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顿饭从黄昏吃到天黑,李世英点上煤油灯端出来的时候,张全义发了话:“这酒也喝了,肉也吃了,就早点儿休息吧,都个人洗了碗筷,拿好板凳回家!”
大家也都不介意,排着队嘻嘻哈哈地洗了碗筷,帮忙收拾了残局,便陆陆续续离开了。
李世英的新家里还没有通电,四大队的电工也很忙,毕竟他们大队也有盖新房的,所以一大队的新人们想要用电还得等一阵子。
这个年代的供电也不怎么稳定,时不时就会停电,而且家家户户也没什么家电,所以煤油灯、马灯、手电筒都算是常备。
将洗脚水端出去泼了,李世英掩上屋门,进了东屋,屋里只有一张小床、一张木桌、两个高脚凳和几条小板凳,除了靠门位置的那个书架外,便再没有其他家具了。
他习惯地凑到煤油灯前翻看了一下笔记本,那种老式的红皮、蓝皮、绿皮塑料封皮笔记本他买了好几本,要专门记录一下一大队社员们的木工需求。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大概要一直做各种基础性的家具了,所以他也跟张全义说好了,让郭保生来给他帮个忙。
张全义自然同意,反正都是为集体做事,分工虽然不同,拿的工分都一样,况且李世英和郭保生已经证明了,他们为集体做事劳动的时候,可是从来都不偷懒的。
自从元宵节过后,张全义的心情就一直非常好,不但他,几个大队的干部脸上也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一大队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快一倍。
除了二十个第一批落户的年轻人外,一大队就没有停止过接收新赶来的内地人,隔三差五就要去场部跑一趟,两个月的时间,一大队就又多了四十多个劳动力。
除此之外,原本跟随父母上山放牧的一些哈萨克年轻社员也被留了下来,毕竟今年一大队要种的农作物种类多了些,庄稼地里的农活儿就繁琐了些,而且还要继续开荒。
巩乃斯河南北两岸齐开荒,对于东方红公社来说,等到巩乃斯河北岸开荒完毕,还要继续开荒那条向东延伸的土路北面的原始树林。
这一片树林面积可不算小,从土路到218国道之间,一公里多的宽度,全部开垦出来的话,又是几千亩的良田。
而且218国道北面,有机会的话也是可以开荒出来的,就像六大队那样,把田地一直延伸到天山脚下,整个公社可以开荒的土地实在太多了。
一大队在218国道北边还有一块地,就挨着六大队,如今还是一片原始树林,这也是年前李世英出主意给张全义,让一大队办个小砖厂的原因,因为后世那里就有个私人砖厂的。
不过张全义目前还不打算搞队办工厂,实在是开荒任务太繁重了,对于华夏民族尤其是汉人而言,看到一块适合种地的土地,别管是原始丛林还是什么,总觉得不往地里种点儿什么就是浪费!
李世英又重新梳理了一下先后顺序,老社员和新社员们都有木工需求,他打算不那么严格地遵从顺序,因为木桌和板凳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他带着郭保生就先把这些批量地做出来。
自家屋子前面还得搭个草棚,用来当作工作间,然后院墙也要慢慢筑出来,哪怕是半人高,这院墙也不能少。
倒不是防贼,而是一大队周边的树林、荒地实在不少,就有狐狸、野猫这些小动物们趁着夜色偷偷摸进村子里觅食,李世英到了新家住下后,半夜里就听见屋子外有声音。
不但是他,跟他一起住在东边的几个同伴们晚上也都听见了,章进兴的胆子不大,他就跟杨允华商量了一下,俩人就先挤在一起住。
住进新家、各自开火做饭,这都是挺新鲜的事情,但李世英跟郭保生俩人这些天忙碌的很,其他下地劳动的同伴和社员们,至少还可中午休息一下,他俩是一点儿休息的功夫都没有。
一大队不断有新的内地人到来,张全义忙着腾空仓库安排人员先住进去,李世英原先住的那间小屋也暂时安置了一家三口,然后他就发现,床不够了。
于是上午社员们去地里上工的时候,李世英和郭保生就在屋子前那个匆忙搭设出来的草棚下忙碌;中午社员们归来休息,俩人还在忙碌;晚上归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要一直持续到天黑。
李世英和郭保生俩人觉得,新来的人嘛,到了新环境,肯定是什么苦都愿意吃的,一大队的住宿条件暂时不怎么好,他们就尽可能让新来的人们都能睡个好觉,加班加点做一批简易的木床出来就是最大的劳动任务!
看到俩人忙得午饭都是馒头就咸菜,杨文华干脆顺手帮他们把饭也一起做了,李世英就笑哈哈地提着他那袋本月领取的口粮,送到了杨文华家的厨房。他也是会做饭的,但手艺实在一般,比不得杨文华的厨艺。
不那么忙的时候,同伴们仍旧会主动来帮忙,三五个年轻人凑在一起边干活边聊天,只觉得日子充实而且有意义,而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地平平淡淡地过了下去。
五月份,一大队的流入人口达到了一次小高峰,张全义终于体会到四大队的书记王文斌的那种快乐:先来到的人们写信、发电报,呼朋唤友,于是更多的内地人涌向了边疆。
一大队已经接收了六十多个新人,如果这些人将来都能够顺利落户,那么一大队人口最多的民族,就将从哈萨克族变为汉族,这可是大好事一件啊!
一大队这个民族队是存在分工的,哈萨克社员们大多数属于牧业小队,若不是公社和大队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几千年游牧生活的人而言,他们甚至连下山都不怎么走动。
汉人多了,也就意味着农业人口多了,一大队或许比不了四大队,但怎么样也能超过三大队吧?三大队的情况跟一大队差不多,也是民族队,而且以哈萨克社员居多。
到了五月中旬,一大队发生了两件小事:原先那两户回族社员,在马思丁的撺掇下,也跟着悄悄地搬了家,村里连去送的人都没有,只是桑木江拉着张全义出面,送了一程。
另外一件事,就是汉人跟哈萨克社员们打了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