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灯光冰冷地照在陈三七的脸上,映出他眉宇间深锁的凝重。星图上那颗代表太阳的光点,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烙在他的视网膜上,也烙在他的心头。九死一生,不,十死无生的冒险方案,如同一个疯狂的魔咒,在他脑海中盘旋不去。
放弃吗?退回安全的角落,守着筑基圆满的修为,或许还能庇佑家人二三十年,然后眼睁睁看着妻子老去,看着地球文明在未知的威胁面前可能不堪一击?这种“慢性死亡”的前景,比瞬间的毁灭更让他感到窒息。
“不,绝不能坐以待毙。”陈三七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决绝的光芒。与其在焦虑和无力中耗尽心力,不如将这心力用于寻找那一线生机!他开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以科学家最严谨的态度,去审视、去拆解这个疯狂计划中每一个致命的环节。
第一个问题:极端环境的生存保障。
直面太阳风,意味着要承受高达数百万度的等离子体温度、强到足以瞬间摧毁电子设备的辐射、以及高速粒子流的直接冲击。肉身硬抗无疑是自杀。
“飞船……需要一艘特制的飞船。”陈三七喃喃自语,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基地内所有关于恒星际探测器的设计资料和材料科学数据库。
“一次性使用,无需考虑返航。那么,首要目标是绝对防御和短时极限抗性。”他脑海中迅速勾勒出方案,“外壳必须采用多层复合结构。最外层,使用经过导灵合金强化的超高温陶瓷,抵御等离子体热冲击。中间层,是厚实的贫铀或钨合金屏蔽层,用于衰减高能辐射和阻挡大部分带电粒子。最内层,则是柔性凝胶和智能阻尼材料,吸收剩余冲击力,保护乘员舱。”
他进一步细化:“生命维持系统必须高度集成化和冗余备份,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短时间内的生存。导航和控制系统要尽可能简化,减少易损的精密部件,主要依赖预设程序和我的神识进行辅助操控。”
思路逐渐清晰。这艘飞船,将是一个笨重的、毫无美感可言的“宇宙盾牌”,它的唯一使命,就是将陈三七尽可能安全地送到一个能接触到足够强度太阳风、却又不是最狂暴核心区域的位置。虽然技术挑战巨大,但集中目前华夏乃至全球最顶尖的航天和材料技术,并非完全没有可能造出来。
第二个问题:粒子流轰击的精度控制。
这是计划的核心,也是最依赖于他个人能力的一环。实验室的粒子束可以精准聚焦,但太阳风是混乱的能量洪流。
“神识……唯有依靠神识。”陈三七闭上双眼,内视自身,将意念集中在那几个清晰的基因枷锁节点上。他的神识,经过《勿我心经》的锤炼和月球印记的滋养,早已远超普通修士,具备极强的穿透性和微操能力。
“如果……我能将神识凝聚成无形的‘引导通道’或‘磁约束场’呢?”一个大胆的构想浮现。“就像托卡马克装置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一样,我用自己的神识,在身体周围乃至体内,构建一个微型的、高度精确的能量引导场。让狂暴的太阳风粒子流,在进入我体内轰击枷锁之前,先被这个场‘筛选’和‘聚焦’,只允许特定能量、特定方向的粒子通过,并精准导向目标节点。”
这需要难以想象的神识控制力,需要对能量粒子特性有入微的理解,更需要无数次枯燥到极致的练习。但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有可能实现精准“手术”的方法。
他立刻开始尝试。最初,连稳定地凝聚神识成束都困难重重。但他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失败,调整,再尝试。渐渐地,他能将神识凝聚成发丝般纤细的能量丝线,并能初步影响实验室里模拟出的低能粒子流的方向。虽然距离控制狂暴的太阳风还差十万八千里,但至少证明了方向的可行性。这条路,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并非绝路。
第三个问题:能量过载的风险。
解开枷锁需要足够高的能量强度,但过犹不及,如何把握这个度?
“距离是关键。”陈三七的目光再次投向星图,开始进行复杂的轨道计算和能量建模。“不能太近,比如水星轨道附近,那里的太阳风能量太强,足以瞬间毁灭一切。也不能太远,超过一定距离,太阳风能量衰减,可能不足以撼动枷锁。”
他需要寻找一个“黄金距离”——一个既能提供足够轰击能量,又恰好在他身体和神识引导场所能承受的极限边缘的位置。
“这个位置,可能位于金星轨道内侧,但远日点比金星更靠近太阳一些的椭圆轨道上。”陈三七初步计算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且,必须避开太阳活动高峰期,选择相对‘平静’的时期前往,以降低遭遇超级耀斑或超量离子的风险。”
虽然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但通过精密的计算和时机选择,可以将能量过载的风险控制在一个“理论上有可能承受”的范围内。
当这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雏形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时,陈三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每一个方案都充满了不确定性,都建立在现有技术的极限和他个人能力的突破之上,但至少,不再是毫无头绪的绝望。
他站起身,走到观测窗前,望着外面为“广寒宫”计划忙碌的景象。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提出的这个计划,将比月球基地更加疯狂,消耗的资源也将是天文数字,并且,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是,这是目前能看到唯一有可能打破僵局的道路。
他回到控制台,开始整理所有的研究数据、模拟结果、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他要准备一份极其详尽的报告,向国家最高层阐述这个名为“日冕”的计划。
报告的最后,他写道:
“……综上所述,‘日冕’计划风险极高,成功率难以估量。然,当前人类文明所面临之内外交困,已至存亡续绝之关头。外部有血魂殿之威胁迫近,内部有人族基因枷锁之桎梏。循常规之法,无异于坐待毙亡。此计划虽九死一生,却也是于绝境中劈开的一线曙光。若成,则人族枷锁可解,金丹大道可期,应对未来危机方有根本之依仗;若败,不过是将注定之结局提前,并以我之牺牲,为后来者排除一条错误之路。”
“恳请组织,慎重审议。”
写完最后一个字,陈三七将报告加密发送,然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能听到自己心脏有力的跳动声,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将个人命运与文明未来捆绑在一起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