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远那份关于蒙哥“示好”与“条件”的密奏,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临安皇城的核心层激起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波澜。
皇帝赵瑗在深宫之中,反复阅读着那封由陆明远心腹直接呈递、火漆完好的密信。划黄河而治!永结盟好!这几个字像带着魔力,让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无疑是自太祖皇帝以来,大宋历代君主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局面!若能成此不世之功,他赵瑗必将青史留名,超越父祖!巨大的诱惑让他几乎要立刻下旨,同意与蒙哥合作。
但旋即,深深的恐惧又攫住了他。与蒙古叛王勾结,此事风险太大!一旦泄露,窝阔台的雷霆之怒将如何承受?朝中清流物议如何应对?史弥远等权臣又会如何借题发挥?更重要的是,陆明远……他这个边帅,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太过关键,其能量和胆魄已然让他感到不安。今日他能联络蒙哥,他日……
赵瑗在兴奋与恐惧中备受煎熬,难以决断。他首先秘密召见了史弥远。
史弥远在听闻这个消息的瞬间,瞳孔也是猛地一缩。他立刻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与风险,更敏锐地察觉到了陆明远此举的深意——这是要将整个朝廷都绑上他的战车,以此自保,甚至借此攫取更大的权力!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史弥远几乎是立刻做出了决断,他必须阻止此事,不能让陆明远凭借这项“奇功”彻底压倒自己,“蒙哥乃叛臣,其言岂可轻信?此必是陆明远为巩固自身权位,行险弄巧之举!若与蒙哥勾结之事败露,我大宋顷刻间便有灭顶之灾!陆明远其心可诛!”
然而,这一次,巨大的诱惑面前,赵瑗并未完全听从史弥远。他将消息有限度地透露给了几位皇室宗亲和中立的枢密院老臣。果然,朝堂之上立刻分裂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
一派以部分渴望建功立业、或对北方威胁深感恐惧的将领和官员为主,力主抓住这天赐良机,支持蒙哥,认为这是“以夷制夷”、解除北患的千载难逢之机,即便有风险也值得一试,并极力推崇陆明远“洞察先机、勇于任事”。
另一派则以史弥远党羽和部分谨守“华夷之辨”的理学名臣为首,坚决反对,斥之为“与虎谋皮”、“饮鸩止渴”,认为陆明远此举是“擅启边衅”、“祸国殃民”,要求皇帝立刻下旨申饬陆明远,并断绝与蒙哥的一切联系,甚至有人暗指陆明远有“养寇自重、挟虏要君”之心。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声震屋瓦。支持派与反对派互相攻讦,几乎要将垂拱殿的屋顶掀翻。赵瑗被吵得头晕脑胀,更加难以决断。
而这一切的喧嚣与挣扎,都通过特殊渠道,源源不断地传回真定陆明远的耳中。他稳坐帅府,如同风暴眼中的平静点。朝堂的反应,几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所有人都知道,他陆明远掌握着一条能影响国运的渠道;让皇帝在巨大的诱惑和风险面前难以取舍,从而不得不更加倚重他这位信息的源头和计划的执行者;也让史弥远等人投鼠忌器,不敢在此时对他进行过分的打压。
就在临安争论不休、真定静观其变之际,北方的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窝阔台显然也察觉到了内部不稳的迹象,尤其是蒙哥部族的异动。这位雄主采取了更加激烈的手段进行压制。他以“会盟”为名,强行征调蒙哥及其麾下主要将领前往哈拉和林,实则形同软禁。同时,他派自己的亲信接管了部分原本由蒙哥部族控制的草场和军队。
这一举动,彻底激化了矛盾!
蒙哥虽被迫前往汗庭,但其部下将领的怨气已达顶点。在蒙哥心腹的暗中策划下,一部分忠于蒙哥的军队,以“草场纠纷”为借口,与窝阔台派来接管的部队发生了武装冲突!冲突规模虽然不大,但性质极其严重!这意味着,黄金家族内部的裂痕,终于从暗流涌动,演变成了公开的武力对抗!
消息传来,举世震惊!
临安朝堂上的争论戛然而止。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陆明远的预言,竟然以如此迅猛和激烈的方式应验了!
主战派士气大振,认为这是天佑大宋,力主立刻趁此机会,给予蒙哥方面更多的“暗示”或支持,将这把火烧得更旺。主和派则面如土色,担心蒙古内战会迅速波及南朝,要求立刻紧闭国门,严防死守。
皇帝赵瑗在极度的震惊和混乱中,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将决策权进一步下放的决定。他给陆明远发去了一份密旨,旨意含糊其辞,既没有明确同意与蒙哥合作,也没有严令禁止,只是说“北事纷纭,朕心甚忧。卿膺方面之寄,宜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务以社稷安危为念。一切事宜,许卿临机专断,妥为处置。”
这等于是在巨大而不确定的风险面前,将皮球又完全踢回给了陆明远,给了他极大的自主权,同时也将可能失败的责任,预先推到了他的身上。
陆明远接到这份密旨,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他明白皇帝的用心,也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在这历史的惊涛骇浪中,独自掌舵。
他立刻给韩震下达了新的指令:“告知那边,朝廷已知此事,然顾虑甚多。欲得支持,蒙哥需先展现其能力与价值。如今冲突已起,正是证明之时。若其能在此次纷争中站稳脚跟,甚至占据上风,则我朝中支持之声必涨。此外,我需要更多、更准确的关于窝阔台和蒙哥双方兵力部署、物资储备、以及其他蒙古王公态度的情报。”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引导和索取,试图更深入地介入和影响蒙古内部的这场权力斗争。他知道,自己正在玩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甚至将整个大宋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真定城外,新招募的士兵在军官的呵斥下进行着操练,号子声嘹亮。城墙上,修补的工匠挥汗如雨。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陆明远站在帅府窗前,望着北方那看似平静的天空,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他点燃的草原之火已经失控地蔓延开来,最终会烧出一个怎样的结局?是蒙古的分崩离析,还是一个在战火中淬炼出的、更加统一和强大的新帝国?而他和大宋,在这场由他亲手掀起的风暴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走向怎样的命运?
他不知道答案。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在这充满未知与凶险的道路上,步步为营,直到命运的终点。风,从北方吹来,带着草原上硝烟与鲜血的气息,也带着一个时代剧烈变革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