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老槐树的枝叶,染坊的院子里已经响起此起彼伏的声响。林阿姨劈柴的斧头声、老赵纺车的吱呀声、双胞胎追着蝴蝶的欢笑声,混着井台边捶打布料的声,在晨雾里织成一首热闹的晨曲。朵朵蹲在花坛边,小心翼翼地将刚摘的茉莉花插进陶罐,白生生的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
当心别扎着手!青柠端着新煮的艾草水从厨房出来,看见朵朵正踮脚够高处的花枝,连忙放下木盆过去帮忙。艾草水的清香混着茉莉花香,在晨风里氤氲开来。这时,陈老爷子的轮椅碾过青石板,老人膝头放着本翻旧的《天工开物》,书页间夹着几片风干的乌桕叶。
小柠,过来瞧瞧。老人用放大镜指着书中插图,古人用茜草和苏木混染赤色,咱们能不能用新得的山核桃壳配紫草?话音未落,后院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程野抱着几根粗竹,脚边散落着几片碎陶片——原来是他搬运竹料时,不小心撞倒了老赵晾着的染缸。
你这冒失鬼!老赵从竹棚里钻出来,却在看清染缸里的残液后突然愣住。原本靛蓝色的染液混着洒出的山核桃壳汁水,竟在陶片上晕染出一种奇特的黛青色,像是雨过天晴后远山的颜色。快拿白布来!陈老爷子激动地拍着轮椅扶手,说不定能试出新配方!
厨房里,小禾正对着灶台发愁。林阿姨出门采买去了,留她看着锅里咕嘟冒泡的莲子粥。双胞胎举着竹蜻蜓闯进来,弟弟嚷着要加糖,姐姐却指着窗台上的桂花蜜:用这个才香!小禾被吵得手忙脚乱,舀粥时不小心洒了些在灶台上。就在这时,朵朵抱着刚摘的薄荷跑进来,嫩绿的叶子在晨光里轻轻晃动。
加薄荷叶!朵朵灵机一动,林阿姨说过,薄荷配莲子最解暑。果然,几片薄荷叶丢进粥里,原本甜腻的香气顿时添了几分清爽。小禾尝了一口,眼睛亮得像缀着星星:比林阿姨煮的还好喝!咱们给每个人都盛一碗!
染坊前院,程野正红着脸修补撞倒的染缸。他用竹篾细细编了个护架套在缸外,又将新染的黛青色布料挂在晾晒架上。微风吹过,布料轻轻摇晃,映得树下的青柠和陈老爷子脸上都染上一层柔和的蓝。这颜色像水墨画里的远山。青柠轻轻摩挲布料,配上朵朵绣的云纹,做成衣裳一定好看。
晌午时分,林阿姨挎着竹篮回来,篮里装满新鲜的菱角和嫩藕。集上的王婶送的,她擦着汗笑道,说是感谢咱们去年帮她染的寿衣布料。双胞胎立刻围过来,争着要帮忙剥菱角。弟弟心急,指甲掐得菱角响,溅出的汁水沾了姐姐一脸。
看你干的好事!姐姐追着弟弟满院子跑,两人的笑声惊飞了屋檐下的燕子。林阿姨摇着头把嫩藕洗净切片,忽然想起什么:小禾,把昨天晒的紫苏叶拿来,咱们做个紫苏藕片。小禾应了一声,转身时撞翻了案上的麦芽糖罐子,琥珀色的糖稀流出来,在青石板上画出弯弯曲曲的线条。
午后的阳光变得慵懒,染坊里却依旧忙碌。老赵在竹棚里将新纺的苎麻线染成黛青色,线团在木架上滴着水,在地上汇成小小的水洼。朵朵趴在绣绷前,用金线绣着云朵纹样,针脚比前日工整了许多。青柠则在教双胞胎刻草木染印版,枣木板上的小蝴蝶图案,是弟弟照着院中的真蝴蝶画的。
突然,巷口传来熟悉的吆喝声:豆腐脑——甜咸都有——双胞胎立刻扔下刻刀,拽着林阿姨的衣角撒娇。不一会儿,粗陶碗里盛着雪白的豆腐脑,淋上红糖浆,撒着朵朵摘的茉莉花。弟弟吃得太急,鼻尖沾了颗糖粒,被姐姐用帕子轻轻擦掉,两人又闹作一团。
暮色漫进巷子时,染坊的长桌上摆满了新菜。紫苏藕片泛着诱人的紫红色,菱角米炒毛豆散发着清香,还有林阿姨特意做的荷叶叫花鸡。陈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在《本草染谱》上认真记录新配方:山核桃壳三两,紫草五钱,加石灰水固色,染得黛青如远山含黛。案头的油灯渐渐亮起,映得墙上小禾新绣的《染坊夏日图》栩栩如生——画里的老槐树下,众人围坐吃着菱角,晾架上飘着黛青色的布料。
掌灯时分,染坊的院子里亮起了青柠新做的纸灯笼。淡蓝色的灯罩上,朵朵用银线绣了几只振翅的萤火虫,烛光透过薄纸,将院子映得如梦如幻。大伙儿搬着竹凳坐在槐树下,听陈老爷子讲古人染布的趣事。双胞胎举着程野新扎的蜻蜓灯笼满院子跑,惊起几只歇在屋檐下的麻雀。
小禾趴在窗前写日记,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宣纸上。她写道:今天撞翻的染缸竟试出了新颜色,就像生活总在意外处藏着惊喜。林阿姨的紫苏藕片脆生生的,薄荷莲子粥凉丝丝的,连吵架的双胞胎都变得可爱起来。晚风里飘着染坊的香气,还有蛐蛐的叫声,这样的日子,真好。
巷子深处,老槐树的枝叶在夜风中轻轻摇曳。青柠新做的灯笼轻轻晃动,照亮了染坊的每一个角落;程野扎的蜻蜓灯笼挂在廊下,竹篾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不知谁家的纺车又轻轻转动,和着虫鸣,编织着这满巷悠长而温暖的故事,将平凡的日子酿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