陛下,不知顾宁长公主如今身在何处?”
黎儿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本以为这场争论已经结束,没想到孙尚书又提出了这个问题。
此时,兵部侍郎站出来解围:“顾宁长公主拜圣衣仙人为师,外出游历去了。
此事众人皆知,孙大人为何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
孙尚书却不依不饶的说道:“作为我国的长公主,她理应现身接待他国使臣。
况且,尚云国国君以及南诏国皇子皆是为长公主殿下而来。
若不知内情,还以为殿下是故意避而不见呢!”
一位大臣忍不住出声反驳:“孙大人,这话未免有些言重了吧!”
待礼部尚书还想再说什么之时,黎儿却直接怒喝一声:“退朝!”
下朝之后,这些朝臣们果然想着从太后那里寻找突破口,他们三三两两地前往太后的宫殿。
然而,当他们到达时,却被守宫的内侍告知,太后早已出宫,前往寺庙为大禹国祈福去了。
这一群大臣们,就这样站在太后的宫门外,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心中满是无奈。
黎儿得知此事后,笑而不语。
他心中暗自感叹,母后还真是精明,早早地就跑出去躲避这些麻烦事。
如今,御书房内只有蓝相夷与黎儿二人,气氛显得格外安静。
黎儿问道:“蓝大人,省试的结果可出来了?”
蓝相夷恭敬地回答:“回陛下,结果已经出来了,预计后日便会公布。”
黎儿继续问道:“此次参与省试的学子表现如何?漏题之事,可都查清楚了?”
蓝相夷神情严肃的说道:“回陛下,因临时换题,许多考生在考场中便放弃答题,还有一些直接按照礼部原先的题目作答。
臣顺藤摸瓜,已查出不少朝中官员参与此事。”
黎儿微微点头笑道:“皇姐的这个主意真是妙极了,此次省试选出的,想必都是真才实学之人吧?”
蓝相夷欣慰的答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蓝大人,接下来恐怕要辛苦你了。
除了下月参加殿试的学子,将其他可用之才,慢慢安插进朝廷,最好优先选用皇姐那边的人。”
蓝相夷拱手领命:“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