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 集:首个项目,帮助离婚女性
周三下午,“清漪公益基金会” 的首次项目评审会在临时办公室召开。参会的有基金会的核心团队成员、法律顾问,还有市妇联的代表。沈清漪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一份《“巾帼守护计划” 项目方案》,眼神里满是期待。
“‘巾帼守护计划’是我们基金会的首个项目,主要针对遭遇困境的离婚女性,提供三个方面的帮助:一是法律咨询,帮助她们维护合法权益,比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二是心理疏导,帮助她们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重建自信;三是就业培训,根据她们的兴趣和能力,提供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经济独立。” 沈清漪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们做过调研,全市有超过 5000 名离婚女性面临困境,其中 30% 的人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在离婚时权益受损;40% 的人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60% 的人因为没有工作技能,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只能依靠家人或社会救助。”
市妇联的代表王主任点了点头,语气赞赏:“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也很有针对性。我们妇联每年都会接到很多离婚女性的求助电话,她们大多面临着权益受损、心理脆弱、经济困难等问题,却找不到合适的帮助渠道。‘巾帼守护计划’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我们妇联愿意和你们合作,一起推进这个项目。”
法律顾问李律师也补充道:“项目方案里的法律咨询部分,我已经看过了,很专业。我们可以联合市律师协会,组建一支公益律师团队,为离婚女性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律师的筛选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团队成员们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建议增加 “临时庇护所”,为遭受家暴的离婚女性提供临时住宿;有的建议和企业合作,为培训合格的女性提供就业岗位;有的建议制作宣传手册,让更多离婚女性了解这个项目。
沈清漪认真地听着大家的意见,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她看着团队成员们积极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 这就是她想要的团队,每个人都充满热情,都想为项目出一份力。
会议结束后,沈清漪留下了项目负责人张姐,和她一起修改项目方案。张姐以前是市妇联的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女性帮扶经验,这次特意辞职加入基金会。
“张姐,关于临时庇护所,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选址?” 沈清漪问。
张姐想了想,说:“我觉得应该选在交通便利但又相对安静的地方,比如老城区的居民楼,租金相对便宜,也方便女性出行。另外,庇护所的管理也很重要,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安保人员,确保女性的安全。”
“嗯,我同意,” 沈清漪点头,“就业培训方面,我们可以和‘滨江壹号’的物业公司合作,为培训合格的女性提供家政服务岗位;还可以和手工制品企业合作,帮助她们销售手工产品,增加收入。”
两人一直讨论到晚上七点多,才最终确定了修改后的项目方案。离开办公室时,外面已经黑了。陆景深开车来接沈清漪,看到她疲惫却兴奋的样子,心疼地说:“辛苦了,项目方案确定了?”
“嗯,确定了!” 沈清漪点头,脸上满是笑容,“我们还和妇联、律师协会达成了合作,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筹备项目启动仪式了。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能帮到很多离婚女性。”
陆景深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我相信你。不过也要注意休息,别太累了。明天我陪你去看看临时庇护所的选址,顺便放松一下。”
沈清漪靠在陆景深的肩上,心里满是幸福。她想起自己以前的经历 —— 那段失败的婚姻,那些痛苦的日子,那些无助的时刻。如果当时有这样一个项目,有这样一群人帮助她,她或许能更早地走出阴影,更早地找到自己的价值。
现在,她终于有能力,为那些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女性提供帮助。她知道,这个项目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资金不足、人员短缺、服务对象不理解等。但她会坚持下去,因为她相信,每一个女性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女性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