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伊阙之战白起以寡敌众,全歼韩魏周联军二十四万的消息,传到各国国都时,各个国君皆默契的念出白起的名字。
韩君:“白起,你为何不是我韩人!”
“天诛我韩国啊!”
魏君:白起,白起!
相国啊,怎会如此!
田文有才,深受魏君看重,此番大败。
魏国半数国力及其心腹一役而亡,魏君瘫倒在地,随后直接心绞痛嘎巴一下晕过去。
楚君:白起,当真天下大才。
还好未去,为何未去?
楚君庆幸自己没有出兵伐秦,否则今日韩魏,便是他日楚国。
可稍许后,楚君又显得后悔,他日楚国真的不会是这样吗?
若是此前自己出兵,三国联军是否能将白起扼杀?
时机已过,唯留叹息一声。
齐君、赵君反应相似,听闻伊阙之战后,皆目露忌惮,但随即袖袍一挥。
秦国果然人才济济,但是我齐(赵)也毫不逊色,颇有霸主之意。
最后得知消息乃是地处东北的燕国,此处远离中原争端,燕君默念着白起名字。
只是羡慕秦国的运气,随后叹息一声,默默看向远方。
“还没消停多久,天下就要乱了。”
而最早得到消息的秦君昭王,得到消息到第一时间居然是不相信,十二万人,围歼二十四万人。
这怎么看都像是,街巷中流传的小故事,可连着三天捷报入咸阳。
这下也轮不到昭王不信,在确认消息后,原本便激动不已的秦王,蹭的一下从王座上一跃而起。
“白起,白起!”
“我秦国又多一良将也!”
“快传孤王旨意,孤要大大嘉奖白起。”
“对,还有舅公,若非舅公举荐,白起此时还是藏在我秦国军中的沧海遗珠。”
“赏,大大的赏。”
可欢喜到一半,却被宣太后打断。
“稷儿怕是高兴糊涂了,你舅公和白起还在阵前,仗还没打完,着急赏什么?”
“待白起凯旋,再行不迟。”
昭王看向母后,脸上的兴奋掩盖不住,但还是冷静下来。
“母后所言有理,是王儿高兴过头了。”
回到伊阙关中,赵浔经过这一战,彻底重新认识了白起,他知晓白起很强,此战必胜。
但没想到会是这般摧枯拉朽。
此次突袭完全是抓住暴鸢的性格弱点,以及伊阙地区的位置特点,直接将韩魏一战而定。
“这就是通天代吗?”
在许久没有找寻到队友之后,赵浔已经默认其余四个玩家都在对面。
这种待遇,四世三公也顶不住啊。
好在己方有通天代白起,赵浔从头到尾,只要放权,便理所当然的取得了剧本胜利。
从克复新城,再到攻取高都。
再一战定伊阙,整个战争的时间跨度,从咸阳出发,前后也就三月不到。
这效率太夸张了。
经此一役,向寿在白起面前也彻底服帖。作为成名已久的秦国大将,此番出征居然位在白起之下,向寿起初时心中自然是有所不满。
好在赵浔主动随军坐镇,才避免冲突。
可此战之后,向寿便成了白起头号迷弟,白起指哪打哪,绝不质疑。
攻克伊阙后,韩魏已无再战之力,白起率军连克五城,所遇抵抗在秦军面前,如若虚无。
赵浔这波刷任务也算是刷爽了,算上伊阙关之战和攻克高都,赵浔一次性增加七点属性。
从第二十次到第二十二,又是三连统率。算上此前的四连,久战成才连续七次加在统率上,而第二十四次自选属性再加统率。
而此时的赵浔统率高达81+14(95),若是算上天赋加成,只要赵浔不亲临战阵指挥,最高统率可以达到惊人的100点。
这个属性赵浔自信迟早可以达到,但令赵浔没想到到是,会到来的如此之快。
连续七次,哪怕是有自选属性参杂其中,概率也低的惊人。
所以,这是赵括的英魂在庇佑赵浔?
又或者是赵浔沾了岳飞、韦睿、白起、霍去病等顶级名将的光?
虽然赵括败在白起之手并非耻辱,若赵括经验、学识具为最佳,还不一定比白起差多少。
再算上加在武力值上的两点,以及政治上的一点,赵浔的属性直接脱胎换骨。
武力:75+7+1(83)
统率:81+14(95)
谋略:83+2(85)
政治:66+3(69)
看着自己的属性,赵浔满身欣喜,可是自己分明加了七点武力值,这多出的一点是哪来的?
思索一阵后,赵浔才想起,这乃是当初岳飞传中,跟随岳飞习武增长的。
军帐之中,白起看着地图,盘算着下一步进攻的路线,赵浔则在一旁怂恿着白起快点打。
毕竟打的越多,他属性涨的越多。
“下一步攻何处?”
“此番战事,韩魏河东之地尽归我秦国,再往东出,将触及韩、魏腹地。”
“如料不错,打不下去了?”
“管他呢,只要王上没下令阻拦,就是攻灭韩国,也是我等的功劳。”
赵浔则一侧拱火,白起闻言看向赵浔,有些发笑。这段军旅之路,两人友谊更进,找回了曾经在军中的生活。
看着赵浔毫无忌惮的言论,旁人或许就要挨白起训斥,但赵浔白起只会宠着好吧。
果然,两人讨论还没多久,便有秦军上前禀告。
“将军、相国,营外有韩国使者求见。”
闻言白起傲娇的看向赵浔,一副炫耀的模样,见白起一语中的,赵浔则是摇摇头。
果然,在这个剧本里,七国并立。
想要彻底打破均衡,是一个长时间、长进度的工程,现在的秦国还没有这个底气和实力。
正如白起所言,战争要结束了。
这个剧本,也要结束了。
“请他们进来。”
随着韩国使者入内,其姿态放的很低,好似奴仆一般。
“韩使,见过白起将军,见过秦相。”
“请起。”
“此两军交战之机,韩使所来何事?”
白起明知故问,韩使闻言显得有些局促,但来时做好了准备,并未被难到。
而是退后一步,行大礼鞠躬随后道:“将军,此番韩使前来,正是与秦议和,重修两家之好…”