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玄冰冷而清晰的指令,如同在风暴眼中投下了一枚定海神针。瞬间的慌乱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激发到极致的战斗状态。整个719厂如同一个精密而庞大的战争机器,在最高指令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协同性运转起来。
供应链战线:“断链重生”的极限冲刺
苏桐和崔浩几乎是将自己“钉”在了深蓝实验室。面对那几种被断供的关键材料,他们召集了所有相关领域的骨干,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不眠不休的“战时攻关指挥部”。
“粘结剂替代小组,我需要你们在二十四小时内,至少给我三种基于完全不同化学体系的备选方案,哪怕黏度只有原来的80%,哪怕固化时间延长一倍,我都要!”苏桐的声音因为缺水而沙哑,但眼神锐利如鹰。
“金属粉末小组,立刻启动等离子体球化备用方案,就用我们库存的那批纯度稍低的原料,优先保证球形度和流动性,杂质问题后续再想办法处理!”崔浩对着通讯器吼道,同时双手飞快地在控制台上调整着“灵枢”打印机的参数,试图适配可能性能不稳定的新物料。
没有时间进行漫长的理论推演和优化迭代,这里进行的是最粗暴、最直接的“可行性筛选”。失败是常态,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宝贵时间的流逝。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气馁,他们像疯了一样,反复尝试着各种可能的组合,记录着任何一点微小的积极信号。实验室里弥漫着化学试剂、汗水和浓咖啡混合的奇特气味,通明的灯火见证着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
舆论战线:“基石”的全面反击
林雪的指挥中心,则化身为一个信息战的神经中枢。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球主要媒体和社交平台关于719厂负面报道的传播路径和热度分析。
“一组,负责准备技术澄清白皮书和专家证词,重点驳斥所谓‘违禁技术转让’和‘基因武器’的无稽之谈!证据要扎实,逻辑要严密!”
“二组,启动我们所有的友好媒体和智库资源,同步发布正面报道,强调我们技术的和平用途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贡献,对冲负面舆论!”
“三组,深挖!我要知道这篇污蔑报道的原始信源是谁,那些模糊的卫星图片是谁提供的,会议记录是谁伪造的!动用一切手段,找到他们的破绽!”林雪的声音冷静得像一块冰,条分缕析地下达着指令。
与此同时,她通过加密渠道,直接与国家层面的外宣和网信部门取得了联系,寻求更高层面的协调与支持。这是一场涉及国际话语权的硬仗,单靠719厂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
资金战线:另辟蹊径的破局
王振国在最初的慌乱后,也迅速冷静下来。他深知,在海外资金渠道被冻结的当下,必须立刻找到替代方案。
他一方面紧急向主管部委和国资管理部门汇报情况,请求国家协调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确保 payroll(工资)和最基本的生产运营不受影响。
另一方面,他剑走偏锋,将目光投向了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和那些对719厂技术前景极度看好的大型民营企业。
“他们不是想冻结我们的资金吗?那我们就在国内,用我们技术的未来,重新开辟一条血路!”王振国连夜组织团队,准备了一份极具吸引力的、关于“灵枢”技术在高端医疗和精密制造领域商业前景的融资计划书,开始秘密接触几家背景雄厚、且有强烈意愿投资硬科技的国内产业资本。
内部战线:信念的凝聚
而在厂区内部,各层级的管理者迅速行动了起来。车间里,班组长利用工间休息时间,向工人们简单说明了外部遇到的困难,强调了工厂和国家对项目的重视,稳定了生产一线的人心。研发楼内,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团队,坦诚沟通,将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部攻关的动力。
陈北玄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个关键节点。他没有长篇大论的鼓舞,只是用他沉静而坚定的目光,拍拍工程师的肩膀,询问攻关的难点,或者在生产线上驻足,查看替代材料试制的情况。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息:天塌不下来,我与你们同在。
风暴依旧猛烈,供应链的绞索在收紧,舆论的污水在泼洒,资本的血脉在受阻。但在719厂内部,一种被逆境激发出的、近乎悲壮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迸发出来。
他们像一块真正的磐石,在狂风巨浪中岿然不动;他们也正在将自己磨砺成一柄利剑,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刺破这重重围困。风暴眼中心的平静,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积蓄,也是反击号角吹响前的沉默。所有人都知道,最艰难的时刻或许还未到来,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用智慧、汗水与不屈的意志,去迎接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