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课间十分钟,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短暂却充满了各种形态的放松与转换。对于米小圈而言,这十分钟里,悄然滋生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却已形成规律的习惯——偷看李黎。
这种“偷看”,并非刻意为之的窥探,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寻求安心和确认的本能。它分散在课间的各个碎片时间里,如同呼吸般自然。
第一次,通常在刚下课铃响起的瞬间。
老师宣布下课后,教室里会瞬间被挪动桌椅、收拾书本、同学间大声讨论的声音填满。米小圈会在这片初起的喧嚣中,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将目光投向前排那个熟悉的身影。
这一次的目光停留通常很短,只有一两秒。他看到的多是李黎的侧影或背影——她或许正利落地合上刚才的课本,或许微微侧头和旁边的同学简短地交流一句,又或许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短暂地放空。
这一次偷看,像是一种潜意识的确认——“她还在那里,一切如常。” 这为他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坐标,让他能定下心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比如收拾上节课的文具,或者准备下节课的书籍。
第二次偷看,往往发生在他离开座位去接水或者去洗手间的路上。
当他从过道走过,视线会不经意地扫过李黎的座位。这一次,他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细节:她今天扎头发的皮筋是深蓝色还是黑色;她正在看的是哪一本参考资料;她微微蹙眉是不是遇到了难题;或者,她偶尔望向窗外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属于她自己的思绪。
这一次的目光像蜻蜓点水,一触即离,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包括她自己。但那些细微的画面,却会像底片一样,悄然印在他的脑海里。
第三次,可能是在他和后排男生讨论篮球或者游戏的时候。
他会一边心不在焉地附和着同伴的讨论,一边借着转身或者大笑的动作,很自然地让视线越过几排座位,再次捕捉到那个身影。看到她或许正和林雪低声讨论着刚才的数学题,或许在认真地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看到她专注而认真的样子,他会莫名地感到一种平静,甚至一丝微不可察的……骄傲?
第四次,则是在课间即将结束,预备铃响起之前。
教室里重新趋于安静,大家陆续回到座位。米小圈会在这时,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时间稍长的一次“偷看”。他看着李黎坐直身体,将下节课要用的书本文具在桌角摆放整齐,然后静静地等待着上课铃声。她的侧脸在从窗户透进来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静和专注。
这一次的注视,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解读的复杂情绪。有欣赏,有依赖,或许还有一丝对接下来又能和她一起沉浸在知识海洋里的隐隐期待。这像是一种仪式,为短暂的课间休息画上句号,也为新的课堂时光拉开序幕。
米小圈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在这看似平常的课间十分钟里,他的目光会如此频繁地、不受控制地飘向同一个方向。这些偷看的瞬间,短暂、零碎,加起来可能总共都不到一分钟,却像无形的丝线,将一个个课间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细密而温柔的情感之网。
他从未想过要去打扰她,甚至害怕被她发现。这些偷看,是他独自守护的一个秘密花园,里面只种植着关于她的、安静而美好的瞬间。在这个花园里,他能汲取到面对高中繁重学业和成长烦恼的莫名勇气和力量。
直到某一天,当他和李黎因为一道难题在放学后多讨论了一会儿,并肩走出校门时,他看着夕阳下她柔和的侧脸,忽然福至心灵般地意识到——原来,那些课间无意识的偷看,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成了青春里最绵长而深刻的注视。而那十分钟里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他对共同走过的岁月,以及未来可期的时光,一次次无声而郑重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