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公室抽屉里有两个加密文件柜,只有我本人的指纹加虹膜能打开。”
书林顿了顿,特意加重语气,
“如果有人试图强行打开办公室,或者借‘整理资料’‘打扫卫生’的名义靠近,不用犹豫,立刻报给学校,特别情况可以直接联系军理工。”
李萌的特别之处,她比谁都清楚。
这个连军理工档案室的老员工都记不清长相的退伍特种兵,恰恰是守护这些秘密最稳妥的屏障。
李萌的眼神依旧平静,却多了几分笃定:
“您放心,只要我在,没人能碰您办公室的东西。
每天上下班,我会检查门窗和文件柜,实验室的监控录像,我也会同步跟安保处核对。”
他顿了顿,补充道,“之前您说过,‘宁可错判,不可放过’,我记着。”
书林心里一暖。
“还有小陈他们,”
书林想起团队里几个埋头搞技术的年轻人,忍不住多叮嘱了一句,
“他们心思都在研发上,对人情世故不敏感。
如果有人以‘交流技术’‘参观学习’的名义套话,你多留意些,不用直接出面,悄悄提醒晓宁就行。”
“明白。”李萌点头,目光扫过实验室的角落。
他的座位恰好在书林办公室斜对面,抬眼就能看到门口的动静,
“我会每天跟林上尉同步实验室的情况,有任何异常,第一时间联系您。”
书林看着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李萌时的场景。
军理工的领导把他领来,介绍说“这是给你配的安保人员”,可等她转身去接电话,再回头就差点忘了他的长相。
当时她还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这是李萌在特种部队执行隐蔽任务时练出的“特质”。
越是普通,越不容易引起注意,也越能在暗处守护安全。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书林拿起桌上的资料,又想起什么,把自己的加密通信方式给了他。
李萌愣了愣,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却依旧只说了句:
“谢谢卫上校。您在西部注意安全,有需要,随时给我发消息。”
书林点点头,转身走向办公室。
推开门时,她回头看了一眼。
李萌已经坐回原位,重新拿起那本《人性的弱点》,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寻常的工作交接。
可书林心里清楚,有这样一个“记不住长相”却把责任刻在骨子里的保镖守着实验室,她在西部,才能真正安心。
“放心不下也是应当的,你才多大年纪就担着这么重的任务。”
吴校长把文件放进抽屉,从书架上拿出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递给她,
“这是我当年在西部搞科研时记的,上面有几个老同事的联系方式,你到了那边要是遇到难处,找他们说不定能帮上忙。
我知道郭院士会为你铺好路,不过多个朋友多条路。
至于实验室这块,你放心!
不说我俩本就是联合负责人,你这一年多的心血我看在眼里。
国家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前赴后继,我不知道多高兴,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我的科研天花板已经看得到了,你空间大,你多出力!
后方我守着!”
书林接过笔记本,封皮已经有些磨损,里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
偶尔还能看到标注着“高原反应应对”“设备防冻技巧”的页脚,心里瞬间暖了起来。
离开办公楼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校园里挂着红灯笼,年味还没散。
书林没回宿舍,而是去了校门口的便利店,买了两包薄荷糖,能在熬夜看资料时提提神。
第二天清晨五点,天还没亮,李萌的车就停在了宿舍楼下。
书林拎着一个黑色行李箱,里面装着换洗衣物、光学教材,还有那十二只白瓷瓶。
她特意用软布裹了一层又一层,放在箱子最中间,怕路途颠簸打碎。
到机场时,李萌替她拿下行李箱,送她进入航站楼。
目送着年轻的领导奔赴另一个战场!
此时的周时济站在阳台上,目光凝视着机场的方向,估摸着哪一架是她的航班。
直到太阳高悬,他才拿出手机,给基地的周派将领发了条消息:
“陈叔,此次研究名单中有位卫书林上校,是我的至交好友,麻烦多照拂些。”
属于书林的新旅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