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裹着诱人糖霜的金桔蜜饯终于熬好了,盛在素雅的青瓷小碟中,色泽金黄澄澈,散发着清甜微酸的馥郁果香,令人望之口舌生津。
苏晚棠仔细分装了两份:一份稍大的,遣茯苓即刻送往慈宁宫,呈献给太后娘娘尝鲜;另一份小巧玲珑的,则被她亲自捧在手中,略作思忖,便带着白芷,步履轻缓地朝着安嫔所居的永和宫行去。
永和宫地处后宫东隅,环境清幽雅致。
安嫔李氏素性淡泊,不争不抢,在这后宫之中宛如一株默默生长的幽兰。
此刻,她正坐在暖阁临窗的炕沿上,眉宇间笼罩着化不开的愁云,目光温柔又忧虑地落在怀中一个约莫四五岁、玉雪可爱却面带病容的小女孩身上。
这便是她的心头肉——荣安公主。
小公主自入冬以来,便染了咳疾,时好时坏,缠绵不去。
太医院开的方子吃了不少,却总不见断根,尤其到了夜间,那压抑不住的咳嗽声撕心裂肺,常常扰得孩子无法安眠,原本圆润的小脸也日渐消瘦下去。
安嫔性子怯懦温顺,既不敢因女儿的病去叨扰尊贵的太后和忙碌的皇帝,又怕言语不当开罪了太医令其更不尽心,唯有在无人时暗自垂泪,祈求佛祖保佑。
苏晚棠的到来,让安嫔颇感意外,连忙起身相迎。
当苏晚棠含笑将手中那盒犹带余温、散发着清甜气息的金桔蜜饯递上,并温言解释道:“安嫔姐姐安好。这是我新制的金桔蜜饯,以金桔为主料,辅以上等冰糖、槐花蜜,又添了少许润肺止咳的甘草,文火慢熬而成。此物最是润肺化痰,生津利咽。荣安公主若是不畏甜,可每日含服两三粒,或取一粒以温水化开饮用,或能稍稍舒缓咳疾之苦。”
安嫔望着眼前这盒玲珑剔透、一看便知是用了心思和好料的小食,又听着苏晚棠温和关切的话语,想到自己母女在宫中如履薄冰的处境,竟有人肯主动关怀,心头一热,眼圈瞬间便红了,连声道谢,声音都有些哽咽。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安嫔当日便取了一粒蜜饯让荣安公主含在口中。
小公主甫一入口,便被那恰到好处的酸酸甜甜滋味吸引,小脸上难得地露出了欢喜的神情。
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夜,荣安公主那恼人的夜咳竟真的减轻了许多!虽未全消,但已能断续安睡。
安嫔大喜过望,便依苏晚棠所言,每日让小公主含服两三粒。
如此连服三日,那缠绵月余的咳疾竟已好了大半!
小公主夜里睡得安稳了,精神头也足了,苍白的小脸蛋上终于重现了健康的红晕,连带着胃口也好了不少。
安嫔心中的感激无以复加!她本就是个无甚野心、只求与女儿在这深宫一隅平安度日的“佛系”嫔妃。
苏晚棠此举,在她看来,无异于雪中送炭的活菩萨!不仅解了她燃眉之急,更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苏贵人的一片真诚善意和那手令人叹服的药膳本事。
在这步步惊心、处处机锋的后宫之中,若能得这样一位既懂医术药膳调理、又似乎无心于争宠夺利的贵人暗中照拂,对她和年幼的荣安而言,简直是佛祖庇佑、天降之福!
思及此,安嫔心中下定了决心。
这日午后,她换上了一身素净得体的旗装,亲自捧着一个用锦缎仔细包裹的卷轴,带着贴身宫女,神情庄重而虔诚地来到了储秀宫西偏殿。
“苏贵人,”安嫔对着迎出来的苏晚棠深深福了一礼,声音温婉而真挚,“妹妹大恩,无以为报。唯有亲手抄录《金刚经》一卷,奉于佛前,愿以此功德,回向贵人福寿安康,万事顺遂。”
她双手将锦缎包裹的经卷奉上,姿态谦恭,心意昭然。
这便是安嫔李氏的投诚方式——以佛经为媒,以清净之心,结一份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