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论坛的觉醒
小李的破解程序刚将林夏被删的帖子恢复,社区论坛的服务器就发出一阵刺耳的嗡鸣。屏幕上,小陈日记的照片还带着扫描时的颗粒感,字迹却字字清晰——“3月17日,营养剂编号734,利尿剂含量超标300%,小白鼠注射后48小时体重骤降15%”“4月2日,院长让我把这份报告改成‘正常代谢反应’,他说‘上面’盯着要结果”。
帖子下面,第一个跟帖来自匿名用户“土豆芽”,附了张泛黄的粮票照片:“这是我爷爷留下的,1998年的,背面印着‘每人每日口粮定量2斤’,那时候哪有什么‘强制减重’,能吃饱就是福。”
瞬间,跟帖像潮水般涌来。
“我妈去年‘自愿减重’到38公斤,医生说器官衰竭,规则组却判定‘符合稳定期标准’,现在还躺在IcU。”
“我弟弟16岁,被学校逼着签‘自愿协议’,三个月掉了20斤,昨天晕倒在操场,老师说‘正常现象’。”
“难怪我家老人总说‘以前的米是香的’,原来不是记性差,是现在的营养剂根本没有米的成分!”
林夏握着鼠标的手在发抖,张凯站在她身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边缘。就在昨天,他们还在为“如何让更多人看到真相”发愁,没想到小李用父亲留下的旧代码,竟真的撬开了规则组垄断的服务器后台。
“看这个!”张凯突然指向一条新回复,发帖人是“护孙队老赵”,附了段视频——72岁的赵爷爷举着“第一次规则日公告”,站在社区广场上,身后围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人。“大家看清楚!”视频里的赵爷爷声音洪亮,“上面写着‘16岁以下、60岁以上豁免一切强制条款’,现在呢?我孙子才15,被他们扣了5斤体重,说‘系统判定失误’!”
视频里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吼声,有人举起手里的营养剂瓶子往地上砸,绿色的液体溅在“规则组宣传栏”上,晕开一片诡异的污渍。
林夏注意到,跟帖里开始出现“规则组血债”的话题标签,点进去全是受害者的血泪记录:有人贴出亲人的病历单,诊断结果栏写着“营养不良性休克”;有人曝光规则组内部食堂的照片,餐桌上摆着白米饭和红烧肉,与居民手里的绿色糊状物形成刺眼对比。
“他们在删帖!”小李突然喊道。屏幕上,刚刷新出的几十条回复瞬间变成空白,只剩下“内容已删除”的灰色提示。林夏赶紧截图,张凯同时启动了备份程序,小李则在疯狂敲击键盘,试图对抗后台的删除指令。
“不行,他们在物理断网!”小李的额头渗出汗珠,“服务器在发烫,估计要被销毁了!”
林夏看着屏幕上不断消失的文字,突然想起小陈日记最后一页的话:“真相像种子,埋在土里会烂,但撒在风里,总能落在愿意发芽的地方。”她深吸一口气,点开自己的主页,把所有截图打包,设置成“离线分享”,通过蓝牙传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别管服务器了!”她转身对张凯和小李说,“让大家把截图发出去,用U盘、用手写、用口口相传——他们能毁了服务器,毁不了人心里的记亿。”
张凯立刻点头,抓起桌上的U盘,往社区医院跑——那里有很多等着“增重治疗”的患者。小李则冲出网吧,往学校的方向跑,他要去告诉那些还在被逼迫签协议的学生。
林夏留了下来,她要看着服务器最后的画面。屏幕上,“#规则组血债”的话题还在顽强地跳动,尽管每一秒都在缩短寿命。就在彻底黑屏前,她看到一条新回复,来自“匿名医生”:“我是社区医院的护士,小陈不是‘器官衰竭’,是被注射了过量镇静剂,因为她要去举报。”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模糊的猜测。
服务器最终“啪”地一声黑屏,整个社区的网络陷入瘫痪。但林夏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刚才那些被看到、被截图、被记住的文字,已经变成了无数颗种子。
窗外,赵爷爷带着“护孙队”堵住了规则组的办公楼,老人们手里拿着锅碗瓢盆,敲出震天响的节奏。远处,传来学生们的呐喊声,夹杂着营养剂瓶子被砸碎的脆响。
林夏走出网吧,阳光刺得她眯起眼。张凯从医院跑回来,脸上带着兴奋:“IcU的病人家属都看到截图了,他们说要联合起来告规则组!”小李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挥舞着几张纸:“学生们在抄那些记录,说要贴满全城!”
林夏笑了,抬手挡住阳光。她仿佛看到,那些消失在屏幕上的文字,正顺着风的方向,落在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的窗台上。就像王奶奶菜地里的土豆芽,就算被推土机碾过,只要还有一丝缝隙,就会拼命往上长。
规则组或许能摧毁服务器,却挡不住觉醒的人。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稳定期”背后是器官衰竭,“自愿协议”藏着强制扣减,那些用谎言筑起的规则,迟早会像被水泡过的纸一样,轻轻一碰就碎成渣。
远处的呐喊声越来越近,林夏深吸一口气,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一场关于真相与生存的,真正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