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日、丙寅日,木与火的能量在寅地支中摄聚(寅为木之临官,藏甲木本气与丙火长生,木火相生而聚)。
丁巳日、辛巳日,金与火的能量在巳地支中摄聚(巳为火之临官,藏庚金长生与丙火本气,火金共处而聚)。
庚申日、壬申日,金与水的能量在申地支中摄聚(申为金之临官,藏庚金本气与壬水长生,金水相生而聚)。
壬申日、戊申日,水与土的能量在申地支中摄聚(申为水之长生,藏壬水与戊土,土水同宫而聚)。
癸亥日、乙亥日,水与木的能量在亥地支中摄聚(亥为水之临官,藏壬水本气与甲木长生,水木相生而聚)。
命局中遇见上述组合者,主其人可担任清贵显要的官职(如中央文官或近臣),即使月令五行不得旺地(如木聚于寅却生于秋月),仍能得福泽庇佑。
《神白经》中说:“金与水聚于申,火与木聚于寅,水与木聚于亥,火与土聚于巳,若此类组合出现在日柱与时柱,往往预示有福运。若再逢五行在四季中得生气(当令旺相)或受他柱生扶,则十有八九能显贵达。”
解析要点
1. 摄聚的五行逻辑:
寅:木(甲木本气)生火(丙火长生),故“木火摄聚”。
巳:火(丙火本气)中金(庚金长生),故“金火摄聚”(庚金为阳金,需火炼方成器)。
申:金(庚金本气)生水(壬水长生),故“金水摄聚”;戊土与壬水同藏申中(土水相克但同宫),故“水土摄聚”。
亥:水(壬水本气)生木(甲木长生),故“水木摄聚”。
关键:地支藏干需包含“主气五行”及其相生五行的“长生\/临官”位,形成“母生子”的能量链。
2. 月令与格局层次:
月令得地:如寅月见甲寅,木旺于春,摄聚能量最强,贵气最高。
月令不得地:如申月见癸亥(水聚于亥,秋金生水),虽非当令,但金生水顺流,仍属次吉,主“有福但需借势”。
3. 日时柱的重要性:
《神白经》强调摄聚组合出现在日时柱(代表自身与归宿)为最佳,因日柱为命主核心,时柱为晚年成就,二者能量汇聚更易兑现福运。
4. 五行生旺的决定性:
有气:五行在月令当旺(如木旺于春、火旺于夏)。
逢生:得他柱五行生扶(如木聚于寅,年柱见亥水长生)。
二者兼具则格局稳固,如“火木聚寅+春月+水旺生木”,可成大贵。
列举了四季中五行摄聚的典型组合,强调日时柱的关键作用与月令旺衰的影响,体现了《三命通会》“时空能量共振”的命理思想。
“五行相生+地支藏干+月令天时”三条主线,方能准确传达“摄聚成格”的核心逻辑。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三命通会》中的“四时摄聚”是基于四时节气与五行聚合的命理格局,核心围绕五行能量在特定地支的集中交汇,形成“天时+地利”的协同效应。
其内容可归纳如下:
一、摄聚的定义与核心组合
1. 四时对应五行聚合:
春(寅月):木火摄聚于寅(如甲寅、丙寅,甲木本气+丙火长生)。
夏(巳月):金火摄聚于巳(如丁巳、辛巳,丁火本气+庚金长生)。
秋(申月):金水摄聚于申(如庚申、甲申,庚金本气+壬水长生)。
冬(亥月):水木摄聚于亥(如癸亥、乙亥,壬水本气+甲木长生)。
特殊组合:壬申、戊申(水土摄聚于申,申藏戊土+壬水),需结合纳音(如壬申剑锋金,水土相生)。
2. 摄聚本质:
地支需同时包含主气五行及其相生五行的长生\/临官位,形成“母带子、子扶母”的闭环。
如寅中藏甲木(主气)、丙火(木生火),木火相生且同聚一宫。
二、吉凶判断的核心条件
1. 吉格标准:
月令得地:摄聚地支为当令季节(如寅月见甲寅,木旺于春),能量最强。
无破无杂:忌刑冲(如寅申冲破木火聚)、空亡(如摄聚地支逢旬空),需干支纯粹(如天干同气,地支单一)。
生旺有气:摄聚五行得月令生旺(如夏月巳火摄聚,火临官于巳),或他柱生扶(如寅木摄聚见亥水长生)。
案例:甲寅日丙寅时,寅中木火俱全,天干甲乙丙连生,主“清要显达”(清贵权臣)。
2. 次吉条件:
若月令不得地(如亥月见甲寅,木休于冬),但摄聚地支藏干相生(寅亥合木),仍主福泽,仅层次降低(如地方显贵)。
3. 凶局风险:
摄聚地支逢冲刑(如寅午戌火局见子水冲午)、或五行死绝(如申月见壬申,金旺水相本吉,但若纳音剑锋金逢火克则破格),主虚名虚利,甚至灾祸。
三、摄聚的层次与实践应用
1. 上格(将相之命):
日时地支摄聚,且天干透出生聚五行(如甲寅日丙寅时,丙火透干引化木气)。
例:王状元命局(戊寅、甲寅、丁酉、甲辰),月日时寅辰拱卯,木火摄聚于寅,兼夹贵夹禄,官至极品。
2. 中格(州县之贵):
年月摄聚,日时辅助(如庚申年甲申月,金水聚于申,日时见辰土生金)。
例:壬申日戊申时,水土聚申,虽月令为秋金,水土相生,主财官双美。
3. 下格(技艺谋生):
摄聚混杂凶煞(如寅聚木火,见戌刑寅,化为火土伤官),主一技之长但奔波。
四、四时摄聚的命理逻辑
1. 时空能量观:
呼应《三命通会》“四时为天地纲纪”的理念,认为五行在当令季节的地支中形成“能量漩涡”(如寅月木火同宫,类比春季万物生发的爆发力)。
2. 藏干联动:
强调地支藏干的相生关系(如寅藏甲丙戊,甲木生丙火,丙火生戊土),而非单一五行,体现“聚而不散”的动态平衡。
3. 纳音辅助:
摄聚格需纳音与正五行协同(如甲寅大溪水,木旺水相生,增强聚气),纳音死绝则破格(如丁巳沙中土,火土燥烈,需水润)。
五、总结:四时摄聚的核心
《三命通会》视“四时摄聚”为“天时地利”的具象化,通过五行在当令地支的集中生旺,形成“顺势而聚”的贵格。
其本质并非神煞堆砌,而是五行在时空维度的自洽共生,体现了传统命理“因时乘势”的智慧。
(注:原文散佚,以上总结结合《三命通会》卷二、明清注疏及现代学者考据,侧重逻辑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