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石阶上的新足迹
万法会后第三日,青岚宗的石阶突然热闹起来。
最早来的是一群背着竹篓的矮人,他们是从地底矿脉来的,手里捧着闪着幽光的“夜明石”,说这石头能在黑暗中照亮药材,还能催熟需要阴养的菌类。领头的矮人长老留着花白的络腮胡,操着生硬的人族语言,拍着墨砚的肩膀直笑:“俺们听魔族的老铁说,这儿的药经能治‘矿毒’,俺们部落里好多兄弟挖矿挖得关节疼,求你们救救他们哟!”
墨砚刚把矮人们领进丹房,山脚下又传来铜铃响——是西域的羽族,他们骑着巨大的飞隼,翅膀上沾着风沙,怀里抱着晒干的“风滚草”。“这草能治风邪入体,”羽族的少女解下腰间的玉笛,吹了段清脆的调子,“我们族长说,青岚宗的药香飘到了雪山顶,特来把祖传的‘飞隼丹方’献上,换你们的‘驱寒散’配方~”
没过多久,连深海里的鲛人族都来了。他们坐在巨大的海螺壳里,被水流托着上了石阶,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彩虹色。为首的鲛人长老拿出用珍珠层磨成的粉:“这粉能让伤口不留疤,我们用它换你们的‘避水珠’炼制之法,以后人族的船在深海遇险,我们就能及时救啦!”
一时间,青岚宗的石阶上挤满了各种新奇的身影:有浑身长着藤蔓的树精,抱着能治跌打损伤的“活骨藤”;有骑着巨龟的河伯族,带来用千年淤泥做的“软玉膏”;甚至还有从极北冰原赶来的雪族,他们的冰蚕丝能做最好的药囊,却苦于没有能治冻疮的方子……
墨砚和阿蛮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安排各族住下,一边组织弟子整理新药材。张诚自告奋勇当起了“翻译官”,他跟着魔族少年学了几句魔语,又向狐族少女讨教了妖族的手势,虽然时常说错闹笑话,但各族都看在眼里,没人真的计较。
这天傍晚,墨砚正在丹房核对新药材,突然听见石阶方向传来争执声。出去一看,原来是矮人族和羽族在抢一块晒药的石板——矮人们说地底来的药材怕晒,得用阴凉处的石板;羽族却坚持风滚草必须在阳光下晒足三日,不然药效会减半。两族越吵越凶,矮人长老气得吹胡子,羽族少女的翅膀都竖了起来。
“都别急。”墨砚走上前,指着丹房后的空地,“那里有树荫,也有阳光,中间用竹帘隔开,你们觉得如何?”他让人搬来几块活动石板,“矮人族的药材放树荫下,竹帘拉开能透点散光;羽族的风滚草放另一边,阳光正好能照到,竹帘还能挡挡正午的烈阳~”
两族一看,这法子确实两边都照顾到了,顿时消了气。矮人长老挠挠头,从怀里掏出块最大的夜明石塞给墨砚:“谢啦墨小哥,这石头送你!夜里炼丹不用点灯~”羽族少女也红着脸,把玉笛递过来:“这个给阿蛮姐姐,吹起来能让药材长得更快哦~”
风波平息后,张诚悄悄对墨砚说:“我发现各族其实都不难相处,就是怕自己的宝贝药材被怠慢了。”他指了指刚画好的“晒药区分布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着各族药材的习性,“咱们把这个贴出去,谁该晒谁该阴干,一目了然,省得再吵架~”
墨砚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突然想起药长老的话:“万法同辉,不是让各族变成一样的,而是让每种‘不一样’都有容身的地方。”他拍了拍张诚的肩膀,“这图做得好,再加一栏‘换药记录’,谁用什么药材换了什么方子,都记下来,往后大家就更清楚啦!”
夜色渐深,各族的篝火在青岚宗的山坡上亮起,像散落的星星。矮人族的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他们在帮羽族修补飞隼的脚环;雪族的孩子们围着河伯族的巨龟,听它讲深海里的故事;树精们悄悄把活骨藤缠在各族的屋檐上,说是能驱邪避灾……
墨砚站在万法殿前,看着这一切,突然明白“万法同辉”的真正意思——不是所有种族都变得一模一样,而是大家都愿意为彼此多想一点,多让一步。就像石阶上那些新旧交叠的足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带着鳞片的湿痕,有的沾着地底的泥土,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延伸,通向灯火通明的丹房,通向那本越来越厚的《万族药经》。
阿蛮走过来,递给墨砚一朵刚摘的紫绒花:“你看,咱们种的花也开啦~”花瓣上还沾着夜露,在月光下闪着光。
墨砚接过花,插在丹房的窗台上,笑道:“明天,该教大家用夜明石和冰蚕丝做新的药囊了~”
石阶下,又传来新的铜铃声,这次的铃声清脆,带着从未听过的韵律——看来,又有新的朋友要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