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后的日子,像山涧里的水,一下子平缓了下来。寨子里的喇叭不再天天响着吓人的“非典”通知,大平寨子好像终于从一场噩梦中慢慢醒了过来。虽然人们看我们的眼神还是有点怪,路上碰到了也躲着走,但至少,没人再明目张胆地指着我们骂“灾星”了。奶奶邱桂英那边,也出奇地安静,没再来找麻烦,好像那天在寨子口的对骂,真的把最后一点脸皮都撕破了,她也懒得再装。
我们知道,这种平静是暂时的。奶奶那个人,像山里的石头,又硬又冷,绝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她肯定在暗处盯着我们,等着我们松懈,或者等着新的机会。但不管怎样,眼下这段难得的安宁,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
暑假开始了,整整两个月!这是我上学以来,最长、也最需要好好规划的一个假期。以前暑假,要么是忙着帮家里干农活,要么是担心吃不饱饭,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心里装着这么明确、又这么沉重的事——为上初中做准备。
去小盾乡中学走读,不是嘴上说说那么轻松。七八公里路程,关兴公路已经修到小盾乡,说明离学校不远,以前没有修关兴公路的时候,寨子里那些读初中的说,山路弯弯绕绕远得多,现在只要不到两个小时就能走到,以前走山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太阳毒,冬天北风像刀子。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发,下午放学紧赶慢赶,回到寨子也得天黑透了。这一来一回,光是走路就要耗掉小半天功夫,更别说路上可能遇到的蛇虫野兽,或者……更可怕的人。现在全程走关兴公路,
这个暑假,我必须利用起来,为我们仨,特别是为我自己接下来艰难的走读生活,做好万全的准备!
第一要紧的,是吃的。走读不像住校,能在学校食堂吃饭。我得自己带干粮。早上从家里带饭,中午在学校吃冷的,晚上回来才能生火做口热乎的。山洞里存的腌肉、干菜、山货,得精打细算,不能坐吃山空。我还得趁着夏天山里东西多,多晒点菜干,多采点能存放的菌子、木耳,最好再想办法弄点耐放的粗粮,做成干粮饼子,这样早上带着走也方便。
第二是用的。山路难走,得有一双结实耐磨的鞋。我脚上这双解放鞋,底子都快磨平了,肯定撑不了多久。得想办法弄点旧轮胎底,或者厚实的帆布,看看能不能自己试着纳一双更结实的鞋。还有雨具,夏天雷阵雨多,冬天雨雪更频繁,不能总淋着雨雪来回跑,得有个蓑衣或者破雨衣挡一挡。装书的书包也得结实,不能像现在这个布口袋,几下就磨破了。
第三,也是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小九和小娴。我白天去上学,一整天不在洞里,他们俩怎么办?虽然小九也大了些,能照顾点小娴,但山里到底不安全。奶奶那边像颗定时炸弹,寨子里的人对我们也没好脸色。我得把他们安顿好。山洞得再加固一下,洞口弄得再隐蔽些,最好再挖个能藏身的应急小洞。还得反复叮嘱他们,我不在的时候,千万不能随便下山,不能给陌生人开门,遇到紧急情况,怎么躲,怎么跑。
想到这些,我觉得肩膀沉甸甸的。但看看手里那张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心里又涌起一股劲儿。我能行!我必须行!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仨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忙得脚不沾地。
天刚蒙蒙亮,我就带着小九和小娴进山了。这次不光是找吃的,眼睛还得盯着那些能用的东西。看到韧性好的老藤条,砍回来,晒干了可以编筐、绑东西。看到厚实的大树叶子,采回来,试试能不能垫在鞋里或者做简单的遮雨棚。遇到合适的黏土,挖回来,和上草筋,看能不能试着烧点简陋的瓦罐,用来存水存粮。
我们还扩大了“狩猎”和采集的范围。跟着大黄大黑的嗅觉,我们找到了新的野菜窝子,发现了更多成熟的野果。下的套子也更勤快地检查,运气好时,能套到野兔或者山鸡,立刻处理干净,一部分当天吃,大部分抹上盐,挂在通风处熏成肉干,这可是走读时最好的营养补充。
有一天,我们在一个更偏的山洼里,居然发现了一小片野生的荞麦!虽然长得稀稀拉拉,但颗粒还算饱满。我们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小心地把成熟的穗子掐下来,用手搓下籽粒,虽然费劲,但攒起来,磨成粉,就是实实在在的粮食啊!
晚上,山洞里也不得闲。借着蜡烛光,我教小九怎么用砍来的细竹条编更结实的背篓,教小娴怎么把采来的柔软草叶搓成细绳。我自己则拿着针线(是从一件破得不能再补的衣服上拆下来的),笨拙地尝试着把几块厚实的旧布片叠在一起,想纳一双更厚实的鞋垫。针脚歪歪扭扭,手心被针扎了好几下,但看着渐渐成型的鞋垫,心里还是有几分成就感。
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次下山去冉老师家的小卖部买盐巴,居然碰到了心萍姑!她比我大一岁,已经在寨子里的小盾乡初中读了一年了,也是走读!她看到我,很惊讶,听说我也考上了乡中,还要走读,眼睛亮了一下,拉着我到一边小声说话。
“平萍,你真要走去上学啊?路可远了,累得很!”心萍姑说。
“嗯,没办法,得去。”我点点头。
“那你可得做好准备!”心萍姑像个有经验的前辈,热心地告诉我,“早上一定要吃饱!中午带的干粮最好用东西包好,不然容易馊。下雨要带雨伞,还有,冬天黑得早,放学一定不能耽搁,得赶紧往回跑……”
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我认真地记在心里。知道有寨子里其他的伙伴也在走这条唯一的路关兴公路,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虽然路上可能碰不到,但知道有人和自己一样在奔波,在坚持,就好像有了伴儿,没那么孤单了。
我还跟小燕燕约好了,开学后,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在寨子口的老槐树下集合,一起结伴走去学校。两个人一起,路上说说话,也能互相照应,壮壮胆。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和期盼中,一天天过去。山洞里的存货渐渐多了起来,墙角的干菜堆高了,熏肉干挂了一串,新编的背篓和草绳也攒了不少。我给小九和小娴反复演练了遇到各种情况该怎么应对,虽然心里还是放不下,但至少做了能做的准备。
前面的路,注定充满艰辛。但摸着怀里那张用油布包好的入学通知,看着身边一天天懂事的弟弟妹妹,还有山洞里我们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家当”,我心里那份忐忑,慢慢被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取代了。
奶奶,寨子的偏见,山路的艰难……你们都来吧!我唐平萍,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个暑假,就是我走向更艰难、但也更有希望的未来的起点!等着瞧吧,我能走下去,而且,一定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