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狂狼狈败走,身影消失在广场尽头,留下死一般寂静的现场和一座仿佛还回荡着大道之音的擂台。
寂静持续了足足有十息之久。
随即,如同烧开的沸水,整个广场瞬间炸开了锅!
“赢了!林砚赢了!”
“我的天!我没看错吧?张狂……开元境六重巅峰的张狂,竟然败了!”
“不是被打败的!是被说败的!是‘论道’论败的!”
“文气!这就是文气的力量吗?太不可思议了!”
“听见林砚最后说的了吗?文武相辅相成,共济苍生……这话,振聋发聩啊。”
惊呼声、议论声、赞叹声、质疑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席卷了整个广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擂台中央那个青衫少年身上,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敬畏、好奇,甚至是一丝狂热。
苏云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低声对身旁的苏沐清道:“此子……真乃麒麟儿也!江城,不,整个江南行省,恐怕都要因他而变了。”
苏沐清清冷的眸子一眨不眨地望着台上的林砚,心中波澜起伏。她亲眼见证了林砚如何以弱胜强,如何以理服人,那种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的风采,深深印入了她的心底。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悄然滋生。
雷震霆、赵家主等世家之主的脸色则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张狂的败北,不仅意味着张家颜面扫地,更意味着林砚和他所代表的“文气”,已经真正成为一股他们无法忽视、甚至需要重新评估的力量。
原有的格局,被彻底打破了。
《江城日报》的总编李翰文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一边催促身边的记者:“快!快记下来!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头版头条!不,特刊!我们要出特刊!”
他已经能预见到,这篇报道将引起何等巨大的轰动。
墨香书局的王掌柜更是老泪纵横,不住地喃喃道:“文道当兴!文道当兴啊!”
林砚站在擂台上,感受着体内消耗不小的文气正在缓缓恢复,同时也感受着台下那无数道炽热的目光。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种相对平静的生活了。
这一战,将他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朝着台下众人微微拱手,没有多言,便从容地走下擂台。
所过之处,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目光追随着他,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回到家中,父亲林建国早已等在门口,焦急地张望。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回来,他猛地冲上前,紧紧抓住林砚的胳膊,上下打量,声音哽咽:“小砚,你……你没事吧?我听说……听说你赢了?”
消息传得飞快。
林砚看着父亲通红眼眶中那混合着担忧、后怕和难以置信的泪水,心中温暖,反手握住父亲粗糙的手,温和地笑道:“爸,我没事。赢了,而且,是堂堂正正地赢了。”
“好!好!赢了就好!”林建国用力点着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是喜悦的泪水,是扬眉吐气的泪水。
他拉着林砚进屋,桌上竟然破天荒地摆了好几样荤菜,还有一小壶酒。
“今天……今天咱们爷俩好好庆祝庆祝!”
这一晚,林家小屋充满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然而,林砚的内心却并未放松,他深知,擂台上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名声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无尽的麻烦和窥探,张狂虽败,但张家绝不会善罢甘休;其他世家会如何反应?省城的南宫家,乃至更高层的势力,又会有什么动作?
他需要更快地提升实力,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根基。
果然,从第二天起,林砚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首先到来的是汹涌的拜访潮。
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的目的,登门拜访,有本地乡绅前来结交示好的,有好奇的武者前来探讨“文气”奥秘的,甚至有其他城市的书商前来洽谈《聂隐娘》出版事宜的……林家那扇破旧的木门,几乎被踏破了门槛。
林砚不胜其扰,大部分拜访都让父亲以“需要静修”为由婉拒了。但他也并非全然拒绝,对于真心求教学问的寒门学子(如孙晓等),他会抽空指点一二;对于墨香书局王掌柜引荐的、真正有意于文化传承的地方文人,他也会礼节性地见上一面,交流几句。
他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和积累人脉。
其次,是来自官方的正式认可。
市教育局的王科长亲自登门,不仅带来了“优秀青少年”的表彰证书和一笔不菲的奖金,还正式提出,可以保送林砚进入省城最好的“江南文理学院”深造。
这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
然而,林砚再次婉拒了,江南文理学院虽好,但终究是偏重文科,资源有限,且束缚较多。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让他文武兼修、自由发展的环境。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目标——那日南宫瑶提到的“星辉学院”。
虽然当时拒绝了她的招揽,但星辉学院作为综合性顶尖学府,无疑更符合他的需求。
不过,他需要以更好的姿态,而不是被“招揽”的身份进入。
王科长虽感遗憾,但见识了林砚的手段后,也不敢强求,反而更加客气,表示市教育局会全力支持他在江城的发展。
与此同时,《江城日报》关于擂台之战的详细报道一经刊出,立刻引发了抢购热潮,报纸销量暴增。
报道中详细描述了林砚如何以精妙身法避开攻击,如何引经据典阐述大道,最终以一指击溃张狂的经过,将“文气”和“论道”渲染得神乎其神。
李翰文趁热打铁,开辟了“文道初探”专栏,邀请林砚不定期撰写文章,阐述文气理念,点评时事。
林砚斟酌之后,答应了下来,但要求拥有最终审稿权,他利用这个平台,开始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向公众输出一些经过简化和包装的华夏文明基本理念,如“仁者爱人”、“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等,试图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
《聂隐娘》的连载也因林砚的声名大噪而达到了新的高潮,墨香书局的门槛真的快要被买书的人踏平了。
林砚的收入急剧增加,他不仅彻底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购置了一处更宽敞安静的院落,还开始有余力购买一些珍稀的药材和特殊的材料,用于辅助修炼和解读那叠古老手稿。
这一日,林砚正在新家的静室中修炼。 新家位于城西一处相对清静的街区,带有一个小院,很适合修行。
他盘膝而坐,脑海中【文明图鉴】光芒流转,四颗主星越发璀璨。
经过擂台一战,他对文气的运用更加纯熟,尤其是对“意”的理解和融合,有了长足的进步。他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某个瓶颈,文气的总量和品质都需要一个质的飞跃,才能突破。
就在这时,他心中微动,感应到院外有人来访,气息熟悉而温和。
是周老师。
林砚起身相迎,周老师看着这处雅致的新居,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好!好啊!林砚,你如今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
两人在客厅坐下,周老师神色转为严肃,低声道:“林砚,你如今名声在外,是好事,也是坏事。树大招风啊!我听说,张家虽然暂时沉寂,但张狂回到北辰大学后闭门不出,据说是在疯狂修炼,誓要雪耻。雷家和其他几家,也都在暗中观望,甚至……可能有更上面的势力注意到了你。”
林砚点点头,这些都在他预料之中。“谢谢老师提醒,学生明白。”
周老师沉吟片刻,又道:“不过,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你可知,我们江城,其实有一处古迹,与‘文道’或许有些关联?”
林砚目光一凝:“哦?请老师明示。”
“就是城北那座荒废已久的‘观星台’。”周老师道,“据说那是灵潮复苏前,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星象、推演历法之所。后来武道兴起,观星台逐渐荒废。但古老相传,那台下似乎埋藏着什么与上古文明有关的秘密。只是年代久远,无人能解。你如今文气初成,或许……可以去碰碰运气?”
观星台?上古文明?
林砚心念微动,他想起了徐老先生那叠手稿中那些与星辰运行有关的古怪图谱,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多谢老师指点!”林砚郑重道谢,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送走周老师后,林砚站在院中,望向城北方向,看来,在应对各方势力的同时,探索这个世界的本源秘密,提升自身实力,才是根本。
而他也知道,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南宫瑶的警告,张狂的败退,都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序曲。
他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尽快成长起来。
名动四方,亦如履薄冰。
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而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