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性心中顿时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蔡琰是怎么想的。
要是蔡琰不接受,那就有些难办了。
不过,凭自己一直经营的形象,再加上洛神赋和那段颇为深情的话,应该可以拿下吧!
还是那个熟悉的亭子,蔡琰安静地看着雪。
曹性缓缓来到她的身后。
没有开口,静静地看着她的背影。
蔡琰自然知道曹性来了,但不知怎么开口,只好假装看雪。
又见曹性半天没动静,只好转过身看向他。
眨了眨眼睛,红唇微启:“那个布帛上的人......嗯~这个伯善深爱的人......不知......是谁?”
她支支吾吾的,双颊通红。
很是羞涩地看着曹性。
曹性看着面前这张惊艳白皙的脸庞,依旧很是心动。
想了想,开口反问:“昭姬以为是谁?”
“这?”蔡琰愣了一下。
“哈~”曹性轻笑一声,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是我?”蔡琰心中大羞,脸色红润。
定定地看了看曹性的脸庞,小脸一烫,低着头转身离开。
“啊?”
懵逼的曹性更懵逼了,皱眉看着蔡琰的背影。
......
蔡邕回到家中,看着亭子里赏雪却如同思春的女儿,有些无奈。
伯善一表人才,吸引昭姬倒是正常。
“昭姬,为父有话和你说。”他对着蔡琰喊了一声。
他的话也将蔡琰的思绪拉回。
蔡琰心中一惊,大眼看向蔡邕,回道:“来了,父亲。”
两人前往蔡邕的书房。
蔡邕也不说话,就盯着蔡琰看。
蔡琰面对着蔡邕,她也不敢看自家父亲。
她看着面前的案桌,眼珠子动来动去的。
“唉~”
一会儿后,蔡邕叹了一口气。
温声问道:“昭姬,你以为伯善如何?”
“伯善?”
蔡琰想了想,好奇道:“伯善是父亲弟子,父亲比女儿还清楚他,怎么来问女儿了?”
蔡邕也不卖关子,道:“为父欲将你许配给他!”
“啊?”
蔡琰直接愣住了,她呆呆地看着蔡邕。
脑子一片空白。
她没想到自家父亲会这样问。
莫非发现自己的秘密了?
脸色也在瞬间变得通红。
“但凭父亲做主!”
她的声音低小而温顺。
蔡邕见自家女儿喜欢,心中也是高兴。
打趣道:“昭姬怕是早想嫁给伯善咯!”
“哪有?”
蔡琰俏脸一红,低着头回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哈哈!”
蔡邕哈哈一笑,女儿心思他自然懂。
本想继续打趣,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沉吟道:“今天伯善来过了,不过这是大事,为父还是要和他说一下,也要好好叮嘱叮嘱他,可不能让你受了委屈。”
“嗯!”蔡琰微微点头,想到曹性,她嘴角微微上扬。
对曹性也算熟悉,曹性也是自家父亲地弟子,还是不错的。
......
曹性得知蔡邕找他,便直接前往蔡府。
到了蔡府后正好又遇到蔡琰。
见蔡琰红着脸看他,还未打招呼,蔡琰就急匆匆地跑开,他不明所以。
莫非蔡琰真的喜欢自己了?
有些怀疑,得知蔡邕在书房,便直接前往蔡邕书房。
“恩师!”
站在门外,对着书房喊了一声。
“是伯善啊!进来吧!”
里面传来蔡邕的声音。
“诺!”
曹性应了一声,推开门走了进去,见蔡邕跪坐在案桌前。
上前拜道:“拜见恩师!”
“嗯!”
蔡邕看着曹性,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坐!”
“嗯!”曹性恭敬地跪坐在蔡邕对面。
曹性坐了下来,本以为自家恩师会讲课,没想到只是看着自己,好似在打量。
他有些疑惑:“恩师?”
蔡邕淡淡地询问:“伯善,汝看昭姬如何?”
“昭姬?”
曹性微微一愣,虽然不明白自家恩师会这样问,但还是认真回道:“昭姬知书达理,贤良淑德,温婉大方,是为大家闺秀。”
“嗯!”蔡邕点了点头,然后低头沉思。
曹性见状,不明所以。
只好安静地看着案桌。
一会儿后,蔡邕抬起头看着曹性,脸上变得很是严肃。
他正色道:“伯善,为师若把昭姬许配于汝,汝如何待她?”
“啊?”
曹性惊呆了。
自己没求娶,自己恩师主动把蔡琰嫁给自己?
假的吧?
随即满脸兴奋,莫非是因为自己主动出击,蔡琰被自己吸引,所以爱上了自己。
然后求她父亲把她许配给自己?
还真有这可能啊!
想到这,曹性大喜过望。
恭敬地拜道:“若恩师将昭姬许给弟子,弟子必好好待昭姬,与其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嗯!”蔡邕看着曹性坚定的眼神和兴奋的表情,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弟子的秉性自己知道,想必昭姬嫁给他倒是不会受委屈。
“希望汝不会食言!”蔡邕赞赏地点了点头。
随即满脸严肃道:“若昭姬受委屈,为师定不饶你。”
“恩师放心!”曹性恭敬地抱拳拜道。
看着曹性的眼睛,蔡邕点了点头。
心中的大石头也落地。
自家女儿已经及笄,婚事不能再拖。
如今给女儿找到如意郎君,倒是不错。
轻声道:“眼下寒雪,待来年雪停,找个好日子把昭姬娶了。”
“是!”曹性兴奋地点点头。
蔡邕叮嘱道:“找个时间让汝父亲来和为师谈谈吧!”
“是!”曹性应道。
......
初平元年,正月十八。
陈留酸枣县。
旷野上,旌旗蔽日,旗帜在寒风的吹袭下猎猎作响。
数万大军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
不少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大刀等武器,整齐排列,士气高昂。
军旗在寒风中烈烈作响,上面绣着各路诸侯的标志,有袁绍的袁字旗,曹操的曹字旗等。
战马嘶鸣,马蹄声踏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各路诸侯齐聚于此。
大军正中央,袁绍站在高台上扫视着全场。
众诸侯站在他身后。
此时除了马腾是派代表前来,其他十七路诸侯都已经到齐。
他们十八路诸侯讨董,今天正是宣誓的日子。
此刻现场一片肃穆,众人满脸严肃地看着高台上的袁绍。
袁绍将血抹在脸上,其他众诸侯也跟着将血抹在脸上。
袁绍高声喊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
“贼臣董卓......”
宣誓完毕后,众人前往中军大帐。
袁绍径直走到主位,转身看着众诸侯。
众诸侯各自走到自己的位置上,一脸正色地看着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