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雪狼”支队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对周边敌情、地形了解的深入,一份精确详尽的区域地图成为了愈发迫切的需求。现有的地图要么过于简略,要么年代久远,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这严重制约了部队的机动和作战 planning。
情报显示,原日军在本地的一处指挥部(现已被一支苏军小部队占据)内,可能留存有最新绘制的、包含详细地形、水文甚至地质信息的军事地图。这份地图,对志在扎根东北、与各方势力周旋的“雪狼”来说,价值不亚于一批武器。
然而,从荷枪实弹的苏军眼皮底下获取地图,难度比偷工具、修卡车要大得多。强攻不现实,潜入风险极高。
“必须想个办法,光明正大地进去看一眼。”林锋在支队部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几天后,机会来了。那支驻守原日军指挥所的苏军部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他们截获了一些日文文件和电报稿,但由于缺乏合格的日语翻译,无法有效解读其中的信息,这影响了他们向上级汇报的完整性,也让负责此事的伊万少校颇为恼火。
这个消息通过隐秘的渠道传到了宁安支队。林锋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主动向支队请缨,表示自己略通日语(这得益于他穿越前的特种兵训练),可以尝试以“协助辨认文件”的名义,进入指挥所。
经过周密计划和请示上级,并由支队通过中间人向苏军传递了“有懂日文的当地人员可提供帮助”的信息后,伊万少校在权衡之后,同意了这个提议。他显然也急于弄清楚那些文件的内容。
于是,在一个午后,林锋带着作为警卫和助手的周大海(因其面相憨厚,不易引起警觉),来到了那座戒备森严的原日军指挥所。
苏军哨兵仔细检查了他们的全身,确认没有携带武器后,才放行进入。伊万少校是个身材高大、眼神锐利的军官,他打量着林锋,用带着审视意味的俄语说道:“我希望你们真的能看懂那些鬼画符。”
林锋不卑不亢地用简单的俄语回应:“我们会尽力,少校同志。”
他们被带到了一个房间,里面堆放着不少日军遗留的文件和杂物。伊万少校指着其中一堆:“就是这些,尽快给我一个大概的内容说明。”
林锋和周大海对视一眼,开始“工作”。林锋装模作样地翻阅着文件,时不时用中文向周大海“解释”几句无关紧要的内容,周大海则配合地点头,同时警惕地留意着门口的守卫和房间内的布局。
林锋真正的目标,是那份地图。他凭借进来时惊鸿一瞥的记忆和对这类指挥所结构的了解,判断地图室很可能在走廊尽头的那个房间。他需要找到一个机会。
机会出现在他“偶然”发现一份看似重要的电报稿时(实际上是他根据上下文瞎蒙的),他指着电报对伊万少校说:“少校同志,这份电报可能提到了附近一个隐藏的物资点,但需要对照详细地图才能确定方位。”
伊万少校闻言,果然起了兴趣。隐藏的物资点对他同样有吸引力。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示意卫兵带林锋他们去地图室。
地图室里,墙壁上果然挂着一张巨大的、绘制精细的 regional map(区域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等高线、河流、公路、铁路、桥梁、村庄,甚至还有一些小型的矿产标记和地质注释。
林锋的心脏猛地一跳。就是它!
他表面上装作认真对照地图和电报,手指在地图上缓慢移动,嘴里念念有词。伊万少校和卫兵站在门口,不耐烦地等待着。
而林锋的大脑,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如同高性能的扫描仪,将地图上的关键信息——重要的地形制高点、可徒涉的河流段、潜在的隐蔽行军路线、资源点位置——疯狂地烙印在记忆里。他受过严格的快速记忆和图形记忆训练,这对他来说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故意拖延了几分钟,反复确认了几个“可疑”地点,最终指着一个无关紧要的山谷对伊万少校说:“根据电报提示,可能是在这个区域附近,但具体位置还需要实地勘察。”
伊万少校将信将疑,但总算得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脸色稍霁。
任务完成,林锋和周大海不敢久留,立刻告辞离开。走出指挥所大门,被冷风一吹,林锋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刚才那短短十几分钟,其凶险和紧张程度,不亚于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一回到安全的驻地,林锋立刻将自己关在屋里,凭借超凡的记忆力,将脑海中那幅地图的精华部分,分毫不差地复刻在了支队自制的粗糙图纸上。
当这份标注了无数细节和新发现的新地图呈现在李支队长和王指导员面前时,两人都震惊了。
“我的老天爷……”李满仓看着地图上那些连他这老抗联都不完全清楚的隐秘小路和资源点,忍不住惊叹,“林队长,你这眼睛,比照相机还厉害!”
王指导员也感慨道:“有了这份图,我们就像是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部队调动、物资筹集、甚至未来可能的作战,都有了坚实的依据!”
这场无声的“地图之争”,“雪狼”再次凭借林锋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密切配合,险胜一招。这份来之不易的珍贵地图,将成为他们在这片白山黑水间生存、发展、战斗的重要基石。而那个伊万少校,在林锋他们离开后,看着墙上那幅似乎毫无变化的地图,眉头微蹙,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