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接过皇贵妃金印,肩负起副后之责后,苏晚棠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钟表。
然而,她并未被繁杂的宫务淹没,反而凭借其独特的智慧与现代的管理思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并确立了一套属于她自己的、张弛有度的行事章法,将承乾宫打造成了后宫一个既高效运转又充满人情味的独特存在。
每日辰时三刻,晨省过后,承乾宫东暖阁便准时开启了它作为“副后理政之所”的职能。
庄妃蔡文和总会带着整理得条理分明的册簿文书,准时出现在这里。
她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管家,将后宫这台庞大机器的日常运转梳理得井井有条。
苏晚棠端坐主位,聆听庄妃的禀报。
她的管理风格颇为独特,对于已成定例、运行顺畅的常规事务,如各宫份例发放、人事调度、宫规执行、年节仪典筹备等,她大多给予庄妃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只在大方向上予以把握,细枝末节并不多加干涉。
她深知庄妃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远胜于己,强行插手反而不美。
然而,一旦涉及皇子公主的教养、后宫的养生防疫体系构建,或是需要打破陈规、引入新观念的事务,她便会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
她会与庄妃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她凭借超越时代的卫生观念,推动制定了详尽的《后宫养生防疫章程》。
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各宫每日需开窗通风的时辰,定期用艾草、苍术等草药熏蒸殿宇,宫人饭前便后需以皂角清水净手,甚至对各处水井的维护、垃圾的处理都有了更细致的要求。
她还根据四季变化,将相应的食疗方案、常见疾病(如风寒、暑热、腹泻)的预防与初步处理指南纳入其中,要求各宫主位及管事嬷嬷组织宫人学习,并由庄妃派人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起初,一些守旧的宫人觉得繁琐,但当夏季腹泻、冬季风寒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时,反对之声便渐渐消失了。
在皇子公主的饮食方面,她更是亲力亲为。她认为以往过于注重“滋补”,大量使用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反而可能加重幼儿肠胃负担。
她亲自查阅了大量医书(并结合系统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和个人体质,优化制定了一系列营养餐单。
减少了不必要的油腻厚味,大幅增加了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糙米、小米等粗粮的比例,烹饪方式也多以蒸、煮、炖为主,力求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她还特意为有咳疾的荣安公主、体质稍弱的三皇子萧稷等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调理食谱。
更显其仁厚之心的是,她向皇帝建议并获准,由内务府牵头,设立了一项“宫人医疗互助基金”。
从后宫每年的公中结余里拨出一小部分专款,同时鼓励妃嫔、宫人自愿捐献,建立基金池,专门用于救助那些身患重病、遭遇意外或因公受伤而无力承担医药费用的底层太监宫女。
此举虽耗费银钱不多,却如同冬日暖阳,照进了那些最卑微宫人的心里,赢得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拥戴,极大地增强了后宫底层人员的归属感与稳定性。
庄妃执行此事时,也不得不佩服苏晚棠此举的高明与仁德。
每日午后,当常规宫务暂告一段落,苏晚棠便会将重心转向她个人钟爱的领域——药膳研习与亲子陪伴。
承乾宫的小厨房,俨然成了后宫最富盛名、也最受欢迎的“研发中心”和“美食工坊”。
这里不仅负责皇贵妃及其子女的日常膳食,更在苏晚棠的亲自指导下,根据时令变化、以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各位妃嫔、皇嗣近期的身体状况,不断地研制、改良着各种药膳方子。
茯苓、白芷作为她的得力助手,早已对各种药材的性味功效了如指掌。
盛夏时节,她会推出清香解暑的“荷叶莲子绿豆粥”,加入少许冰糖,清凉败火;
初秋干燥,她便研制出滋润肺腑的“百合秋梨膏”,用蜂蜜收膏,口感清甜,对缓解秋燥咳嗽有奇效;
针对脾胃虚弱的,则有软糯可口的“茯苓山药健脾糕”;
就连丽妃那样怕苦的,她也特意调制了“蜜炼川贝枇杷露”,甘甜润喉。
这些既美味又兼具养生功效的药膳方子,经由苏晚棠确定后,便会交给庄妃,由翊坤宫出面,或通过日常份例,或借由太医推荐,稳妥地推广至各宫。
诸如“荷叶解暑粥”、“秋梨润肺膏”、“山药健脾糕”等,很快便风靡六宫,深受妃嫔和皇嗣们的欢迎,甚至连太后都时常点名要承乾宫小厨房特供某些药膳点心。
这无形中也加强了苏晚棠与各宫的联系,将养生育人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后宫每一个角落。
而在小厨房飘散出阵阵药香与食物香气的同时,苏晚棠也会抽出宝贵的时间,陪伴四皇子萧晨和三公主萧澜。
她会看着孩子们在庭院中追逐嬉戏,会亲自教萧澜辨认简单的草药图片,会给萧晨讲些改编过的、蕴含道理的小故事。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她在繁忙政务之余最好的慰藉。
华灯初上,承乾宫往往会迎来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
皇帝萧景珩处理完朝政,时常会信步而来,与苏晚棠一同用晚膳。
餐桌上的菜肴,自然少不了承乾宫小厨房的精心烹制的药膳,既美味又养生。
席间,两人不再仅仅是帝王与妃嫔,更像是一对寻常夫妻。
萧景珩会说说前朝的趣闻轶事,某些大臣的糗事,或者某些政策推行中遇到的难题;
苏晚棠则会分享孩子们一天的成长点滴,或者后宫推行养生章程中的一些见闻。氛围轻松而融洽。
在这种放松的氛围下,苏晚棠也会凭借其超越时代的见识,适时地、委婉地向皇帝提出一些关于民生、医疗方面的建议。
她或许会借由宫中防疫的成功,提及若能推广至民间,或可减少疫病流行;
或许会由皇子公主的膳食改良,谈到普通百姓孩童的营养问题。
她的建议往往角度新颖,充满巧思,且不涉及敏感的权力争斗,皇帝萧景珩大多能听进去,甚至时常觉得深受启发。
这种枕边风,吹得恰到好处,于国于民皆有益处。
就这样,苏晚棠巧妙地将繁重的“宫务”与她个人擅长的“药膳”养生紧密结合,将皇贵妃的职责履行得既有章法可循,又不失灵活与创新,更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活情趣。
她或许不是最精通权谋术数的后宫之主,但她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座森严宫廷的氛围,让它少了几分冰冷的算计,多了几分健康的活力、平和的秩序与人性化的暖意。
她那看似“躺赢”的晋升之路,实则是在承担责任与运用智慧中,一步步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别样精彩而又扎实稳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