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事业部制?这都是啥新鲜玩意儿,咱记工分、凭经验干活不挺好吗?” 公司会议室里,李二狗拿着周晓芸下发的制度文件,皱着眉满脸困惑,赵铁柱等老伙计也纷纷点头附和,对这些“洋规矩”很是抵触。
自从周晓芸全职归来,就着手推动公司规范化改革,而KpI考核与事业部制,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面对老员工的抵触,周晓芸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打开投影,将公司之前的管理乱象一一列出:“大家看,去年因为没有明确考核,生产车间浪费严重;销售部和生产部沟通脱节,好几次发错货;各部门权责不清,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这些都是‘生产队’式管理的弊端,再不改,公司迟早会被拖垮。”
她指着文件,耐心解释:“KpI就是关键绩效指标,比如生产部的粉条合格率、销售部的订单完成率,都量化成数字,干得好有奖励,干得差有惩罚,公平公正;事业部制就是把公司分成生产、销售、研发、财务四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有独立的负责人和考核标准,权责分明,效率更高。”
许青山也站出来支持:“各位老伙计,时代变了,咱公司现在做外贸、搞研发,再也不是以前的小粉条坊了。只有用现代制度管理,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大家才能赚更多钱。”
为了让大家适应,周晓芸带着团队手把手教学:给生产部制定“粉条合格率≥98%、原料损耗率≤3%”的KpI;给销售部分区考核,明确每个区域的订单目标;将四个事业部的权责写在墙上,一目了然。她还特意降低了初期考核难度,设置了“进步奖”,鼓励老员工主动适应。
变革的过程充满阵痛。一开始,有人忘了记录生产数据,有人不理解考核指标,甚至有人偷偷抱怨“太麻烦”。但周晓芸和她的团队没有放弃,每天泡在各个部门,耐心指导、及时调整。
两个月后,变化悄然发生:生产车间的浪费少了,粉条合格率从95%提升到99%;销售部的订单完成率提高了,跨部门沟通也顺畅了;员工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天都盯着自己的KpI指标,主动想办法提升业绩。
李二狗拿着最新的考核报表,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这KpI还真管用,我这个月超额完成订单,奖金比工资还多!” 赵铁柱也感慨道:“事业部制好啊,生产归生产,销售归销售,再也不用扯皮了,效率高多了!”
看着公司渐渐走上规范化轨道,许青山心里清楚,周晓芸主导的这场变革,彻底告别了“生产队”的粗放管理模式,让磨盘山真正迈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这不仅是管理的升级,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根基扎得稳,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走得更远。
周晓芸站在办公室里,看着各事业部提交的月度报告,眼里满是欣慰:“许总,下一步,我们可以启动股份制改革,让员工持股,把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在一起,激发更多活力。”
许青山重重点头,他知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是开始,磨盘山的现代化转型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周晓芸这位“掌舵人”,他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