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静心斋”听雨阁内,茶香袅袅,窗外细雨如丝,更衬得室内一片肃静。
当郑国栋郑老清晰地说出“亚太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论坛”和“欢迎晚宴特聘厨师”这几个字时,林小风尽管心中已有模糊的预感,但心脏依旧不由自主地漏跳了一拍。那感觉,像是一面沉静已久的鼓,被一记重锤敲响,余震顺着血脉蔓延至四肢百骸。这是一种混合着极致震惊、无上荣耀与千钧压力的复杂情绪,远比当初捧起“金鼎奖”那沉甸甸的奖杯时,更加沉重百倍。
他看着眼前这位气质儒雅却自带不容置疑威严的国宴顾问,又看了看旁边一直面带鼓励微笑的董老爷子,暗暗攥紧了放在膝上的手,指甲陷入掌心,带来一丝细微的刺痛,帮助他集中精神。他深吸了一口混合着顶级岩茶香气与窗外湿润空气的气息,强迫自己翻腾的心海迅速冷静下来。他深知,在这种关乎国家体面、堪称厨艺界“珠穆朗玛峰”级别的机遇面前,任何一丝一毫的失态,都是最不专业的表现。
郑国栋似乎很满意林小风这几乎在瞬息之间就调整过来的沉稳,他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端起面前温润如玉的白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让茶汤在口中稍作停留,才缓缓咽下,继续说道,声音平稳却字字千钧:
“林师傅,想必你也清楚,这个论坛的级别和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届时汇聚于此的,是亚太地区各方重量级人物,他们的口味偏好、饮食习惯、乃至宗教信仰禁忌,都错综复杂,犹如一张精细的蛛网。以往的这类国宴,我们往往倾向于最大程度的‘求稳’,菜单遴选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公认不会出错的经典菜式,例如北京烤鸭的雍容华贵,清蒸东星斑的极致鲜嫩,佛跳墙的集大成之奢华……这些菜当然极好,它们代表了中华美食毋庸置疑的高度和广度。”
他轻轻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迷蒙的雨丝,变得愈发深邃:“但这一次,我和筹备组的几位核心成员,经过多次探讨,希望能在保证绝对安全和顶级品质的铁律之下,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我们渴望打破一些固有的范式。”
他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林小风身上,那眼神中带着审视,更带着一种殷切的期待:“我们希望在保证安全和顶级品质的前提下,让这场高规格的欢迎晚宴,能多一些触手可及的‘人情味’,多一些能够穿透形式、直击宾客心灵的‘温度’。而不是让尊贵的客人们离席后,只觉得是参加了一场礼仪周全、规格至高、菜品名贵,但细节却模糊、难以唤起情感共鸣的官方活动。”
“你在决赛中的那碗看似平凡的‘山海兜’,以及你提出的‘人间烟火,山河百味’的‘山海’理念,像一道光,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郑国栋的语气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所以,我们找你来,需要的,绝非是你对现有国宴流程与菜品的生搬硬套!恰恰相反,我们希望你能够将你骨子里那份‘立足市井、温暖人心’的核心理念,巧妙地、精准地、提升到符合国宴标准的高度,然后,完美地融入到这场关乎国家形象的宴会之中!”
“因此,我们交给你的,并非是整个宴席菜单的设计——那需要更为庞大专业的团队和极其复杂的统筹协调。我们希望你效仿你的‘兜’的理念,专注于一点,以点破面,做到极致。”
他沉稳地伸出两根手指,目光如炬:“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设计一道宴席的主食。在宾客们品尝过诸多匠心独运的大菜之后,宴席渐入尾声,需要用一道蕴含巧思、温暖妥帖、能安抚肠胃也能慰藉心灵的主食,为这场盛大的文化交流盛宴,画上一个圆满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句号。”
“第二,设计一道宴席的汤品。中外厨界皆有共识,‘厨师的功底,半在汤中’。一道恰到好处的汤品,足以奠定整场宴会的基调,温暖宾客的脾胃,柔和地打开他们后续的味蕾,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华饮食文化中‘中和’与‘滋养’的精髓所在。”
郑国栋身体微微前倾,那股久居上位的无形气场随之笼罩下来,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小风,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这两个方向,食材、人力、资源,都会全力配合你。你可以任选其一。但无论你最终选择哪个,这道菜品,都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硬性条件——”
他屈指数来,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丝毫置疑:
“一,绝对的安全性!这是不可逾越的最高红线!所有食材,从源头到餐桌,必须每一步都可追溯、可核查。制作流程必须符合最严苛的卫生安全标准,绝不能出现任何一丝一毫的食品安全隐患!这是底线中的底线!”
“二,广泛的包容性。必须充分考虑与会嘉宾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饮食习惯和宗教禁忌。菜品中不能出现任何可能引起误解、不适或触犯禁忌的食材、调料乃至烹饪手法。要在共性中寻找极致的美味。”
“三,鲜明的代表性。这道菜品,必须能承载和体现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它可以是创新的,但它的根,必须深深扎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
“四,真正的创新性与情感温度。这正是我们打破常规,找你来的核心原因!菜品不能是陈腐的、老掉牙的重复,它必须有你林小风独特的灵魂印记和创意闪光,必须能有效传递出你所倡导的那种‘温暖’与‘幸福感’,要能引发跨越文化的情感共鸣。”
“五,现实的可操作性。菜品设计必须考虑到大型国宴厨房的实际工作环境,要能在保证极致口味的同时,兼顾出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供应效率。它不能是那种只适合在精致小厨房里慢工出细活的‘孤芳自赏的艺术品’。”
每听郑老清晰地说出一个条件,林小风就能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仿佛又实实在在地加重了一分。这五项要求,环环相扣,层层加码,已远远超出了一般厨艺比拼或商业经营的范畴。这是一个综合了国际政治、文化交流、外交礼仪、食品安全、后勤管理等多重因素的、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这已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个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纰漏,都可能被放大,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他个人声誉扫地,刚刚起步的“山海”品牌蒙上阴影,重则……他不敢细想,那可能带来的影响,远超个人得失的范畴。
这不再仅仅是个人厨艺的展示与荣誉的争夺,而是真正肩负起了一种沉甸甸的国家使命与文化担当!
房间里陷入了一段短暂的、近乎凝滞的沉默。只有红泥小炉上的茶壶,发出细微的“咕嘟”声,水汽氤氲,更添几分凝重。
董老爷子一直安静地品着茶,此刻放下茶杯,看着面色前所未有的凝重、嘴唇微微抿紧的林小风,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小风,不必立刻回答。我和你郑老都清楚,这个任务有多重,压力有多大。你可以回去,静下心来,仔细考虑清楚。这无关勇气,而是审慎。即使你最终选择拒绝,我们也完全理解,绝不会对你有任何看法。毕竟,你还如此年轻,未来的路宽广得很,不必急于一时。”
郑国栋也点了点头,表情缓和了些,表示同意。他们抛出的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座大山,他们需要给这个年轻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消化、去权衡、去做出那个可能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林小风低垂着眼睑,目光落在自己面前的茶杯里,看着翠绿的茶叶在澄黄的茶汤中缓缓舒展、沉浮,一如他此刻纷乱又逐渐清晰的心绪。他的脑海中,两个念头在激烈地交锋。
接受?
意味着他将主动踏入一个完全陌生、规则森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的领域。他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追求味觉极致的厨师,更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肩负着文化传递与外交使命的执行者。他需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疯狂地学习大量以往未曾涉足的新知识——国际礼仪、外交禁忌、大型宴会管理流程等等。他需要去适应那种严苛到极致的标准化操作,应对各种无法预料的挑战和审查。一旦失败,那沉重的代价,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承受?会不会牵连董老和郑老的信任?
拒绝?
这无疑是当前最安全、最稳妥的选择。他可以带着“金鼎奖”带来的巨大荣耀和光环,安然回到桂花巷,按照自己原有的规划和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他的“山海”理念。避开所有的潜在风险,也避开了这看似遥不可及、令人眩晕的巅峰挑战。继续守着他那一方烟火灶台,岁月静好。
但是……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前世,他站在灯火辉煌的米其林三星领奖台上,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赞誉,技艺已臻化境,内心却莫名感到一种触及天花板后的空虚与迷茫,仿佛美食只剩下冰冷的标准和炫技。
今生,他在“喷香小炒”那狭小却充满烟火气的厨房里,挥汗如雨,当看到那些普通的食客因为一道家常菜而露出满足而真挚的笑容时,内心涌起的那种难以言喻的充盈与踏实。
董老爷子在品评他菜品时,那句“有了灵魂”的赞赏目光,充满了对他理念的认可与期许。
郑老刚才所说的,“让宴会多一些人情味”、“直击心灵”的那份期待与突破的渴望……
还有,那份深藏于心的,对于中华美食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的隐隐渴望……
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和使命感,如同地底奔涌的岩浆,冲破了犹豫与权衡的壁垒,在他心中轰然爆发,油然而生!
厨艺的巅峰,不应该只是技术的极致堆砌和标准化流程的完美达成。
它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更深远的意义。
它应该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藩篱,去传递一种共通的温暖,去沟通不同种族的情感,去展现一个古老民族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温度!
这,不正是他两世为人,所追求的“山海”理念——包容、温暖、连接——的终极体现吗?
风险固然巨大,如临深渊,但机遇同样千载难逢!这是一个将他的理念,他的“山海”,推向国际视野,接受最严峻考验,也可能获得最辉煌认可的绝佳机会!
退缩,求稳,守成……这些词汇,从来就不在他林小风的人生字典里!
他猛地抬起头,脊背挺得笔直,眼中之前的犹豫、权衡、凝重已然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经过淬炼般的坚定而炽热的光芒!那光芒,锐利而纯粹,充满了义无反顾的决心。
他看向目光中带着探询的郑国栋和面露关切的老爷子,声音清晰、有力、沉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决绝:
“郑老,董老!”
“这个任务——”
“我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