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体育中心更衣室飘着真草皮的清香
罗老师举着手工缝制的足球
“老贾,这颗球缝了288针”
贾总捧着3d打印的“生态化反足球”
“老罗,这颗球有128个传感器”
裁判突然掏出一份预制菜检测报告
“两位,今天咱们踢——”
“真!正!足!球!”
---
九月苏州,夜风裹着桂花香和金鸡湖的水汽,却吹不散体育中心里剑拔弩张的气氛。更衣室里两派人马泾渭分明:左边是罗永浩带来的手工匠人团队,正在缝制牛皮足球;右边是贾国龙的科技军团,3d打印机嗡嗡作响。
“兄弟们!”罗老师举着针线,“知道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行吗?”他猛地将针扎进皮革,“因为从根上就用了预制球!”
对面贾总冷笑:“老罗又在贩卖情怀!我们这款生态化反足球,内置128个传感器...”
“传感器测得出快乐吗?”罗老师举起刚缝好的足球,“这288针,针针都是匠心!”
门外,胖东来于东来正在劝架:“两位,要不咱们尝尝新到的有机蔬菜...”
“闭嘴!”两人异口同声。
这时足协官员冲进来:“惊天消息!你们的事惊动上面了!特批明天办场‘真伪足球大战’!”
全场懵逼。贾总眼睛一亮:“生态化反的机会来了!”罗老师冷笑:“该现原形了!”
——
次日午后,苏州奥体中心。看台坐满举着“支持真足球”和“科技赋能”牌子的观众,直播镜头扫过贵宾席——居然有餐饮老板、科技大佬甚至文艺界人士。
开赛前仪式就充满火药味。
贾家军出场时乘坐FF91,队员穿着银光闪闪的“智能战袍”,足球自动悬浮跟随;
罗家军步行入场,穿着粗布运动服,手工足球装在竹筐里。
贾总拿着话筒:“今天将展示足球4.0时代!我们的足球能实时监测...”
话音未落,罗老师抢过话筒:“足球就该有足球的样子!就像做菜,预制菜永远比不上现炒!”
裁判突然掏出一份文件:“根据最新《足球真伪判定标准》,今天用球需通过三道检测:手感测试、弹性测试和快乐度测试!”
贾总的智能球在第一关就栽了——手感测试环节,老球迷摸着球摇头:“没灵魂!”
罗老师的手工球在第二关遇阻——弹性测试数据波动,贾总大笑:“看!不标准!”
关键第三关,组委会请来孩子们踢球测试。智能球被踢了几脚就遭冷落,手工球却被争抢玩耍。
“看到了吗?”罗老师眼眶发红,“足球的快乐,传感器测不出来!”
——
比赛在诡异的氛围中开始。
贾家军坚持用智能球,却频频失误:传球时球自动规避队员(系统bug),射门时球突然减速(电量不足),最离谱的是第18分钟,足球突然播放广告:“西贝甄选预制菜,加热即食...”
全场哗然!罗老师当即抗议:“这是足球比赛不是直播带货!”
裁判勒令贾家军换球。换上普通工业球后,他们反而踢顺了,连进两球。
中场休息时,罗老师蹲在场边缝球,贾总在一旁焦躁地回消息——西贝股价正在下跌。
突然,贾总抢过手工球狠狠摔在地上:“都是因为你!”
罗老师默默捡起球:“老贾,你摔的不是球,是自己的初心。”
这句话被麦克风捕捉,瞬间冲上热搜:#贾国龙摔球##初心#
——
下半场风云突变。
大雨倾盆,智能设备全部失灵。贾家军的科技战袍成了累赘,3d打印护腿板开始解体。
罗老师突然喊停:“换球!”他把自己缝的球抛过去,“要踢就踢真正的足球!”
贾总愣住。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比赛重新开始。奇迹发生了——
换上手工球后,贾家军像换了支球队。传球流畅了,配合默契了,甚至连笑容都回来了。
第81分钟,贾总亲自上场(规则允许老板上场15分钟)。接队友传中,他鱼跃冲顶——球进了!
进球后他没有庆祝,而是抱着球跪在雨水中。特写镜头捕捉到他在喃喃自语:“原来这就是快乐...”
最终比分3-3。点球大战前,贾总做惊人决定:“我们用罗老师的球踢!”
更惊人的是,他脱掉了科技战袍,换上普通球衣:“今天,我要踢真正的足球!”
五轮点球全部命中。最后一球由贾总主罚,他助跑时突然转向镜头:“预制菜...确实不如现炒!”
球应声入网。全场沸腾。
——
赛后发布会,贾总宣布三项决定:
一、西贝所有门店增设明厨亮灶;
二、成立手工足球公益基金;
三、FF91车主免费送手工足球。
罗老师宣布三项决定:
一、直播带货加入预制菜测评环节;
二、开办“真足球”青训营;
三、给西贝员工送锤子手机优惠券。
于东来宣布三项决定:
一、胖东来上架手工足球;
二、举办“透明餐饮”论坛;
三、给两人送有机蔬菜礼盒。
当晚,贾总微博发长文:《预制菜老板的自我救赎》。
罗老师转发评论:“早这样不完了?”
于东来留言:“来许昌喝酒?”
最感动的是网友拍下的画面:深夜空旷的球场,两个中年男人在踢球。
贾总:“老罗,这球怎么踢不准?”
罗老师:“因为你总想找捷径。”
贾总沉默良久:“是啊,连足球都想预制...”
——
一个月后,中国足协发布《足球真伪标准》,第一条规定:
“任何足球应当以带来快乐为第一要义,科技应为快乐服务而非相反。”
中小学足球课增加手工缝球课程;
中超联赛用球增加“快乐度”检测;
甚至西贝门店都摆着足球——等位时可以颠球,颠满100个送菜。
某天深夜,罗老师收到贾总消息:
“老罗,今天我自己缝了个球,像包子。”
罗老师回复:“发来看看。”
五分钟后,罗老师回:“是像包子,但比预制球强。”
配图是贾总满是针眼的手指,和歪歪扭扭的足球。
也许,真正的进步就是这样——
从承认针会扎手开始,
从接受不完美开始,
从放下身段学缝针开始。
就像那个被踢得破旧的手工足球,在孩子们的脚下传递时,
里面装满的不是科技,不是概念,
是最简单的快乐。
而快乐,从来不需要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