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喧嚣,在清晨到来时,并未如往常般平静。苏墨的情报网发挥作用,关于郊外工坊爆炸的传闻,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版本众多,有说邪教内讧,血流成河;有说某个秘密工坊炼制邪物,遭天谴自爆;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了京城某个权贵,暗示其私藏禁忌之物,最终引火烧身。消息真假难辨,却激起百姓的无限好奇与恐惧。
襄王府内,气氛压抑。襄王一夜未眠,他派出的探子带回的报告,让他更为恼火。那些含糊不清的传闻,如同无形的刀,一刀刀割在他的心上。他召集心腹,怒吼着让他们去查,去辟谣,但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流言,他们无从下手。
“王爷,今日早朝,陛下已命京兆府与大理寺联合彻查此事。”心腹颤声汇报。
襄王猛地一拍桌子,青筋暴起。“查?查什么?查本王头上吗?那些谣言,分明冲着本王而来!”他清楚,流言的指向性,远比直接的指控更可怕。
与此同时,李沐风的行动也悄然展开。
京城东市,一名与襄王府有商业往来的富商,昨日夜里暴毙家中。死状蹊跷,无外伤,却面色青紫,口鼻溢血。府衙派人验尸,只说是突发恶疾,可那富商素来身体康健,且其卧房门窗紧闭,无入室盗窃痕迹。更诡异的是,富商床头发现了一枚残缺的血色符文,似是被匆忙丢弃。民间传言四起,说是血煞教的“内鬼”被清理。
紧接着,一名在礼部任职的官员,其人与襄王私交甚密,却在前往郊外庄园的路上,马车突然失控,坠入山崖。随行护卫无一幸免。现场勘验,马车车轴断裂,看似意外,但在断裂处,隐约可见极细的刀痕,且沿途路面有几处不属于常规的脚印。这些痕迹,被有心人放大,指向了血煞教内部的“清理门户”。
这些“意外”事件,如同星星之火,在京城内部迅速蔓延。每一起事件,都伴随着血煞教内斗的传闻,将矛头指向了那些与襄王有联系的官员和商人。襄王听到这些消息,脸色铁青。他知道,这不是巧合。有人在利用血煞教的名义,对他进行打击。
“王爷,城中钱庄,最近银钱流通有些异常。”柳如烟派出的杨氏商行掌柜,向她汇报。
“怎么个异常法?”柳如烟问。
“有几笔大额借贷,利息极高,且借贷人身份隐秘,但属下查到,这些资金最终都流向了与襄王府有关联的几个钱庄和产业。”掌柜低声说。
柳如烟听闻,心中一动。杨昭说过,襄王失去了冥器,必然需要大量资金周转。这正是杨昭布局的开始。她立刻将情况汇报给杨昭。
杨昭听完,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他轻声对柳如烟说:“襄王急于弥补亏空,会不计代价地筹集资金。我们不能让他轻易得逞。”
“系统【金融市场构建】的知识,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他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柳如烟。“如烟,你可着手散布一些关于‘幽冥寒铁’的消息,比如其稀有性、高价值,以及……它可能被某些势力秘密交易,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传闻。”
柳如烟听懂了杨昭的深意。这不仅是引导朝廷调查方向,更是要制造金融市场上的恐慌,让那些与襄王合作的钱庄和商人,对“幽冥寒铁”相关的交易产生疑虑,从而影响襄王的资金链。
“同时,杨氏商行可以适当收紧对外借贷,或者提高某些特定产业的借贷利率。”杨昭补充道,“尤其是那些与襄王府有间接联系的商户。”
“属下明白,家主是要釜底抽薪。”柳如烟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种无形却致命的打击,远比刀光剑影更让人心潮澎湃。
京城暗流涌动,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官道上,那支神秘的黑衣队伍正急速行进。他们不走寻常路,翻山越岭,速度惊人。为首之人,身材高大,身背一柄长刀,脸上戴着半截青铜面具,只露出冷峻的下颌。
“大人,再有三日,便可抵达京城。”一名手下低声禀报。
“加快速度。”面具男子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疲惫,却掩不住其中的急切。“冥器已毁,京城必乱。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时机。”
他从怀中取出那封密函,再三确认。信中除了“冥器已毁,速来京城”八个字,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一个模糊的地点。这个地点,正是杨昭冥器工坊的废墟所在。
面具男子握紧密函,他身后那群黑衣人,也加快了步伐,夜色中,他们的身影如鬼魅般,向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京城的风暴,才刚刚开始,而新的变数,已经迫近。杨昭的连环计,正一步步将襄王逼入绝境,但那股来自远方的神秘力量,又将如何搅动这京城浑水?一场更大的较量,似乎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