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年关药香
腊月二十四,断星崖的药铺开始有了年味儿。阿芷把晒了一冬的陈皮装进陶罐,封上红纸,说是要留着除夕夜煮陈皮酒;林婉儿在窗上贴了剪纸,是她亲手剪的紫苏叶和药杵,红通通的,倒比城里的窗花多了几分野趣。
小石头正往药柜上贴“福”字,小芽儿踮着脚在旁边看,手里攥着颗糖,是李大叔从镇上带回来的。“爹,墨羽也想要福字。”她指着蹲在柜角的墨羽,猫尾巴正扫着掉在地上的红纸渣。
“给它贴在窝里。”小石头笑着剪下块小红纸,递给小芽儿。墨羽似乎知道是好东西,乖乖蹲在窝里不动,任由小芽儿把红纸贴在草垫上,还蹭了蹭她的手,惹得她咯咯直笑。
李逸风从外面进来,肩上扛着捆松枝,手里提着个布包。“镇上赶集,我买了些年画,还有给芽儿的花布。”他把松枝插在门楣上,绿盈盈的,冲淡了冬日的萧索,“张婶说,年三十晚上烧松枝,能祛晦气。”
林婉儿接过布包,里面是块印着小菊花的蓝布,摸着手感软和。“正好给芽儿做件新棉袄,配着红绳好看。”她叠好布,又去灶房忙活——今天要蒸年糕,得用新收的糯米,再加些山药粉,软糯又养人。
灶房里热气腾腾,年糕的甜香混着松枝的清香漫出来,和药柜里飘来的当归、枸杞香缠在一起,成了断星崖独有的年味儿。阿芷坐在灶边添柴,看着林婉儿揉面团的背影,忽然叹了口气:“想当年你太爷爷在时,年三十总要熬一大锅药汤,说是‘平安汤’,让全村人来喝,喝了能保一年无病。”
“那今年咱也熬。”小石头走进来,手里拿着张药方,“我看了太爷爷的笔记,平安汤要用紫苏、生姜、葱白,再加些红糖,驱寒暖身,最适合冬天喝。”
“好啊,”林婉儿笑着点头,“我多烧些水,让左邻右舍都来喝一碗。”
年三十那天,药铺的院子里支起了大铁锅,锅里咕嘟咕嘟煮着平安汤,紫苏和生姜的香气飘得老远。村里的人陆陆续续来串门,张婶提着篮子,里面是她炸的油糕;王大娘带来了自己腌的咸菜;连最远的山坳里的猎户,也送来了块野猪肉,说是给小石头补身子。
小孩子们围着铁锅转,等着喝平安汤,手里攥着小石头给的糖果,嘴里呵着白气,像群快活的小麻雀。墨羽被孩子们追着跑,尾巴上还沾着片松针,却不恼,反而跳上灶台,伸爪子想够锅里的汤,被林婉儿拍了一下,才悻悻地跳下来。
天黑时,李逸风点起了灯笼,挂在屋檐下,暖黄的光映着门上的福字和松枝,格外温馨。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炖野猪肉、炒青菜、年糕,还有那锅平安汤,冒着热气,像个小小的暖炉。
“喝了这碗汤,来年平平安安。”阿芷端起碗,眼里闪着光。
小石头和林婉儿也端起碗,碰了一下,汤里的红糖甜丝丝的,紫苏的辛味恰到好处,从喉咙暖到心里。小芽儿捧着小碗,喝得鼻尖冒汗,嘴里还嘟囔着“墨羽也喝”,要给猫喂汤,被众人笑着拦住。
窗外响起了鞭炮声,是村里的小伙子在放,噼啪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却炸不开这满院的暖。小石头看着身边的人,看着药柜上的红灯笼,忽然觉得,这药铺里的年,比他小时候过的任何一个年都踏实。
太爷爷留下的不只是药方和药杵,更是这份守着药香过日子的念想。就像这平安汤,用的都是寻常草木,却能熬出最动人的暖,护着这断星崖的人,一年又一年,在药香里,在烟火中,把日子过成最安稳的模样。
夜深时,鞭炮声渐渐稀了,只有灶上的平安汤还在温着,香气悠悠地飘。小石头给药圃里的紫苏浇了点温水——这是太爷爷传下的规矩,年三十要给草药“拜年”,来年才能长得更旺。
月光落在紫苏叶上,沾着点水汽,像撒了层碎银。他站在药圃边,听着屋里传来的笑声和猫叫,忽然明白,所谓年味儿,不过是身边有牵挂的人,灶上有温热的汤,药圃里有盼着发芽的草,日子里有说不完的暖。
而这些,断星崖的药铺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