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十九年的春天,建康城发生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载入史册的小事。在格物院深处一间戒备森严的实验室内,一台笨重的、缠绕着无数铜线的木匣子,伴随着蜂鸣器发出的、有节奏的“嘀嗒”声,其前端的一个小铜臂,正按照特定的规律,在一卷缓缓移动的纸带上,敲击出一连串长短不一的凹点。
与此同时,在相隔整整十里的龙江船厂一间临时设置的接收室内,另一台相似的木匣子,其铜臂正完美地复现着完全相同的敲击序列!
没有信使,没有烽火,没有旗语。信息,跨越了十里的空间,几乎在瞬间被传递!
帝国第一条实验性有线电报线路,建康至龙江段,测试成功!
尽管这条线路依旧脆弱,信号在雷雨天气会严重干扰,编码也极其简陋,只能传递预定好的数字密码,但其象征意义,石破天惊!它意味着,帝国开始掌握一种超越物理距离限制的、近乎即时的通信能力。
主持项目的年轻学者激动得热泪盈眶,而接到消息匆匆赶来的林默,看着那还在“嘀嗒”作响的简陋装置和纸带上由点与划组成的密码,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重重奖赏了项目组所有成员,并将这一天定为帝国的“通信日”。
“千里传音,始于足下。”林默对聚集而来的科学院院士们说道,“此物之利,将远超铁路巨舰!它缩千里于咫尺,运筹帷幄于庙堂之上,决胜于瞬息之间!朕要你们,在五年内,将这条线,铺到张掖,铺到夷洲!”
一条无形的、由铜线和电脉冲构成的疆域,开始在帝国的版图上悄然勾勒。它将彻底改变帝国的治理模式、军事指挥效率和商业信息的流通速度。
然而,就在帝国上下为通信技术的突破而欢欣鼓舞时,一场源自帝国疆域最西端的危机,正悄然酝酿,并通过刚刚建成的、尚且脆弱的西路电报支线(仅通到张掖,消息再由快马接力),断断续续地传回建康。
危机并非来自老对手黑汗。天阙之战后,黑汗元气大伤,内部纷争不断,已无力东顾。威胁,来自更西方,一个被称为“塞尔柱”的突厥部落联盟。
这个新兴的势力,在其雄才大略的首领图格鲁尔·贝格的率领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中亚,不断侵蚀着黑汗王朝的西部疆土,兵锋锐利,信仰狂热。据安西都护府韩擒虎派出的探马回报,塞尔柱的游骑,已经数次出现在费尔干纳盆地的边缘,与帝国的巡逻队发生了小规模的、充满敌意的接触。
更令人担忧的是,探马带回了一些关于塞尔柱军队的模糊信息:他们拥有一种移动迅速、射击精准的轻骑兵,并且似乎……也在使用某种类似火药武器的爆炸物?!虽然威力远不如帝国的火炮,但其出现本身,就足以引起最高度的警惕!
技术的扩散,比预想中更快!帝国的“惊雷”,其轰鸣声似乎已经传到了西方,并被人模仿、学习。
林默看着这份由快马送来、夹杂着电报密码和文字描述的紧急军情,眉头紧锁。一个拥有强大军力、狂热信仰,并且可能已经开始接触火药技术的西方新兴势力……这比一个衰落的黑汗,要危险得多。
他立刻通过刚刚启用的建康-张掖电报线路,向韩擒虎发出了指令:“严密监视塞尔柱动向,加强边境巡逻,但避免主动挑衅。重点探查其火药武器来源与性能。同时,加快西路官道向费尔干纳盆地的延伸速度,并在关键节点增筑永久性要塞,以‘星火水泥’加固!”
他要在塞尔柱的兵锋真正指向东方之前,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帝国的西进,将暂时从攻势转为守势,以应对这来自更远西方的、未知的挑战。
东西两线,一喜一忧。东方,无形的通信疆域正在拓展;西方,有形的军事威胁已然浮现。
林默再次站到了那幅巨大的寰宇舆图前。舆图上,那条连接建康与龙江的红色电报线路虽然细小,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而在帝国的西陲,一个代表着“塞尔柱”的、带着问号的深黄色标记,被郑重地标注了上去,与代表着“地脉”禁区的红光、“星辉兰”的银蓝光点,共同构成了帝国未来必须面对的、复杂而多元的挑战图景。
他知道,帝国的疆域,不再仅仅由山川河流和城墙堡垒来定义,更将由这无形的电波、超前的科技、以及应对四方强敌的战略智慧来共同守护。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的时代,正扑面而来。而他,必须引领着帝国,在这有形与无形的疆域中,找到通往强盛与安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