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江湖,那叫一个乱套。各路豪杰摩拳擦掌,草莽英雄也想分一杯羹,而黄巾军更是组团搞事情。这不,青州黄巾军眼瞅着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打算跟黑山军来个“梦幻联动”,还没等实现“会师”大业,就撞上了公孙瓒这个“硬茬子”。
话说公孙瓒在东汉末年的朋友圈里,那可是有名的“打架小能手”。这位老兄长得帅,武艺高,关键还特能折腾。当他听说青州黄巾军带着三十万“小弟”朝着勃海进军,那眼神瞬间亮了——好家伙,这不是送上门的“经验包”吗?二话不说,点齐两万步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东光南出发,打算给黄巾军来个“迎头痛击”。
当时的黄巾军,那气势也是相当唬人。三十万大军,旌旗招展,漫山遍野全是人,走路都带起一阵“妖风”。他们一边走还一边喊口号,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喊得震天响,仿佛天下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对面的公孙瓒压根没把这阵仗放在眼里。
公孙瓒站在阵前,看着对面密密麻麻的黄巾军,嘴角一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大手一挥,两万步骑兵如同离弦之箭,朝着黄巾军冲了过去。这两万骑兵,那可都是公孙瓒精心挑选、千锤百炼的精锐,个个骑术精湛、武艺高强。而黄巾军虽说人多,但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军事素养和装备都差了一大截。
双方一交手,局势瞬间一边倒。公孙瓒的骑兵在黄巾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手中的长枪、马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所到之处,黄巾军士兵纷纷倒下。黄巾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完全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只能抱头鼠窜。这一战,公孙瓒大获全胜,三万多黄巾军士兵的脑袋搬了家,战场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黄巾军一看这架势,彻底慌了神,也顾不上什么“会师”计划了,撒腿就跑。他们丢盔弃甲,把辛辛苦苦抢来的辎重一股脑儿全扔了,只想赶紧渡过河去,远离这个“瘟神”公孙瓒。公孙瓒看着狼狈逃窜的黄巾军,哪能轻易放过?他下令部队紧紧追击,一直追到河边。
此时的黄巾军,正慌慌张张地渡河。有的在河里扑腾,有的刚上船,场面乱成一团。公孙瓒站在岸边,眼睛一转,计上心来——这不是“半渡而击”的绝佳时机吗?他大喊一声:“给我冲!”于是,骑兵们再次发起冲锋,朝着正在渡河的黄巾军杀了过去。
这一下,黄巾军可真是雪上加霜。在河里的士兵,要么被淹死,要么被骑兵的长枪刺死;在船上的士兵,也被乱箭射成了刺猬。一时间,河水都被鲜血染红,成了名副其实的“红河”。这一战,又有数万黄巾军士兵命丧黄泉,还有七万多人成了公孙瓒的俘虏。
经此一战,公孙瓒的威名彻底传开了。江湖上人人都知道,有个叫公孙瓒的狠角色,把三十万黄巾军打得屁滚尿流。他的名字,成了黄巾军的噩梦,也成了各路诸侯忌惮的存在。而那些原本还对黄巾军心存畏惧的势力,看到公孙瓒的战绩后,也纷纷有了底气,开始谋划着在这乱世中大展拳脚。
司马光说
史臣司马光捋着胡子,一脸严肃地评价道:“公孙瓒此役,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实乃东汉末年之良将也。然其虽有军事之才,却无治国安邦之能,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可悲可叹。此诚所谓‘善战者未必善终’,后人当以此为鉴,不可只重武力而轻德行也。”
作者说
公孙瓒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妥妥的“封神之战”。但话说回来,这乱世之中,能打只是基础操作,会玩政治、懂人心才是“王者之道”。公孙瓒虽然把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可最后还是没玩转这复杂的局势,让人不禁感叹:在东汉末年这个“剧本杀”里,光有武力值可不够,还得有智慧和谋略,才能笑到最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